×

支持7-11 全家超商取貨 貨到付款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NT$3320

燦爛敦煌、樓蘭尼雅、法門寺地宮、馬王堆漢墓、西漢南越國、滿城漢墓、曾侯乙墓、秦兵馬俑


提醒.jpg

详情1.jpg

主图4.jpg

法门1.jpg

【法門寺地宮】

內容簡介

《法門寺地宮》是“親歷中國考古”系列之一。 1981年8月24日,法門寺真身寶塔轟然坍塌。 1987年4月,法門寺地宮開啟,2000餘件(組)大唐國之重寶,擁戴著佛祖釋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以不二於世的姿態,發岀耀眼的光芒,使得法門寺塔地宮文物一經出土即名揚天下。 本書作者韓金科,研究員,曾任法門寺博物館館長,以親歷者的身份,介紹了這些稀世珍寶的出土過程,及其相關的歷史文化和佛教文化,向讀者展示了一座輝煌燦爛的大唐寶庫和法門寺文化走向世界的盛况。

作者簡介

韓金科

研究員,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陝西省人民政府參事。 1964年參加工作,1985年任扶風縣文化局長期間,組織、領導了法門寺殘塔拆除、塔基考古發掘。 1987年起,參與組織、領導了法門寺唐代地宮考古發掘和法門寺博物館籌建。 1988年至2006年任法門寺博物館館長,其間組織起法門寺文化研究會,召開了十多次法門寺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主編出版了系列論文集和《法門寺文化叢書》39卷,編著《法門寺》《法門寺文化史》《法門寺文化與法門學》等專著,合著《法門寺地宮唐密曼荼羅之研究》等,發表論文100餘篇。

目錄

前言

1周原膴膴

法門古寺

美陽重鎮

千古奇文《璿璣圖》

2舍利西來

舍利西來

中華安奉

佛教興盛

3皇帝佛國

高祖賜名法門寺

太宗敕令開示佛骨

高宗首次迎奉佛骨

武則天第二次迎奉佛骨

肅宗第三次迎奉佛骨

德宗第四次迎奉佛骨

憲宗第五次迎奉佛骨

武宗毀寺滅法

懿宗第六次迎奉佛骨

及僖宗禮送佛骨

秦王弘昌法門寺

法門寺與敦煌

4歷經滄桑

寶塔巍峨

寂寞與劫難

寶塔坍塌

5千年一啟

等待與努力

西耳房的一刻

第一次拆塔

第二次拆塔

石破天驚

6地下玄宮

地下玄宮

推開朱雀門

走進前室

走進中室

走進後室

發現秘龕

最後的起吊

7舍利出世

尋覓佛舍利

佛誕日,第一枚佛指舍利現世

接踵現世的第二枚佛指舍利

真身僅存——第三枚佛指舍利橫空出世

歷史的圓融——第四枚佛指舍利現世

大量的絲綢清理與搶救

8大唐寶庫

舍利寶函

金銀器

秘色瓷

琉璃器

宮廷茶具

絲綢服飾

珠玉寶石器

錢幣

法門寺與正倉院

9宇宙法界

一個神秘千年的佛教世界

地宮——唐密金胎兩界曼荼羅

後室八重寶函——唐密胎藏界曼荼羅

秘龕五重寶函——唐密金剛界曼荼羅

中室捧真身菩薩——唐密金胎合曼曼荼羅

10雷音五洲

佛指舍利赴泰國供奉

佛手牽兩岸雷音震五洲

佛指舍利耀香江

佛指舍利赴韓國供奉



楼兰1.jpg

【樓蘭尼雅】

內容簡介

本書是考古學家王炳華撰寫的介紹羅布泊和尼雅的考古大發現的專著。 位於羅布泊荒原上的樓蘭和位於尼雅河畔綠洲上的精絕,都是西域古國,是絲綢之路上的必經之地。 兩個王國各有特點,但它們從繁華到寂滅、從鮮活到衰亡的歷史發展行程,以及各自的歷史文明被揭示的過程,又有許多共通之處。 本書作者有近半個世紀的新疆考古經歷,在數十年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一百多年來中外考古學者在兩處遺址上的收穫進行了整理和總結,分上、下兩篇進行講述,濃縮、提煉了他對樓蘭、精絕王國興廢的思考,討論了桑田化為沙海、環境巨變後面值得汲取的歷史教訓。

作者簡介

王炳華,出生於1935年,江蘇南通人。 196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 曾任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後任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1979年,作為CCTV電視紀錄片《絲綢之路》的顧問進入羅布泊,發現、組織發掘了古墓溝,自此與樓蘭研究結緣。 20世紀90年代作為中方業務負責人主持過中日合作尼雅考古,發現了精絕王陵、精絕古城。 曾就樓蘭都城、精絕遺址興廢、精絕與漢晋王朝關係等問題發表過專論。 著有《滄桑樓蘭》《精絕春秋》等。

目錄

上篇樓蘭

1樓蘭古城浮現沙海

斯文·赫定進入樓蘭004

A.斯坦因洗劫樓蘭017

橘瑞超樓蘭“考古”030

黃文弼發現土垠042

新中國學者邁入樓蘭051

2故紙堆中尋樓蘭

樓蘭是漢代西域歷史上最敏感的神經064

樓蘭王國遷都泥077

鄯善——開啟樓蘭歷史的新篇086

鄯善國史的最後一頁094

3白草荒烟尋樓蘭

古樓蘭人104

關於樓蘭城112

樓蘭人的居室建築118

樓蘭人的衣冠服飾126

羅布淖爾大地人們的社會經濟生活132

可以捕捉的早期樓蘭人的思想觀念143

古樓蘭人與周邊世界的聯系154

4滄海桑田古樓蘭

懸念深深的羅布淖爾大地162

羅布泊遊移與樓蘭廢毀163

羅布泊“盈虧”170

人,是羅布泊大地變化的最能動因素174

下篇尼雅

1精絕國在尼雅沙漠中

失落的古國——精絕196

精絕歷史覓蹤201

尼雅廢墟鳥瞰207

精絕母親河——尼雅河213

步入尼雅之路217

2風雨尼雅一百年

斯坦因搜掠尼雅224

斯坦因折戟精絕240

中國考古工作者初涉尼雅259

尼雅考古展新頁265

3精絕王國面面觀

精絕故址概觀280

精絕居民及其經濟生活286

精絕建築及其背後的精神298

漢文、佉盧文中的精絕社會311

絲綢之路與精絕323

精絕人的精神世界331

精絕古塚覓史迹339

精絕綠洲淪為沙漠358

附錄367



敦煌1.jpg

【燦爛敦煌】

內容簡介

敦煌石窟是聞名世界的佛教文化遺跡,也是古代東方藝術的寶庫。 季羨林先生認為,敦煌文化的燦爛,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華文明幾千年源遠流長不斷融會貫通的典範。 著名敦煌學家樊錦詩、趙聲良長年身處戈壁,在數十年研究的基礎上合作撰寫本書,介紹敦煌的歷史與文化,解讀石窟的塑像與繪畫藝術,道出數代敦煌人的堅守與熱誠。

作者簡介

樊錦詩

出生於1938年,祖籍浙江杭州。 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長,現任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研究館員,兼任中央文史研究館資深館員。 1963年自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畢業後,在敦煌莫高窟堅持工作六十年,被譽為“敦煌的女兒”。 2018年,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她“改革先鋒”稱號。 2019年榮獲“文物保護傑出貢獻者”國家榮譽稱號。 著有《中國敦煌壁畫全集3·敦煌北周》等,主編《敦煌石窟全集》等。

趙聲良

出生於1964年,雲南昭通人。 現任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1984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2003年畢業於日本成城大學研究生院美術史專業,獲博士學位。 對敦煌壁畫中的山水畫、佛教故事畫、飛天以及敦煌寫卷書法有專門研究。 著有《敦煌壁畫風景研究》《敦煌藝術十講》《敦煌石窟藝術總論》等

目錄

一、敦煌的歷史與文化

絲路重鎮——敦煌

佛教的傳播與石窟的營建

盛世敦煌

由極盛到衰微

敦煌的衰落

二、藏經洞與敦煌學

石室現寶

可耻的盜寶者

洞中的瑰寶

拯救敦煌

三、石窟與彩塑

佛教藝術的殿堂

卓越的彩塑藝術

四、壁畫瑰寶

佛國世界

佛經故事畫

經變畫藝術

裝潢的藝術

敦煌莫高窟大事年表

主要參考文獻



马王堆.jpg

【馬王堆漢墓】

內容簡介

《馬王堆漢墓》是“親歷中國考古”系列之一。 馬王堆漢墓是西漢長沙國丞相軑侯利蒼及其家屬的墓葬。 此墓的發掘是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之一,考古隊在這裡發現了歷經兩千多年而栩栩如生的軑侯夫人,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天文學著作、實測地圖,我國現時發現的最早的醫書、彗星圖……作者傅舉有,被譽為“馬王堆漢墓文物的守望者”。 作為考古隊副隊長,他在書中繪聲繪色地講述了發掘過程中的傳奇細節,精妙解釋出土文物,修正《史記》錯誤,為讀者打開西漢的文明寶庫,重現墓主的崢嶸歲月。

作者簡介

傅舉有

1937年出生於湖南省婁底市白鷺灣,1965年中山大學研究生畢業。 曾任湖南省博物館副館長、研究員、中國博物館學會理事。 曾參加馬王堆二、三號墓發掘和帛書整理工作。 有專著《馬王堆漢墓文物》等,作品曾獲湖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在國內外三十多家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和專業文章一百多篇。 被譽為“馬王堆漢墓文物的守望者”。

目錄

序言

1走進馬王堆

千年之謎

“火洞子”

“井”字形椁室

邂逅老夫人

功虧一簣的三號墓

天圓地方的二號墓

三枚印章揭開千古之謎

2軑侯家

龐大的樂團

漆器寶庫

精美的陶器

我們今天不會玩的博具

豪奢生活一瞥

億萬富翁

3絲國再現

馬王堆與海上絲綢之路

古老的時裝秀

可與雲霞媲美的繡品

五彩繽紛的織錦

首次發現的印花絲綢

又見帛畫

4地下圖書館

最古老的帛書

最古老的地圖

最早的天文著作

最古老的醫書

失傳的《相馬經》

哲學史上的重大發現

珍貴的書法範本

5墓主傳奇

漢初長沙國

劉邦的親信——利蒼

高貴的太夫人——辛追

少將軍——利(豕希)



西汉.jpg

【西漢南越國

內容簡介

自秦末至西漢時期的中國嶺南地區,曾存在著一個神秘的王國,它承襲中原民族的傳統,又帶有濃厚的南方特色,可史書上對它的記載寥寥。 而廣州市象崗掘出的這座石室墓,以考古發現,彌補了嶺南地區的歷史空白。

本書作者麥英豪是南越王陵發掘對的隊長,王文建是南越王陵的研究者,他們真實地記錄了王陵的發掘過程,描述了陵墓中珍貴的文物,為讀者拂開了南越國的層層迷霧,一窺其千年前的風貌華章。

作者簡介

麥英豪1929年出生於廣東番禺,研究館員。 畢業於廣州大學教育系。 歷任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考古隊負責人、副主任,廣州博物館館長、名譽館長,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顧問,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名譽顧問,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 國務院特殊津貼得主。 長期從事廣州地區田野考古發掘與研究工作,先後主持或參加山西侯馬晉國鑄銅遺址、北京大葆臺漢墓、廣州秦代造船遺址、西漢南越王墓、南越國宮署遺址等大型考古發掘工作。

王文建湖南長沙人,副研究館員。 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歷史系文物博物館專業。 1977—1989年在湖南省博物館陳列部工作,1989—2012年在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陳列保管部、陳列研究部工作。

目錄

1南越王陵何處尋

嶺南王國002

神秘的王陵007

尋尋覓覓三十年010

象崗下的發現015

2神秘的石構玄宮

前朝後寢的嚴整佈局022

前室的宦者與車馬033

東耳室的宴樂珍藏035

西耳室的禦庫之藏039

主棺室的墓主靈寢043

東側室四夫人050

西側室眾僕役051

後藏室禦廚珍饈053

3古印傳奇

二十三枚璽印不尋常058

三枚金印有文章060

玉印中的玄妙069

妻妾難辨右夫人072

4漢玉大觀

禮玉和“玉殮葬”078

奇怪的玉衣084

精美絕倫的玉佩飾092

世上難尋的器用玉107

5滿目奇珍

絲織物與印花工具124

傢俱與服飾128

海外遺珍159

6嶺南文明

銅鐵之器168

農業與漁業173

南越之陶178

飲食文化184

楚舞越聲196

7南越國尋蹤

御苑露真容210

長樂宮與華音宮218

嶺南第一簡225

南越兩座新殿堂232

結語240

主要參考文獻248



满汉.jpg

【滿城漢墓】

內容簡介

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墓和王后竇綰墓是中國20世紀百項考古大發現之一,在這兩座未經盜擾的古墓中,首次發現了保存完整的金縷玉衣,證實了文獻記載的準確性,揭開了歷史上的金縷玉衣之謎; 王后竇綰墓發現了實用和美觀兼具的長信宮燈,同時兩墓還發現了中山靖王劉勝夫婦日常用具,為構建漢代貴族生活提供了物質史料。

作者盧兆蔭全程參與了發掘工作。 他和同事們一道,揭開了這兩座陵墓的神秘面紗。 他以平實的文字,將滿城漢墓的發掘過程娓娓道來,用考古人嚴謹的態度,再現墓主身份,帶領我們走進千年前的西漢社會。

作者簡介

盧兆蔭,1927年出生於福建莆田。 1949年畢業於福建協和大學歷史系。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文物學會玉器研究委員會副會長。 1958年開始從事漢唐考古發掘和研究工作,先後發掘過唐長安城大明宮、興慶宮和西市遺址等,1968年發掘河北滿城漢墓。 主編《西安郊區隋唐墓》《滿城漢墓發掘報告》等,後者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1977—1991年優秀科研成果獎。

目錄

陵山之謎

一號墓發掘

二號墓發掘

豪華的地下宮殿

墓主人是誰

金縷玉衣與玉器

長信宮燈與銅器

玉具劍與鐵器

西漢文明

後記



曾侯乙.jpg

【曾侯乙墓】

內容簡介

曾侯乙墓是戰國早期曾國國君曾侯乙的墓葬。 1978年,曾侯乙墓被考古發掘隊開啟,編鐘等古樂器的出土,是中國音樂史和世界音樂史上的空前大發現。 本書作者譚維四是當年曾侯乙墓考古發掘隊隊長,自始至終主持並參與了田野考古發掘與室內整理研究的全過程,他以動人的文字,講述了發掘過程中的趣聞與秘辛,將出土文物千年不滅的魅力娓娓道來。

作者簡介

譚維四,湖南長沙人。 1952年開始從事文物考古與博物館工作。 曾任湖北省博物館館長、中國考古學會理事、中國文物學會理事等,主持江陵楚都紀南城、江陵望山與沙塚楚墓、江陵鳳凰山秦漢墓等重大考古發掘。 1978年任湖北省隨縣擂鼓墩古墓考古發掘隊隊長,領導曾侯乙墓考古發掘與研究,主持複製了著名的曾侯乙編鐘。 著有《曾侯乙墓》等,主編《曾侯乙編鐘》

目錄

一、神奇的發現

神秘的擂鼓墩

東團坡“褐土之謎”

發現特大古墓

二、古墓發掘大寫真

地宮初露

千年古樂重返人間

地宮探秘

三、墓主之謎

墓主是誰

墓主是何時下葬的

曾國之謎

曾楚關係

四、地下樂宮傳奇

洋洋大觀曾侯鐘

刻在銅鐘上的樂書

古樂新生

五、樂宮藝術摭英

古老樂舞

巧奪天工的藝術品

最早的中國式“油畫”

精湛的書法藝術

二十八宿天文圖

曾楚霓裳

附錄



秦汉.jpg

【秦兵馬俑】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關於秦始皇陵的考古通俗讀物。 秦始皇陵是20世紀中國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1961年,它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74年,兵馬俑被發現。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準予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迹”,成為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 本書作者身為考古隊隊長,全程親歷了兵馬俑坑的發掘過程。 在本書中,他通過深入淺出的文字,向讀者描述了驚心動魄的發掘過程,妙析地下軍陣排兵佈陣之法,再現大秦帝國兵戎相爭的歷史瞬間。

作者簡介

袁仲一,出生於1932年,江蘇銅山人。 曾擔任舉世矚目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館長。 1963年華東師範大學中國古代史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此後一直在陝西從事考古發掘與研究工作。 作為隊長,他親自領導並參加了一、二、三號秦兵馬俑坑的發掘,並長期致力於秦始皇陵園及兵馬俑坑的考古勘探發掘和研究工作,被譽為“秦俑之父”。 著有《秦始皇陵考古發現與研究》《秦代陶文》等多部關於秦始皇陵兵馬俑考古和秦代文字研究的專業著作。

目錄

1兵馬俑發現記

邂逅“瓦神爺”002

擴大戰果013

發現第三個俑坑018

2驚世之掘

一號坑——長方形步兵陣024

二號坑——多兵種曲尺形陣038

三號坑——結構複雜的指揮部046

俑坑之謎052

3龐大的地下軍團

雄偉的戰車066

剽悍的騎兵081

勇猛的步兵092

地下軍陣104

鋒銳的兵器119

形制多樣的鎧甲134

4雕塑藝術的寶庫

紀念碑式的大型群塑144

精湛的技藝150

偉大的工匠158

5秦陵其他的陪葬坑

百戲俑坑166

馬廄坑174

銅禽坑185

跪坐俑坑及異獸坑193

銅車馬坑195

後記219

1608384496965923.jpg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NT$3320
最新訂購
  • 新竹吳**[0951***778]

    5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基隆王**[0920***958]

    5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臺中錢**[0988***436]

    半小時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桃園柳**[0988***623]

    4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新竹鄭**[0956***969]

    15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新竹錢**[0966***293]

    15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新北仲**[0986***523]

    7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桃園朱**[0968***576]

    7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桃園劉**[0960***365]

    25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桃園王**[0966***904]

    20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嘉義楊**[0946***430]

    25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臺中方**[0986***524]

    12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臺北鄭**[0938***573]

    15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新北鄭**[0951***305]

    4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臺中王**[0933***624]

    25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嘉義謝**[0933***356]

    25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基隆吳**[0938***369]

    20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臺北鍾**[0946***425]

    半小時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新北方**[0966***769]

    20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臺南李**[0918***299]

    7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臺南吳**[0946***444]

    25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桃園張**[0918***630]

    2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臺南黃**[0933***400]

    2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桃園楊**[0968***197]

    15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新竹朱**[0960***703]

    7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新北王**[0920***687]

    15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臺北柳**[0920***599]

    半小時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臺南吳**[0986***344]

    5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桃園王**[0956***203]

    20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桃園楊**[0933***488]

    15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嘉義周**[0998***853]

    2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臺南錢**[0951***183]

    半小時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基隆陳**[0956***607]

    半小時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新北孫**[0968***555]

    2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新竹謝**[0986***483]

    15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基隆鍾**[0986***818]

    20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基隆吳**[0938***112]

    7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桃園陳**[0946***380]

    25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臺北王**[0951***505]

    7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臺南鄭**[0968***978]

    25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新北黃**[0978***952]

    20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高雄鍾**[0968***315]

    半小時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嘉義李**[0978***609]

    4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嘉義朱**[0998***272]

    5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新竹陳**[0932***761]

    2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基隆楊**[0933***415]

    2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臺北李**[0920***130]

    2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高雄仲**[0920***639]

    25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新竹柳**[0960***511]

    7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 臺南王**[0968***530]

    4分鐘前【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重大4.2公斤)

您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