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持7-11 全家超商取貨 貨到付款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NT$1300NT$1999

林清玄六十五載人生創作精華,生前親自選篇,夫人方淳珍親自作序,精選不同時期經典散文作品。共收錄21幅彩色插圖及28幅黑白插圖,再現文中場景,營造禪意氛圍,讓你與當代散文大家心有靈犀。



提醒.jpg

详情1.jpg

详情2.jpg

详情3.jpg

详情4.jpg

编辑推荐蓝色.jpg

1. 林清玄六十五載人生創作精華,生前親自選篇,夫人方淳珍親自作序。原汁原味的“林氏”禪意散文,在乾淨、溫暖、真摯的語言中,體味生命之美、人間真情、人性關懷。

2. 林清玄30歲前便獲得過台灣所有重要文學大獎,連續10年被評爲台灣十大暢銷書作家。他被譽爲全球華人的心靈治癒師,其作品深深影響了一代華人。

3. 星雲法師、南懷瑾、餘秋雨等名家盛讚,《人民日報》《北京青年報》等權威媒體推薦,《海峽兩岸》等欄目重點報道,曾任央視《開講啦》嘉賓,多篇作品被選入海內外華語教材、中高考試題等。

4. 本系列爲插圖典藏本,三冊共收錄21幅彩色插圖、28幅黑白插圖,生動再現了散文中描述的場景,營造了具有林清玄風格的禪意氛圍。

5. 每冊附贈精美書籤一張,選取該冊收錄的彩色插圖製作而成,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

7. 寫給當下人的生命之書。如果你覺得自己累了,就讀一讀林清玄。願你不糾結,不執念,永葆初心,自在從容過好每一天。

内容简介蓝色.jpg

“人生智慧”三部曲是作家林清玄講述自己對人生的理解與感悟的隨筆集。《處處蓮花開》以“心靈智慧”爲主題,《思想的天鵝》以“生活態度”爲主題,《感性的蝴蝶》以“人間往事”爲主題。作品文筆優美,情真意切,充滿哲理和思辨,體現了作者的人文關懷,引導讀者思考和探討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作者简介蓝色.jpg

林清玄(1953—2019),中國臺灣高雄人,當代作家、散文家。17歲開始發表作品,20歲出版第一本書,30歲前得遍臺灣地區文學大獎,連續13年被評爲台灣地區十大暢銷書作家。文章曾多次入選中國大陸中小學語文教材。已出版散文集《蓮花開落》《溫一壺月光下酒》《白雪少年》等。

目录蓝色.jpg

《處處蓮花開》

第一章  世界如此難明

蝴蝶之吻

重生之歌——殺手劉煥榮的最後會面

咫尺千里

文章辜負蒼生多

武大郎的身材

最有力量的,是愛

世界如此難明

意外的旅客

無災無難到公卿

書生情懷

美國食物

芝麻·蒜頭·元宵

第二章  處處蓮花開

燈火輝煌

微笑與感動

居山與見道

淨土之風

以水爲師

石上栽花

處處蓮花開

第三章  閱讀故鄉的一百個方法

閱讀故鄉的一百個方法

夜幕已深與星光燦爛

莊嚴的七月

臺灣的聲音

真正的祈雨

響噹噹的臺灣人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真正愛臺灣

爲臺北留些記憶

第四章  藝術的心

不誘僧也可以

藝術電影

藝術的心

武林江湖老

預則立

走向無限的原野


《思想的天鵝》

第一章  有情生

四隨

有情生

橫過十字街口

思想的天鵝

太陽雨

水晶石與白蓮花

路上撿到一粒貝殼

第二章  兵卒無河

鴛鴦香爐

籮筐

紅心番薯

兵卒無河

過火

吳郭魚與木瓜樹

第三章  無關風月

黃玫瑰的心

蓮花與冰凍玫瑰

無關風月

無聲飄落

歡樂悲歌

合歡山印象

日光五書


《感性的蝴蝶》

第一章  河的感覺

佛鼓

我似昔人,不是昔人

貓頭鷹人

養着水母的秋天

分別心與平等智

河的感覺

一滴水到海洋

金剛經二帖

拈花四品

第二章  發芽的心情

迷路的雲

發芽的心情

黃昏菩提

飛入芒花

法圓師妹

刺花

光之四書

季節十二帖

有情十二帖

第三章  溫一壺月光下酒

捲簾

清歡

正向時刻

溫一壺月光下酒

味之素

食家筆記

一味

前言.jpg

《代序  一程有一程的美麗》

清玄,謝謝你!

此刻的我坐在書桌前,想送你一首詩:

引你以翩翩之度

用我幾淨的窗等待

當夜幕低垂時

是我見你心底相印

帶朵心花

植在晚風裏

有人說一根白髮是一件心事,但我的一頭佈滿風霜的白髮,似乎訴說着我對你的遙想和思念……

無以回報的感謝,僅能以一支你送我的筆,向讀者分享:你不僅傾才華於你的作品,還有你的生活。

你的人比你的文字更溫暖芬芳!

以此生的生命大書,牽引和你一樣善良美質的讀者同行成長,觸及那內在更美好的心靈境界。

每當你在書房沉湎的時候,便有一種安靜的、無言的“體安然”的生活態度,讓靈魂開出智慧的花!此時,我會沏一杯好茶,靜靜地奉上,再默默地離去。

你別樣的“文字”和“美的感受”應該是讓人生點亮發光、免於世俗的過程。你以一支靈筆就能創造屬於你的須彌山!恬淡自然又蘊含哲理,文字如清澈的山泉、和煦的清風,散發着淡淡的自然氣息,字裏行間饒富禪意,讓人感覺到感恩與善良,也讓人內心充滿寧靜與關愛,猶如混沌世間的一片淨土,一縷蓮花的清香……

幸運如我,總是當你完稿後的第一個讀者。才華橫溢如你,稿紙鋪好的同時,文章即已成形,字字不增不減,恰到好處,行雲流水,我唯有讚歎!

記得你對我說過:“一個人有堅強廣大的心願,則因緣雖遙,如風箏系線在手,知其始終;一個人有通向究竟的心願,則圓滿雖遠,如地圖在手,知其路徑,終有抵達的一天。”你的思想與境界,我唯有一心相隨相依。

我們的生活,尋常到沒有雜質卻無窮無盡。衣食住行簡樸素雅,少了華麗繁複,卻多了情真意厚。

今生遇見,是彼此人生最美好的時光。

細數過往,曾馱住無數的日升和日落,也曾將風雨化爲生命的掌聲!你供養一生,而我也以一生供養!

從今,荷擔着你的荷擔,走過你走過的路,感知你曾企及的境界!往後的人生路上,不以澀爲苦,不以艱爲難,一程有一程的美麗。

文學是我的淨土。

“軀體雖已不存在了,靈魂卻依然故我,長駐久存。”

在深沉的痛苦裏,平凡人選擇逃避與遺忘,文學家卻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存在。

佛教所謂:“離苦得樂”“拔苦與樂”。苦比樂優於見道,因爲苦比樂敏銳、鋒利、綿密、悠長、廣大,無法選擇、不可迴避。

在苦諦的世間,痛苦兵臨城下,就會感受到真真實實的存在。

“若契本心,發隨意真光之用,則苦行如握土成金。若唯務苦行而不明本心,爲憎愛所縛,則苦行如黑月夜履於險道。”僧那禪師如是說。

知苦、斷集、慕滅、修道都在當下!

“熱即取涼,寒即向火。”生命就是如此,快樂時不要失去敏銳的覺察,痛苦時不要失去最後的希望!

以一個文學家的觀點來看,不論是二十歲,還是三十歲,不論是四十歲,還是五十歲,你已然寫出許多美好的作品了。

當思想已開,境界已立,書寫自在,你回看昔日作品,深信已是經得起時間與空間的考驗,其價值也得以確立。

文學寫作,乃至一切文明、藝術、思想的創發,都是與世俗的拔河,希望能登上更高的階梯,觸及更美的境界,創作者所拉的長繩比一般人更巨大、更沉重,面對的庸俗人生有着難以超拔的拉力,所以“我思”“我苦”“我在”!

幸好,創作者的感覺與靈魂可以互相安慰、互相支持,才能在寂寞漫長的創作中,還葆有飽滿與真切的心。

王爾德說:“除了感覺,沒有什麼可以治療靈魂。正如除了靈魂之外,沒有什麼可以治療感覺。”

感覺與靈魂牽手並行,再加上創造的意志,所以,創作者即使面對人生的挫折、考驗、顛躓,也不會失去創作的心。

茲整理成《思想的天鵝》《感性的蝴蝶》,並賦予全新的面貌。

感性與思想是文學的雙翼,正如天鵝帶着理想的壯懷飛越萬里,蝴蝶爲探擷生活的花蜜而不歇,以悲智雙翼,飛翔天際,繼續探知春天的消息。

《處處蓮花開》則表述一個人如果心如蓮花,縱使在紅塵無常的世間,也不失其莊嚴、曼妙的心情。

在一個粗魯的時代,細膩是必要的;

在一個赤裸的時代,含蓄是必要的;

在一個野蠻的時代,溫柔是必要的;

在一個醜陋的時代,美麗是必要的!

雖然我們有所堅持,也不免會有所失落。不過,相信在某些幽微的角落,有些人開啓了生命的維度和寬度,有了新的覺醒,感到了新的力量。

以恭敬之心獻給清玄親愛的讀者們:永遠保持內心的嚮往、期盼與祝願,如一池清蓮,在水中芬芳地綻放。循着人格的香氣,用正向的能量,走過坎坷的生命旅程。

再以敬竴的心爲清玄代序,斯人已逝,人唯情有,所留下的文字、思想,將穿越時空,永恆不朽!

從前那麼美好,今天依然動人,不論多長的時間,都將是美好而動人的。

企盼讀者能品味其人格的芳香。

淳珍  合十感恩

二〇二三年冬至台北雙溪清淳齋


《自序  讓人人心有蓮花》

1與朋友談到坐計程車的經驗。

我說,一個人其實不發一言,我們就可以感受到他的個性、品質,甚至他的喜怒哀樂。以計程車來說,我們一坐進車裏,就可以立刻感受到計程車司機的性情,整個地影響了車內的氣氛。

那種氣氛、情境,是很難說得清的。例如,前幾日我坐計程車,那位司機不知道爲什麼正在暴怒,他全身的怒箭在小小的車子中射來射去,乘客一上車就立刻中箭了,感受到一種騷動和不安。

反過來說,如果我們坐到心情愉悅的計程車也會立刻感受到,而被引動了歡喜。我說“心情愉悅的計程車”,而不說“心情愉悅的計程車司機”,那是因爲車子與司機根本是一體的。

我們不要期待個性和品質不佳的司機會帶給我們愉悅的旅程。

我們也不要期待亂七八糟的車子裏面會坐着一位溫文儒雅、微笑待人的司機。

我們和每一位計程車司機相處的時間雖短,但會影響我們一天的心情。

我的結論是:“生命與計程車或有可供思考的相通之處,要使計程車裏的氣氛好,必須首先是司機的心情好、品質好、個性好。要使我們的環境好、社會好、文化好,必須首先提升我們的品質,轉換我們的心情,和改變我們的個性。”

2一個朋友說,他從來不敢坐計程車,平常都自己開車,不開車時就坐公車或走路。

原因是,我們一旦坐上計程車,事實上是把個人生命的安危交給了司機,要是交給好的司機當然沒問題。萬一是所託非人,遇到不要命的或者瘋狂的司機,那可就糟了。

使他對計程車那麼恐懼的原因,源於幾次坐車的經驗。有一次,他坐的計程車當街與人相撞,因爲司機開車太勞累,竟睡着了。

還有一次,他遇到一位瘋狂的司機,開着車在街頭狂飆,就像火箭一樣。他想中途下車,竟被司機痛斥一頓。

最慘的一次是他坐上計程車,睡着了。醒來後發現計程車停在荒山野地,司機命他把身上財物交出,問他:“你是自己開門下車呢,還是我推你下車?”

他嚇得連滾帶爬地下山,從此再也不敢坐計程車。

3另一個朋友是音樂家,他坐計程車的第一件事就是請司機關掉收音機。

他把計程車裏的音樂和音響稱爲“聽覺污染”或者“聽覺暴力”,是音樂家的耳朵完全不能忍受的。

然後他發表議論,說是臺北的“視覺美感”與“聽覺美感”是多麼俗化,多麼令人痛恨。

他說:“視覺美感的俗化,從城市的外觀可以看出來。我們如果要把臺北市設計得最好的大樓列舉十個出來,會發現根本做不到,因爲整個臺北,好看的建築還不到十個。而聽覺美感的俗化,從計程車的音樂可以聽出來。有的計程車也有很好的音響,可惜因爲耳盲,總不能欣賞好的音樂,所以我上車的第一件事就是請他們關收音機。”

朋友對音樂的愛恨分明,我可以贊同。不過,我不是那麼決然的。原因之一,我對人民的愛好向來抱持尊重的態度,覺得沒有任何權威可以干涉人民對藝術與文化的偏好。原因之二,我不敢去幹涉計程車司機,我們小心翼翼,溫和親切,有時都不免會觸怒他們,何況叫他們關收音機呢?

所以我就問朋友說:“你叫他們關收音機時他們的反應如何?”

朋友說,大致可以分成四種:一種是根本不理你,假裝沒聽見;一種是反而故意開得大聲,故意氣你;一種是二話不說,立刻剎車,請你下車,有的還說:“在我的車裏,我愛聽什麼就聽什麼。”最後一種是心甘情願或者心不甘情不願地把音樂關掉,這種人是最少最少的。

朋友的結論是:“計程車司機是基層社會的反映,可見我們多年來在視覺與聽覺方面的教育是多麼匱乏。”

4是呀!光是一個計程車的話題,就可以做竟日之談,而且可以從各個角度切入,可見社會、文化的思維不只一端。

社會、時代、人的品質已經變成這樣了,我們幾乎無能爲力了,但每當在失望灰心的時候,我就會想起蓮花。

唯有保持蓮花的心,才能從眼前的污泥中昂頭挺胸吧!

蓮花在中國知識分子中,不只是一種清明的立志,也是風采的展現。

蓮花在佛教裏不只是寶華莊嚴、妙法蓮華,也是純淨、細膩、柔軟、堅韌、芬芳的嚮往。從究竟來說,一個人如果心如蓮花,縱使在紅塵飛揚的世間,也不會失去莊嚴、曼妙的心情。

當我寫着或歡喜或悲哀,有時沉重有時輕靈,時而欣慰時而痛切的文章時,我總會想起很多年前在靜夜裏,曾看過一池蓮花在水中芬芳地綻放。

我多麼希望帶着那些蓮花,在每一個角落裏種植。

讓人人心有蓮花,來超越那好像擴散着的污泥!

5把這本書定名爲《處處蓮花開》,是在表達我對文學、藝術、文化的嚮往。我覺得在一個粗魯的時代,細膩是必要的;在一個赤裸的時代,含蓄是必要的;在一個野蠻的時代,溫柔是必要的;在一個醜陋的時代,美麗是必要的!

當然,我們有所堅持,不免也會有所失落。

而一個作家不僅是在堅持那些已失落的,也在堅持那些可能失落的真價值。

那是因爲我相信,在某些我們不可知的幽微角落,有些人創發了生命的態度,有新的醒覺,發展了更好的情操,只因爲讀了我們的文章。

這本書中有一篇記錄我和劉煥榮會面的情形,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殺手,因爲讀了我的文章而重建了生命的價值,到如今想到還會令我震動。作爲一個作家,不就是因爲這樣而存在的嗎?一個作家的作品,不是因爲他的讀者的感動而顯現其價值嗎?

許許多多的讀者,他們是支持我寫作的動力。雖然我不知道他們是在哪一個地方哪一個角落,我深信我是與他們同行的。我們行行重行行,是希望在山窮水盡的時候,還能一起奮力走到那柳暗花明的村落呀!

6在今年過年的時候,我自己寫了一個詩偈:

十年夜雨心不冷

百鳥飛遠天不遠

千山越過水不濁

萬花落盡春不盡

這個偈很能表達我近年來的心境。我把它敬獻給親愛的讀者,希望我們都能“心熱天晴,水清春好”,永遠保持心內的嚮往、期盼與祝願,永遠不失去心裏清明的蓮花。

只要我們事事關心,時時亮眼,雖然花葉飄零,春天必會在滿地的黃花落葉中,有一個燦爛的降臨!

那時,我們就會看見蓮花了。

林清玄

一九九四年新春台北市永吉路客寓


《自序  願一切的美好都與我們同在》

我苦,故我在

人人都知道笛卡爾(Rene Descartes)的名句:

“我思,故我在。”(I think, therefore I am.)

卻很少人知道,笛卡爾曾說過一句感受更深刻的話:

“我苦,故我在。”(I suffer, therefore I am.)

講出“我思,故我在”的笛卡爾,當時不過是個三十歲的青年,尚未經歷深刻的人生考驗,而是在夢中得句。夢裏忽然得到石破天驚的一句,他回憶起那感人的片刻時說:“一種突如其來的光華透體而過,照徹我的身心。那一天,我在夢中聽到一聲晴天霹靂,彷彿真理之神從天而降,對我發出了振聾啓聵的吼聲。”

他突然想通了一直困擾他的問題:

覺醒時浮現於腦海的思想爲什麼會在夢裏重現?

假如夢境是虛妄的,做夢的人是不是真的存在呢?

不思不想的人算不算存在呢?

不會懷疑“誰是我?什麼是我?”的人,又算不算存在呢?

懷疑的本身,就證實了懷疑者的存在,否則懷疑又從何而來呢?

清醒之後,他把這些困惑想了一遍,做了一個結論:“我思,故我在!”

他確立了在“存在”的意義裏,思想比肉體更能彰顯存在的價值。“我思”是“我懷疑”,“故我在”是“所以我得到真理”。

我就是懷疑的主體。

我就是能夠思想的事物或心智。

我可以懷疑我的軀體和賴以生存的物質世界是不是真實地存在着,但是我不能否定懷疑的主體或思想本身的存在性。

由此可知,我是一種能思能慮的事物。

這種事物不一定要有物質和方位才能生存。

這個事物就是我,我就是靈魂。

靈魂和軀體不同,沒有靈魂,我就不能成爲我,更談不上懷疑和思慮了。

我的軀體不存在了,靈魂卻依然故我,長駐久存。

笛卡爾描繪出人類共同的形象——在一個機械呆板的軀殼裏住着一個活生生的靈魂。

片刻憂傷淹沒永恆的思想

笛卡爾終生未婚,卻和情人生了一個女兒弗蘭辛妮。

他非常鍾愛女兒,認爲世界上沒有任何事物比女兒更值得珍視,他正計劃把女兒帶到文明的巴黎教養之際,愛女卻突然患不治之症夭折了。

笛卡爾痛不欲生,感覺到“片刻的憂傷幾乎淹沒了永恆的思想”。在極端的痛苦中,他回到了思想的堡壘,再度證實了存在,使自己對生命的“懷疑論”更爲確立。

他說:“我苦,故我在。”

在深沉的痛苦裏,平凡人選擇逃避與遺忘,哲學家卻更深刻地體會了存在。

靈魂該起牀的時候

笛卡爾應邀到瑞典擔任皇家的哲學教師,主要的學生是瑞典女王克里絲蒂。

女王堅持每天在天剛破曉時上哲學課,所以笛卡爾必須半夜摸黑起牀,冒着風雪進宮。這對一向晚起的笛卡爾是可怕的折磨,最後病倒在牀,他說:“我是一個活靈魂,無時無刻不在追求真理。”

一六五○年二月十一日,笛卡爾在黑暗中睜開眼睛,問侍者說:“現在是什麼時候?”

“現在是清晨四點。”

“我該起牀了,女王已經在宮裏等我講課了。”

他坐起來,因爲體力不支又倒下。

他說:“這該是靈魂起牀的時候了。”

笛卡爾閉上眼睛,進入永恆的夢鄉。

悟者,吾心歸處

“我思,故我在!”

沒有思想,就沒有我的存在。沒有懷疑,就沒有真理。

我想起丹霞天然禪師在天寒地凍的雪夜,把廟裏的佛像拿來燒火取暖。

廟裏的和尚非常氣憤,質問他:“你怎麼可以燒佛像呢?”

“我燒來看看佛像裏有沒有舍利子!”

“佛像裏怎麼可能會有舍利子?”

“既然沒有舍利子,再拿幾個來燒吧!”

佛像最真實的意義不在他的外表,而在他是一個思想的象徵,是佛法的表現。如果只知道禮拜佛像,卻不去探索佛的思想,不去了解佛法的實意,那還不如燒了吧!

丹霞天然不是在燒佛像,而是希望大破大立,讓寺裏的和尚了悟“我思,故我在”。

“悟”,乃“吾心歸處”,正是“我思,故我在”!

苦行如握土成金

“我苦,故我在!”

苦,是人生裏最真切的感受。

佛教就是根源於苦的宗教,是希望能“離苦得樂”“拔苦與樂”的宗教。

苦比樂優於見道,因爲苦比樂敏銳、鋒利、綿密、悠長、廣大、無法選擇、不可迴避。

在苦諦的世間,痛苦兵臨城下,就會感受到真真實實的存在。

因此,苦的時候不要白白受苦,總要苦出一點存在的意義,苦出一些生命的超越。

若契本心,發隨意真光之用,則苦行如握土成金。

若唯務苦行而不明本心,爲憎愛所縛,則苦行如黑月夜履於險道。

僧那禪師如是說。

如果能契入存在的本心,啓發隨意光明的妙用,苦行就像握着泥土變成黃金;如果只知道苦行,卻不明白體會本心,被怨憎和貪愛所束縛,苦行就像黑暗的夜晚在險峻的路上行走。

苦行是這樣,生命中的苦難也是這樣。苦難是人生路上的泥土,只有深切體會苦諦苦境的人,才能把泥土握成黃金。

我們每天都在走出東門、西門、南門、北門呀,卻只有釋迦牟尼每次都看到了“我苦,故我在”,也證明了“我已解脫,苦也寂滅”。

知苦、斷集、慕滅、修道,哪一個不在當下呢?

“熱即取涼,寒即向火。”每次遇到生命的苦衝擊時,我就想起長沙景岑禪師的話語:“熱了就去乘涼,冷了就去烤火。”生命就是如此,快樂時不要失去敏銳的覺察,痛苦時不要失去最後的希望!

一片樹葉也會搖動春風

笛卡爾被譽爲近代哲學之父,因爲他是中世紀以來最早突破經院哲學的思想桎梏,敢於懷疑、敢於理性、敢於獨立思想的哲學家。

禪宗的祖師也是如此:“佛來佛斬,魔來魔斬”“丈夫自有沖天志,不向如來行處行”“隨緣而行,隨處自在”。因爲大破,所以大立,因爲大疑,所以大悟!

“思”與“在”、“疑”與“悟”都不是過去與未來的,而是當時當刻,刻刻如金。

尋求生命終極的人,要把全身心傾注於迎面而來的每一刻,終有一天會發現,不只春風會吹撫樹葉,一片樹葉也會搖動春風,帶來全部的春天。春風與樹葉,是同時存在的。

蘆葦與甘蔗同飲溪水

人生是苦,苦是泥濘,我們是不是要永遠在泥地行走?或者擡頭仰望天上的明星?

我既無法斷除苦的現實,只好鍛鍊心靈飛離現實的困局,所以要在心上長出一雙翅膀。

一邊翅膀是神祕的渴望,一邊翅膀是美好的夢想。

一邊翅膀是彼岸的追尋,一邊翅膀是此岸的探索。

一邊翅膀是理想的情境,一邊翅膀是感情的真摯。

一邊翅膀是悲願的光芒,一邊翅膀是道心的鑽石。

每個人需要的翅膀不同,但是人人都需要翅膀,人人也都需要飛行、提升與超越。

我思,故我在!我苦,故我在!我飛,故我在!

詩人魯米有一首兩行的短詩:

兩種蘆葦共飲一條溪水,

其一中空,其二爲甘蔗。

爲什麼溪水邊的兩種蘆葦,有一種可以生出甜蜜的汁液呢?這使我想起愛因斯坦說過類似的話:

生活方式只有兩種,

一種是認爲世上沒有奇蹟,

一種是認爲無事不是奇蹟。

認爲世上沒有奇蹟的人,內心是空的;認爲無事不是奇蹟的人,內心就有甜蜜,還能把甜蜜分給別人。

我們都是站在大化的水邊同飲一條溪水的人呀!我願自己是相信奇蹟無處不在的人,我也願自己是內心有甜美汁液並能分享的人。

文學是我的淨土

我想,因爲內心美好,深信無事不是奇蹟,使我成爲一個文學家吧!

尋索我創作的源頭,若用最簡單的話說,正是悲願與道心的實現。寫作,於我是一種悲願,希望人能更確立情感的價值,追尋美好的境界,體會文明的生活;永遠堅持寫作,於我是一種道心,苦樂如是,成敗如是,得失如是。每天,書桌是我的供桌,是我的壇城,是我的朝聖,也是我的淨土。我願以筆焚香,來供養世界,供養衆生,供養一切的有情。

重讀這些從少年時代、青年時代一直到如今的作品,彷彿循着歲月的臺階,一步一步向上攀登,每一步都那麼真實,偶然回頭一望,山上風景甚美,山風非常涼爽,連那登山時的汗水也變得甜美了。

以一個文學家的觀點來看,我在從前,不論是二十歲、三十歲、四十歲,或是五十歲,就已經寫出許多美好的作品了。在重讀整理這些作品時,自己也常感動得盈滿淚水。現在思想已開,境界已立,書寫自在,回觀昔日寫作,都深信它經得起時間與空間的考驗,確實有重新出版的價值。

將近四百年前,笛卡爾三十歲的時候說:“我思,故我在。”

四十歲,他說:“我苦,故我在。”

五十四歲,留下最後的話語:“這該是靈魂起牀的時候了。”

思想家不能免於沉思與受苦,文學家,亦如是。

二○○四年新春

台北雙溪清淳齋

在线试读.jpg

《處處蓮花開》

與馬祖道一同創禪林清規的百丈懷海禪師,曾有一個偉大的教化:“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意思是一日不工作,一日就不該吃飯。

在百丈晚年,他仍然每天下田耕作。弟子們擔心他太勞累,把他的鋤頭藏起來,結果百丈從那一天開始節食,到第三天,弟子把鋤頭還給他,他到田裏工作後纔開口吃飯。

百丈這樣努力工作,一直到九十五歲逝世才停止。

我每次想到百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教誨,就有一種莊肅的心。百丈的好,就好在他不是說“一日不坐,一日不食”,因爲終日晏坐的人不一定能體會禪心。禪心是遍一切處,無所不在的,唯有在奮力的工作中還有禪心的人,纔可能邁入“日日是好日,處處蓮花開”之境。

從禪宗的歷史看來,有非常多的祖師是在工作中契入悟境,數量不比坐着開悟的少。

因此,我們可以說,百丈禪師是最早提出工作禪心的人。這偉大的創見,帶來兩個深遠的影響,一是使禪的修行落實於生活,使生活的每一個片段都有開悟之機,唯有如此,人才不會捨棄生活,去追求那些不着邊際的悟境。

二是使禪的修行從寺院中擴展出來,使禪師離開禪堂和蒲團也可以開悟;使無緣進入寺院修行的人,也能站在人間修行。這種打破修行藩籬的創見,使得歷史上幾次滅佛運動中,禪宗都能幸運度過,並在滅佛運動過後,很快地生氣勃發。

另外,禪師通過工作,身體鍛鍊得更爲強健;禪師通過工作,變得更有組織,更有效率;禪師通過工作,參與了人間疾苦,不致因追求開悟而造成寄生社會的印象。

通過百丈禪師確立的叢林清規,歷史上的禪寺雖然規模宏大,常達到數千人以上的徒衆,卻能戒律嚴明、分工合作,井井有條。這不只是工作禪心了,而是了不起的企業管理。

有一次,我和徐木蘭教授談道,如果能有人研究古來叢林的管理方法,說不定會給現代化的管理帶來一些新的啓示。徐教授是專研企業管理的,加上自己對瑜伽、修行的體驗,就表示了高度的興趣。

近來,讀到她的新作《工作禪心》,正是從企業、管理、工作來分析職場裏如何鍛鍊心靈和發展潛能的方法。她把中國禪和西式工作倫理相結合,寫成一系列精練的短文,創見非凡,對於在工作中彷徨、受挫、無奈的心靈,相信能帶來更大的啓示,更深的思考。

人,必須工作,這是人生的無奈;但人,能通過工作啓發智慧,發展禪心,又是何其幸運!

百丈禪師還有兩件偉大的事蹟,一是在他的叢林裏“不立佛殿,唯樹法堂,表法超言象也”。他在寺廟中不設佛堂,只有說法坐禪的地方,因爲法是超越形式的。

禪心不是形式,因此,辦公室裏也是法堂,禪心也不拘形式,上司、同事也可以是修行的法侶。

二是他強烈主張弟子的成就應該超過師父,只有這樣的弟子,纔有被傳授的資格。他說:“見與師齊,減師半德;見過於師,方堪傳授。”

這是從老師的角度看。如果從弟子的角度,每一個弟子也應該有超越師父的雄心纔好。在職場工作的上班族可能職位卑微、人微言輕,但若認識到禪心平等的真意,見解超過老闆是很容易的事,只要願意鍛鍊,成就也有超越的可能。這樣,在工作中不但“堂堂正正又有何懼”,還能“樂在工作”,“來一場豐富之旅”哩!

《思想的天鵝》

有時候我在想,人的思想究竟是像什麼呢?有沒有一種具象的事物可以來形容我們的思想?

偶爾,我覺得思想像彩色的蝴蝶,在盛開的花園中採蜜,但取其味,不損色香,而這蝴蝶不能在我們預設的花園中飛翔。它隨風翻轉,停在一些我們不能考察的花叢中,甚至讓我覺得,那蝴蝶停下來時有如一株花。

偶爾,我覺得思想猶如海洋,廣大與深度都不可探測,在它涌動的時候,或者平緩如波浪,或者飛濺如海嘯,或者反映藍天與星光。只是,思想在某些時候會有莫名的力量,那像是漁汛、暖流或黑潮從不知的北方來到,那可能就是被稱爲是“靈感”的東西。

偶爾,我覺得思想像是《詩經》中說的“鳶飛戾天,魚躍於淵”的鳶或是魚,上及飛鳥下至淵魚,無不充滿了生命力,無不歡忻悅豫,德教明察。鳶鳥的眼睛是最銳利的,可以在一千米以上的高空,看見茂盛草原中奔跑的一隻小鼠;魚的眼睛則永遠不閉,那是由於海中充滿兇險,要隨時改變位置。

不過,蝴蝶的翅力太弱,生命也太短暫;而海洋則過於博大,不能主宰。鳶呢?鳶太過強猛,欠缺溫柔的性質;魚則過於驚慌,因本能而生活。

思想如果願意給一個形象,我願自己的思想像天鵝一樣。天鵝的古名叫鵠,是吉祥的鳥,是“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中的那種兩翼張開有六尺長的大鳥。它生長於酷寒的北方,能順着一定的軌跡,越過高山大河到達南方的溫暖之地。它既善於飛翔,非白即黑;它能安於環境,不致過分執着……天鵝有許多好的品性,它的耐力、毅力與氣質,都是令人傾倒的。芭蕾舞劇《天鵝湖》中,對情感至死不渝的天鵝,不知道使多少人爲之動容。

我願意自己的思想浩大如天鵝越過長空,在動盪遷徙的道路上,不失去溫和與優雅的氣質。更要緊的是,天鵝是易於馴養的,使我不至於被思想牽動,而能主引自己的思想,讓它在水草豐美的湖濱自在優遊。

據說,馴養天鵝有兩個方法,一個是把天鵝的一邊翅膀修剪,使它失去平衡不能起飛,它就會安住於湖邊。另一個方法是,把天鵝養在一個較小的池塘裏,由於天鵝要想起飛,必須先在水中滑翔一段路途,才能凌空而去,若池塘太小,它滑翔的路程太短,就不能起飛了。從前,歐洲的動物園用前一個方法馴養天鵝,後來覺得殘忍,並且展翅的時候醜陋,現在都用後面的方法。

馴養思想的天鵝似乎不必如此,而是確立一個水草豐美的湖泊作爲天鵝的家鄉,讓它既保有平衡的雙翼(智慧與悲憫),也讓它有廣大的湖泊(清明的自性),然後就放心地讓它展翅翱翔吧!只要我們知道天鵝是季候之鳥,不管它是飛到萬里之外,它在心靈中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家鄉。經過數萬裏時空,在千百劫裏流浪,有一天,它就會飛回它的家鄉。

傳說從前科舉時代有一段時間,凡是到京城應試的士子都要穿“鵠袍”,譯成白話就是要穿“天鵝服”,執事的人只要看見穿白袍的人就會肅然起敬,因爲那些穿着白衣的年輕孩子,將來會有許多位至公卿,是不可輕視的。佛教把居士稱爲“白衣”,稱爲“素”,也是這個意思。

思想的天鵝也像是身穿白袍的士子,純潔、青春、充滿了對將來的熱望,在起飛的那一刻不能輕視,因爲它會萬里翱翔,主宰人的一生。

在我的清明之湖泊,有一隻時常起飛的天鵝,我看它凌空而去,用敏銳的眼睛看着世界,心裏充滿對生命探索的無限熱忱。我讓那隻天鵝起飛,心裏一點也不操心,因爲我知道天鵝有一個家鄉,它的遠途旅行只是偶然的棲息,它總會飛回來,並以一種優雅溫柔的姿勢,在湖中降落。

《河的感覺》

1秋天的河畔,菅芒花開始飛揚了,每當風來的時候,它們就唱一種潔白之歌,芒花的歌雖是靜默的,在視覺裏卻非常喧鬧,有時會見到一株完全成熟的種子,突然爆起,向八方飛去,那時就好像聽見一陣高音,譁然。

與白色的歌相應和的,還有牽牛花的紫色之歌,牽牛花瓣的感覺是那樣柔軟,似乎吹彈得破,但沒有一朵牽牛花被秋風吹破。

這牽牛花整株都是柔軟,與芒花的柔軟互相配合,給我們的感覺是:雖然大地已經逐漸冷肅了,山河仍是如此清朗,特別是有陽光的秋天清晨,柔情而溫暖。

在河的兩岸,被刷洗得幾乎僅剩礫石的河灘,雖然有各種植物,卻以芒花和牽牛花爭吵得最厲害,它們都以無限的謙卑匍匐前進。偶爾會見到幾株還開着絨黃色碎花的相思樹,它們的根在沙石上暴露,有如強悍的爪子抓入土層的深處。比起牽牛花,相思樹高大得像巨人一樣,抗衡着沿河流下來的冷。

河,則十分沉靜。秋日的河水淺淺地、清澈地在卵石中穿梭,有時流到較深的洞,彷彿平靜如湖。

我喜歡秋天的時候到礫石堆中撿石頭,因爲夏日在河岸嬉遊的人羣已經完全隱去,河水的安靜使四周的景物歷歷。

河岸的卵石,有一種難以言喻之美。它們長久地在河裏接受刷洗,比較軟弱的石頭已經化成泥水往下游流去,堅硬者則完全洗淨外表的雜質,在河裏的感覺就像寶石一樣。被匠心磨去了棱角的卵石在深層結構裏的紋理,就會像珍珠一樣顯露出來。

我溯河而上,把撿到的卵石放在河邊有如基座的巨石上接受秋日陽光的曝曬,準備回來的時候帶回家。

連我自己都不能確知,爲什麼那樣愛撿石頭,這裏面一定有什麼原因還沒有被探觸到。有時我在撿石頭突然遇到陌生人,會令我覺得羞怯,他們總用質疑的眼光看着我這異於常人的舉動。或者當我把石頭拾回,在庭院前品察併爲之分類的時候,熟識的鄉人也會以一種似笑非笑的眼光看我,一個人到了中年還有點像孩子似的撿石頭,連我自己也感到迷思。

那不純粹是爲了美感,因爲有一些我喜愛的石頭禁不起任何美麗的分析,只是當我在河裏看到它時,它好像漂浮在河面,與別的石頭都不同。那感覺好像走在人羣中突然看見一雙彷彿熟識的眼睛,互相閃動了一下。

我不只撿鄉間河畔的石頭,在海外旅行時,如果遇到一條河,我總會撿幾粒石頭回來作紀念。例如有一年我在尼羅河撿了一袋石頭回來擺在案前,有人問起,我總說:“這是尼羅河撿來的石頭。”那人把石頭來回搓揉,然後說:“尼羅河的石頭也沒有什麼嘛!”

石頭撿回來,我很少另作處理,只有一次是例外。我在墾丁海岸撿到幾粒碩大的珊瑚礁石,看得出它原是白色的,卻蒙上灰色的風塵,我就用漂白水泡了三天三夜,使它潔白得像在海底看見的一樣。

我還有一些是在沙崙淡水河口撿到的石頭,是純黑的,隱在長着虎苔的大石縫中。同樣是這島上的石頭,有的純白,有的玄黑,一想到,就覺得生命頗有迷離之感。

我並不像一般的撿石者,他們只對石頭裏浮出的影像有興趣,例如石上正好有一朵菊花、一隻老鼠或一條蛇,我的石頭是沒有影像的,它們只是記載了一條河的某些感覺,以及我和那條河相見的剎那。但偶爾我的石頭會出現一些像雲、像花、像水的紋理,那只是一種巧合,讓我感覺到石頭在某個層次上是很柔軟的。這種堅強中的柔軟之感使我堅信,在最剛強的人心中,我們必然也可看見一些柔軟的紋理,裏面有着感性與想象,或者夢一樣的東西。

在我的書桌上、架子上,甚至地板上到處都堆着石頭,有時在黑夜開燈,覺得自己正在河的某一處激流裏,接受生命的沖刷。

那樣的感覺好像走在人羣中突然看見一雙彷彿熟識的眼睛,互相閃動了一下。

2走在人羣中看見熟識的眼睛,互相地閃動,常常讓我有河的感覺。

每當我回來居住在臺北的時候,我會沿着永吉路、基隆路,散步到忠孝東路去。我喜歡在人羣裏東張西望,或者坐在有玻璃大窗的咖啡店旁邊,看着流動如河的人羣。雖然人是那樣擁擠,卻反而給我一種特別的寧靜之感,好像秋日的河岸。

在人羣中的靜觀,使我不至於在枯木寒灰的隱居生活中淪入空茫的狀態。我知道了人心的喧鬧,人間的匆忙,以及人是多麼渺小,有如河裏的一粒卵石。

我是多麼喜歡觀察人間的活動,並且在波動的混亂中找尋一些美好的事物,或者說找尋一些動人的眼睛。人的眼睛是五官中最會說話的,它無時無刻不表達着比嘴巴還要豐富的語言——嬰兒的眼睛純淨,兒童的眼睛好奇,青年的眼睛有叛逆之色,情侶的眼睛充滿了柔情,主婦的眼睛充滿了分析與評判,中年人的眼睛沉穩濃重,老年人的眼睛則有歷經滄桑後的一種蒼茫。

與其說我是在雜沓的城市中看人,還不如說我在尋找着人的眼睛,這也是超越了美感的賞析的態度。我不太會在意人們穿什麼衣裳,或者現在流行什麼,或者什麼人是美的或醜的,回到家裏,浮現在我眼前的,總是人間的許許多多眼神,這些眼神記載了一條人的河流的某些感覺,以及我和他們相會時的剎那。

有時,見到兩個人在街頭偶然相遇,在還沒有開口說話之前,他們的眼神就已經先驚呼出聲,而在打完招呼錯身而過時,我看見了眼裏輕微的嘆息。

我們要了解人間,應該先看清衆生的眼睛。

有一次,在統領百貨公司的門口,我看到一位年老的婆婆帶着一個稚嫩的孩子,坐在冰涼的磨石地板上乞討。老婆婆俯低着頭,看着眼前的一個裝滿零錢的臉盆,小孩則仰起頭來,有一對黑白分明的眼睛,滴溜溜轉着,看着從前面川流過的人羣。那臉盆前有一張紙板,寫着雙目失明的老婆婆家裏沉痛的災變,她是如何悲苦地撫育着唯一的孫子。

我坐在咖啡廳臨窗的位置,看到好幾次有人丟下整張的鈔票,老婆婆會不期然地伸出手把鈔票抓起,匆忙地塞進黑色的袍子裏。

乞討的行爲並不令我心碎,只是讓我悲憫,但她把鈔票抓起來的那一剎那,才令我真正心碎了。好眼睛的人不能擡眼看世界,卻要裝成失明者來謀取生存,更讓人覺得眼睛是多麼重要。

這世界有許多好眼睛的人,卻用心把自己的眼睛矇蔽起來,周圍的店招上寫着“深情推薦”“折扣熱賣”“跳樓價”“最心動的三折”,等等,無不是在矇蔽我們的眼睛,讓我們心的貪婪伸出手來,想要佔取這個世界的便宜,就好像卵石相碰的水花,這世界的便宜豈是如此容易就被我們侵佔?

人的河流裏有很多讓人無奈的事相,這些事相益發令人感到生命之悲苦。

有一項問卷調查報告發現,青少年喜愛的十大活動,排在第一位的竟是“逛街”,接下來是“看電影”“游泳”。其實,這都是河流的事,讓我看見了。整個城市這樣流過來又流過去,每個人在這條河流裏游泳,每個人扮演自己的電影,在過程中茫然地活動,並且等待結局。

最好看的電影,結局總是悲哀的,但那悲哀不是流淚或者號啕,只是無奈,加上一些些茫然。

有人說,城裏人擦破手,感覺上比鄉下人擦破手要痛得多。那是因爲城市人難得有破皮流血的機會,爲什麼呢?因爲人人都已是一粒粒的卵石,足夠圓滑,並且知道如何避免傷害。

可嘆息的是,如果傷害是來自別人,來自世界,總可以找到解決的方法。但城市人的傷害往往來自無法給自己定位,傷害到後來就成爲人情的無感。所以,有人在街邊乞討,甚至要僞裝成盲者才能喚起一丁點的同情,帶給人的心動還不如“心動的三折”。

這往往讓人想到溪河的卵石。卵石由於長久的推擠,只能互相碰撞,但河岸的風景、水的流速、季節的變化,永遠不是卵石關心的主題。

因此,城市裏永遠沒有陰晴與春秋。冬日的雨季,人還是一樣渴切地在街頭流動。

你流過來,我流過去,我們在紅燈的地方稍作停留,步過人行道,在下一個綠燈分手。

“你是哪裏來的?”

“你將要往哪裏去?”

沒有人問你,你也不必回答。

你只要流着就是了,總有一天,會在某個河岸擱淺。

沒有人關心你的心事,因爲河水是如此湍急,這是人生最大的悲情。

3我很喜歡坐船。如果有火車可達的地方,我就不坐飛機;如果有船可坐,我就不搭火車。那是由於船行的速度慢一些,讓我的心可以沉潛;如果是在海上,船的視界好一些,使我感到遼闊;最要緊的是,船的噗噗的馬達聲與我的心臟和鳴,讓我覺得那船是由於我心臟的跳動纔開航的。

所以在一開航的剎那,就自己嘆息——

呀!還能活着,真好!

通常我喜歡選擇站在船尾的地方,船行過處,掀起的波浪往往形成一條白線,魚會往波浪翻涌的地方游來,而海鷗總是逐波飛翔。

船後的波浪不會停留太久,很快就會平復了,這就是“船過水無痕”。可是在波浪平復的當時,在我們的視覺裏,它好像並未立刻消失,總還會盤旋一陣,有如蒼鷹盤飛的軌跡,如果看一隻鷹飛翔久了,等它遁去的時刻,感覺它還在那裏繞個不停。其實,空中什麼也不見了,水面上什麼也不見了。

我的沉思總會在波浪徹底消失時淪陷,這使我感到一種悲懷,人生的際遇事實上與船過的波浪一樣,它最終是會消失的,可是它並不是沒有,而是時空輪替自然的悲哀,如果老是看着船尾,生命的悲懷是不可免的。

那麼讓我們到船頭去吧!看船如何把海水分割爲二,如何以勇猛的香象截河之勢,載我們通往人生的彼岸。一艘堅固的船是由很多的鋼板千錘百煉鑄成,由許多深通水性的人駕駛,這裏面就充滿了承擔之美。

讓我也能那樣勇敢地破浪、承擔,向某一個未知的彼岸航去。

這樣想時,就好像見到一株完全成熟的芒花突然爆起,向八方飛去,使我聽見一陣潔白的高音唱着譁然的歌。

1608384496965923.jpg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NT$1300
最新訂購
  • 桃園柳**[0960***567]

    25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臺中仲**[0986***342]

    15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新北吳**[0986***707]

    11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基隆張**[0978***563]

    4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桃園符**[0932***956]

    15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嘉義仲**[0978***804]

    12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臺中錢**[0918***908]

    12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臺南趙**[0918***471]

    5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嘉義方**[0988***218]

    2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臺南楊**[0956***691]

    11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基隆錢**[0951***196]

    20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臺中謝**[0968***588]

    2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臺中柳**[0978***732]

    11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桃園王**[0932***386]

    4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高雄方**[0932***646]

    5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新竹鄭**[0966***391]

    半小時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新竹劉**[0932***883]

    25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嘉義周**[0933***250]

    4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新北周**[0933***404]

    11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高雄符**[0932***332]

    25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高雄吳**[0968***262]

    20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基隆李**[0988***781]

    2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高雄張**[0946***975]

    12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臺中符**[0960***179]

    11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基隆王**[0938***700]

    2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嘉義仲**[0986***637]

    12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臺中柳**[0956***328]

    5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新竹鄭**[0933***887]

    半小時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高雄李**[0966***605]

    15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臺中方**[0918***796]

    15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臺南李**[0946***587]

    5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臺中錢**[0932***522]

    半小時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新北周**[0938***645]

    11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新竹陳**[0918***257]

    11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基隆張**[0978***562]

    4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新北謝**[0946***824]

    25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桃園趙**[0966***433]

    4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高雄方**[0960***686]

    半小時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高雄符**[0938***291]

    半小時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臺南周**[0988***246]

    7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新北黃**[0956***250]

    2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高雄仲**[0998***604]

    12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桃園鄭**[0920***352]

    7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臺南周**[0998***687]

    20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臺中周**[0918***843]

    2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新北謝**[0988***231]

    4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高雄孫**[0988***813]

    4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基隆吳**[0978***588]

    2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基隆李**[0988***112]

    25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嘉義謝**[0933***156]

    2分鐘前【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 【林清玄“人生智慧”三部曲】插圖典藏本

您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