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7-11 全家超商取貨 貨到付款
從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時代講起,至20世紀初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爲終,以100年(一個世紀)爲紀年單位,是一部囊括上下五千年中國歷史的作品。
◆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人性史觀:不爲帝王唱讚歌,只爲蒼生說人話,聚焦被歷史淹沒的普通中國人,謳歌人性,尊重人性。
◆平民視角:大篇幅描寫普通人創造的成果(唐詩、元曲、《紅樓夢》等),展示中國文化的精華。
◆世紀紀年,方便理清歷史時間線,不用爲繁瑣的年號苦惱。
◆中西對照:每章結尾,列出同時期東西方世界對比,在國際視野下,才能更清晰地讀懂中國歷史。
◆《中國人史綱》直接激發了漫畫科普博主"混知"創始人二混子創作《半小時漫畫中國史》的慾望。
《中國人史綱》從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時代講起,至20世紀初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爲終,以100年(一個世紀)爲紀年單位,是一部囊括上下五千年中國歷史的作品。
我們能從《中國人史綱》中瞭解到五次影響了中國國運的轉折:
三次黃金時代(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李世民時期的盛世大唐,入關的滿洲人建立的大清王朝)
大分裂時代(大混戰的五胡十九國與南北朝)
大黑暗時代(高度集權、閉關鎖國、鉗制思想的明朝)
柏楊(1920-2008),中國當代作家,留下歷史、小說、雜文、通鑑等多部著述,一生主張"不爲君王唱讚歌,只爲蒼生說人話",用濃烈的筆觸書寫對中國人的"愛之深,責之切"。
代表作:《中國人史綱》《醜陋的中國人》《柏楊版資治通鑑》。
其中,《中國人史綱》是柏楊在九年零二十六天的監獄生涯中寫下,柏楊在書中表露的對人性的關切、對苦難的同情,讓《中國人史綱》在一衆中國通史讀物中脫穎而出。
中國人史綱(上冊)目錄:
編輯說明
《中國人史綱》是柏楊人生的拐點(張香華序)
序
第1章 歷史舞臺
一 空中· 馬上
二 河流· 湖泊
三 山
四 沙漠· 萬里長城
五 城市
六 地理區域
七 演員
第2章 神話時代
一 開天闢地
二 五氏
東西方世界
第3章 傳說時代
一 黃帝王朝
二 姬軒轅
三 伊祁放勳與姚重華
東西方世界
第4章 半信史時代
一 公元前二十三世紀
二 公元前二十二世紀
三 公元前二十一世紀
四 公元前十九世紀
五 公元前十八世紀
六 商王朝社會形態
七 公元前十七世紀
八 公元前十三世紀
九 公元前十二世紀
一〇 周王朝封建制度
一一 瓶頸危機
一二 公元前十一世紀
一三 公元前十世紀
第5章 信史時代
一 公元前九世紀
東西方世界
第6章 公元前第八世紀
一 周政府的東遷
二 春秋時代
三 周鄭交戰
四 楚王國
五 衛國新臺醜聞
東西方世界
第7章 公元前第七世紀
一 封國的併吞與逐君殺君(上)
二 五霸
三 齊國霸權的興衰
四 晉國長期霸權
五 秦國短期霸權
六 楚王國問鼎事件
東西方世界
第8章 公元前第六世紀
一 封國的併吞與逐君殺君(中)
二 楚王國霸權的隱憂
三 鄢陵之役
四 國際和平會議
五 伍子胥鞭屍事件
六 魯國的"三桓"政治
東西方世界
第9章 公元前第五世紀
一 封國的併吞與逐君殺君(下)
二 中國*個黃金時代--大黃金時代
三 儒家
四 道家· 墨家· 法家
五 諸子百家
六 戰國時代
七 晉國的分裂
東西方世界
第10章 公元前第四世紀
一 封國的消失與蛻變
二 吳起與楚王國
三 歷史上*的魔術--秦國變法
四 合縱對抗與連橫和解
五 齊宋兩國的侵略戰爭
六 三位鉅子
東西方世界
第11章 公元前第三世紀
一 東方各國互相纏鬥
二 嶄新的外交政策--遠交近攻
三 呂不韋· 韓非
四 六國覆滅
五 輝煌的八十年代
六 嬴政大帝
七 焚書坑儒
八 秦王朝突然瓦解
九 西楚王國曇花一現
一〇 西漢王朝大統一
東西方世界
第12章 公元前第二世紀
一 匈奴汗國崛起沙漠
二 道家思想的實踐--黃老政治
三 七國之亂
四 儒家思想定於一尊
五 對匈奴汗國的反擊
六 張騫通西域
七 中國疆土的再擴張
八 漢賦
東西方世界
第13章 公元前*世紀
一 漢匈兩國的和與戰
二 司馬遷· 路溫舒
三 中國疆土的繼續擴張
四 匈奴汗國的分裂
五 外戚政治
東西方世界
第14章 第一世紀
一 新王朝與新社會政策
二 二十一年改朝換代混戰
三 東漢王朝建立
四 匈奴汗國的再分裂
五 班超再通西域
六 羌戰
東西方世界
第15章 第二世紀
一 西域的喪失
二 羌戰的擴大與慘烈
三 外戚政治的重演
四 士大夫及門第的形成
五 宦官制度
六 中國第一次宦官時代
七 佛教· 道教 · 黃巾
八 三十一年改朝換代混戰
東西方世界
第16章 第三世紀
一 赤壁戰役
二 三國時代
三 政制· 九品· 清談
四 晉王朝暫時的統一
五 八王之亂(上)
東西方世界
第17章 第四世紀
一 八王之亂(下)
二 大分裂時代開始
三 三國並立
四 五國並立
五 晉帝國侷促一隅
六 北中國的大混戰
七 前秦帝國的茁壯
八 淝水戰役--歷史的命運
九 八國並立
一〇 九國並立
東西方世界
第18章 第五世紀
一 十一國並立
二 短命王國相繼滅亡
三 五胡亂華十九國結束
四 南北朝
五 南宋帝國的暴君
六 南齊帝國的暴君
七 北魏帝國遷都與華夏化
八 奇異的寄生集團
九 佛、道二教的發展
東西方世界
第19章 第六世紀
一 南樑帝國的北伐
二 二十年代--北魏遍地抗暴
三 北魏帝國的分裂
四 蕭衍父子引起的南中國混戰
五 北齊、北周倏興倏滅
六 大分裂時代終結
七 突厥汗國崛起沙漠
東西方世界
中國人史綱(下冊)目錄:
第20章 第七世紀
一 仁壽宮弒父兇案
二 楊廣的大頭症
三 十八年改朝換代混戰
四 中國第二個黃金時代
五 唐政府的結構
六 教育與科舉
七 佛教淨化與三教合一
八 中國疆土的再擴張
九 西域征服與西南地區挫敗
一〇 東方戰爭與和平
一一 武曌(武則天)--?中國*的女皇帝
一二 酷吏與酷刑
東西方世界
第21章 第八世紀
一 一連串宮廷政變
二 兩洋海上交通
三 商業都市興起
四 唐王朝社會結構
五 文學發展
六 唐詩
七 五十年代對外挫折
八 安史兵變
九 藩鎮割據
一〇 西域的再喪失
一一 和親政策與回紇汗國
東西方世界
第22章 第九世紀
一 藩鎮割據的惡化
二 中國第二次宦官時代
三 朋黨--兩個政客集團的鬥爭
四 東南地區的兵變
五 第一次農民暴動
六 殘餘燭火上的內鬥
東西方世界
第23章 第十世紀
一 小分裂時代--五代十一國
二 遼帝國統一塞北
三 短命政權間的殊死戰
四 宋帝國統一中國本部
五 交州的脫離與獨立
六 宋遼對抗
東西方世界
第24章 第十一世紀
一 宋遼和解
二 宋帝國立國精神--苟且偷安
三 士大夫的樂園
四 教育文化
五 宋詞
六 定難戰區建立西夏帝國
七 王安石
八 新舊兩黨的鬥爭
九 舊黨的分裂
一〇 儒家學派的主流--理學誕生
東西方世界
......
瞭解歷史,尤其是自己國家的歷史,是非常重要的。以往常說歷史是一面鏡子,看它可以知興替,但其實歷史更是一座豐碑,它不僅展示着先人曾達到的高度,更指示着後人朝更高的高峯奮力攀爬。只有瞭解了自己國家的歷史,才能對現在自己生活的社會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明白中華民族的崛起爲何是“復興”,才能確信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因此,瞭解自己國家的歷史,是每個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的奮鬥者的力量和自信源泉之一。
兩千多年前,秦始皇掃六合是中國大一統的開端,他廢除分封制和貴族階層,是國家統一的前提。此事一舉改變了社會千年來沿襲的舊制,影響巨大,可偏偏秦朝國祚甚短。很難想象,如果沒有劉邦建立漢朝,接過秦朝的接力棒,將大一統的格局和基本盤延續並鞏固,接下來的中國會如何發展,歷史又會在項羽的分封之下走過多少曲折。如果沒有後來的漢武帝,中華民族的主體是否還是說漢語、寫漢字的漢族?如果沒有一個持續數百年國力強盛的漢朝,沒有衛青、霍去病、陳湯這樣英勇豪邁的將領,我們是否還有那句“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發人振奮的吶喊?如果沒有漢朝對西域長期的影響,沒有張騫、班超、班勇這樣的鑿空拓荒的勇士,如今這座溝通東西方文化與經濟的橋樑是否還叫“絲綢之路”?同樣的,正是因爲有了強大的漢朝,國家的經濟、科技纔有了長足的發展,不僅人口從漢初的一千多萬增長到將近六千萬,而且出現了影響世界文明傳承、發展的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有了超脫當時科技侷限的地動儀、《九章算術》等。同時,漢朝又涵蓋了中國封建王朝出現過的幾乎所有元素:開創、中興、巔峯、分裂、割據、衰退、滅亡、女主稱制、政變,以及權臣、宦官、外戚、名將、傀儡皇帝,等等。可以說,四百年的漢朝歷史可以看作兩千年封建王朝的縮影,這對我們全面地瞭解中國的歷史極有意義。
要真正瞭解漢朝這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強大、持久的大一統王朝,最好的途徑無疑是仔細地閱讀包括前四史在內的各種歷史古籍,但這對絕大多數人而言不僅困難且枯燥無味,而現代那些架空歷史、調侃歷史的書籍又缺乏歷史的嚴謹性,因此我作此文時在嚴格依靠前四史及《資治通鑑》的基礎上,嘗試着用相對輕鬆、詼諧且簡單的方式,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四百年間恢弘的漢史以最貼近歷史面目的方式呈現給大家。依舊是十二年前我落筆時所想的那句話:如果你想看到真正的歷史,這裏有最貼近真實的歷史;如果你想看個故事,這裏有有趣的故事;如果你只想放鬆一下,相信這本書也不會讓你失望。
這也是我對這本書的定位——適合各類人羣的一本歷史普及型讀物。希望大家瞭解自己國家的歷史和曾經的輝煌,從而滿懷信心地在通往復興的、更輝煌的道路上攜手並進,砥礪前行。
By上醫治國
聽柏楊和我們訴說,《中國人史綱》的創作心路
在九年零二十六天艱難而漫長的歲月裏,我埋頭整理中國歷史的史料,先後完成了三部書稿,第一部《中國人史綱》、第二部《中國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錄》、第三部《中國歷史年表》(另外還有第四部《中國曆代官制》。1975年春,官員要我們"快快樂樂過一個端陽節",把所有的參考書都搜去保管,規定每人不準持有三本以上的書,所以只寫了一半)。1977年4月,我回到臺北,幾經轉折,三部書稿陸續地重回到身邊。面對着汗跡斑斑、顏色枯黃了的紙冊,我有無限的感恩和熱情。但書稿似乎太多了,從地面幾乎直堆到腰際。想到它們在成書之後,每部勢將都在一千頁以上,我茫然地憂慮到出版的困難。幸而星光出版社經理林紫耀先生毫不猶豫地慷慨承當,併爲它定名爲《柏楊歷史研究叢書》,使我由衷地感動。不過三部書稿並不是按照順序發排的,而是倒轉過來順序發排的。並非故意或願意如此,種種原因之下,只有如此。這隻屬於小節,當三部書陸續出齊的時候,出版時間的先後,就不重要了。
中國歷史*使人困擾的是年號問題。年號本是中國在文明史上一大貢獻,現代的日本和古代的越南、朝鮮,都是效法中國,使用年號的。但中國的年號卻走火入魔,除了表示紀年的主要功能外,另外還表示祈福、歌頌和改朝換代。一個新政權興起,或一個新帝王登極,或發生一件自以爲很大的喜慶以及什麼理由都沒有而只是興之所至,都會弄出來一個新的年號。當中國內亂時,列國林立,年號如雨後春筍,目不暇給,如386那一年,中國境內就先後出現了十六個年號。即令在統一時期,年號所造成的氣氛,也十分緊張。如唐王朝第三任皇帝李治,他在位只三十六年,卻改了十次年號。武周*任皇帝武曌在位的時間更短,只十六年,卻改了十四次年號。有些時候,甚至一年之中,一改再改,如528年,北魏王朝就一口氣改了三次。*次改元的詔書剛出大門,就第二次改元。第二次改元的詔書剛出大門,接着就第三次改元,使當時的國人不勝其煩。同時也顯示出這種年號制度的嚴重缺點,那就是,在時間距離上,造成嚴重的混亂。我們可以試行做一次檢查:元王朝至元元年,到同是元王朝至元六年,相距幾年?一般的答案當然是相距五年。這答案是對的,但不是*的對,事實上它恰恰相距七十七年,因爲元王朝有兩個至元年號,一個始於1264年,一個始於1335年。再試行做第二次檢查:天授三年跟如意元年,以及跟長壽元年,又相距幾年?答案是它們同是692年,相距只不過幾月。假如考古學家在地下掘出一件古物,上面刻着"建平元年製造",恐怕世界上*權威的史學家和*權威的自然科學家都不能確定它的正確年代,因爲它可能是公元前6年,可能是公元后330年,可能是386年,可能是398年,可能是400年,可能是415年,可能是454年,也可能是508年。
所以一個現代的中國人,置身於瞬息萬變、分秒必爭的時代,實在沒有繼續埋葬在這種糾纏不清的年號迷魂陣裏的必要。我們大膽地繞過年號,採用公元紀年,希望能簡單迅速,而又正確無訛地立即明瞭歷史事件的時間位置。
中國歷史上的王朝號和國號是第二個大的困擾。十九世紀時,外國人曾嘲笑中國不過是一個地理上的名詞,引起國人的憤怒。其實在撒丁王國以意大利作爲國號之前,意大利也是一個地理名詞。現在斯里蘭卡共和國建立,錫蘭也同樣成爲地理名詞。事實上,在二十世紀辛亥革命之前,中國所有的王朝從來沒有一個以"中國"作爲法定的或正式的國名。每當一個新王朝興起,*件事就是定一個國號,當這個王朝統一中國時,它的國號就遠壓在中國之上,如清王朝的正式國號就是大清帝國。當中國陷於分裂,像南北朝、五代……列國並存,就更誰也都不是中國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景觀,即四千多年曆史中,從黃帝到傀儡政權僞滿洲國,中國境內出現了像樣的或不像樣的共計八十三個王朝--也就是八十三國和五百五十九個帝王,卻沒有一個是用"中國"顯示他們的性質的。我們*熟悉的"甲午中日戰爭",在正式官方文書上卻是"甲午清日戰爭"。這種情形,使王朝號、國號,跟年號一樣,造成史籍的混亂。因爲誰也沒有標出中國的緣故,就發生了誰在中國歷史地位上是"正統"的爭執,這爭執由政治滲入學術,使從事歷史工作的史學家,頭上都好像懸着巨斧。司馬光在他的編年史《資治通鑑》中,曾爲此費盡脣舌,解釋他何以把一些篡位弒君、罪惡昭彰的政權用它們的年號作爲正朔,用它們的王朝作爲正統。但他這部價值連城、被後世列爲"正史"之一的鉅著,如果不是皇帝爲它寫了一篇序的緣故,恐怕早被查禁燬版。於是集叛徒、土匪、強盜、惡棍於一身的朱全忠之類,明明只是一小塊土地的割據勢力,年號卻成正朔,王朝卻成爲正統,因而使中國產生了一種可恥的"成則帝王,敗則盜寇"的史觀。歷史上的忠奸賢愚、是非黑白,遂大量地受到顛倒、破壞,甚至被惡毒地一筆抹殺。我們現在對所有的王朝號、國號,以及年號--包括凡是有記載的草莽英雄們,以及他們所定的王朝號、國號、年號,做一個徹底而廣泛的整理,排列出來,由分類而歸納,提供出一個工具性質的參考資料,可以迅速而簡便地找出所需要的答案。同時,我們更做一個從無前例的大膽嘗試,即以"世紀"爲單元,以公元紀年爲紀年,而將王朝號、國號、年號,置於次要的地位。我們的國家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我們以當一箇中國人爲榮,不以當一個王朝人爲榮。當中國強大如漢王朝、唐王朝、清王朝前期時,我們固以當一箇中國人爲榮。當中國衰弱如南北朝、五代、宋王朝、明王朝以及清王朝末年時,我們仍以當一箇中國人爲榮。中國--我們的母親,是我們的*的立足點。所有的王朝只是中國的王朝,所有的國,都是中國的另一種稱謂。我們以"世紀"爲單元敘述是強調中國永遠存在,不受任何王朝影響,我們絕不認爲後梁帝國是正統,而前蜀帝國是僭僞;更不認爲清王朝是正統,而鄭成功是海盜。唐亡,不是中國亡,只是唐王朝和唐政府的覆滅。清亡,也不是中國亡,也只是清王朝和清政府的覆滅。中國固屹立如故。
中國科舉制度有它的功能和貢獻,但它的副產品之一是,培養出來一箇中國所特有的"官場"社會階層,在這個社會階層中,阿諛帝王成爲一項主要的課題。表現*搶眼的莫過於媚態可掬地加到活帝王頭上的尊號和加到死帝王頭上的諡號(爲了行文便利,我們用"尊號"包括"諡號")。上古時候,這些尊號不過一個字兩個字,如公元前十二世紀周王朝*任王姬發,不過被尊爲"武王"。隨着阿諛技術的精益求精,到了公元十五世紀之後,如清王朝第三任皇帝福臨(順治),他的尊號是"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竟多到二十五個字,全都是從字典上挑選出來的*美麗的詞彙。有些人從沒有當過帝王,也會在他們頭上堆砌一大堆帝王尊號,當唐王朝大祭"玄元皇帝"的時候,沒有人知道他就是以《老子》一書聞名於世的哲學家李耳。在史籍引敘原文的時候,這種尊號更顯示出沒有原則的一面,像談到曹操,他一直到死只不過是東漢王朝的丞相,可是就在正史上,卻一會兒稱他是"太祖",一會兒稱他是"武皇帝",混淆的程度,使我們不知道所說何人,又置身何地。我們當然諒解並同情古史學家的可悲處境,但我們也不掩飾我們的失望。皇后也是如此,從*簡單的"王妃"到那拉蘭兒"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顯皇后"。這個用全力摧毀自己所領導的清王朝的女人,竟擁有這麼漫長、把*麻當有趣的尊號,使我們忍不住失笑。但我們*的苦難不因失望失笑而消除,所以我們所做的是對中國五百五十九位帝王和若干雖沒有實質上當帝王,卻被加上帝王尊號的人,以及更多的皇后妃妾和他們所生的數不清的親王、公主,做一個地毯式的搜索,將他們的頭銜、年齡、在位時間以及他們在皇族中的關係位置,加以仔細地整理列出,使任何人都可以不必經過辛苦的尋覓,即可對他們的身世有一個明確的瞭解。
最後,我只能用非常少的幾句話,說明我們的立場,我們的立場是中國人的立場。不同於"奉旨修史"的官員立場,也不同於以王朝爲主,以帝王將相爲主,以統治階層自居的立場--他們把利益所從出的王朝放在第一位,而把中國放在第二位。我們反對"成則帝王,敗則盜寇"的史觀,在那種史觀上,很多醜惡被美化,很多可歌可泣、代表中國人磅礴剛強、澎湃活力的智慧和勇敢,卻被醜化。如三保太監(鄭和)下西洋,傳統歷史責備他勞民傷財,好大喜功,以致史料所存寥寥,我們則認爲他是中國*位*偉大的海上英雄。我們堅持的標準是國家民族和人道人權,不掩飾污點,猶如美國曆史不掩飾吊人樹一樣,同時也展示出中國對全世界全人類文明所做的尊嚴貢獻。
中國人瞭解中國歷史,應是天經地義的。可是,很多中國人對中國歷史只不過知道一個片斷,而這片斷還多半來自小說和戲劇。中國歷史書籍之多,佔世界*位,但卻使人有一種雜蕪凌亂的感覺。即令把正史能倒背過來,對了解中國歷史發展的脈絡,仍沒有太大的幫助。何況我們沒有時間讀完正史,也沒有文言文的修養去讀正史。司馬遷創造了一種新形式的史籍,這形式在公元前較簡單的社會還可以應付。可是史學家卻被這種形式醬住,一直沿用到二十世紀。更糟糕的是,它被改爲斷代史。幸好中國的王朝不斷變換,如果像日本那樣萬世一系,根據"國(王朝)亡才修史"的慣例,中國可能成爲一個沒有正式史籍的國家。這些國(王朝)亡了才編纂出來的正史,又不過是一大堆人物傳記的合訂本,而這些傳記,又多半取材於該人物的墓誌銘、行傳、家譜之類的一面之詞,以致數千年來,墓誌銘在中國文學史上,佔重要的地位。凡是善於阿諛死人的作家如唐王朝的韓愈,都享有相當地位和相當財富。墨索里尼的兒子在紀念他父親的文章中說他父親"喜歡古典音樂,看見我開始彈鋼琴時,非常高興。他爲人極爲和藹,對人更是溫柔"
臺南錢**[0918***873]
15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新竹朱**[0988***293]
7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臺南周**[0933***562]
25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新北張**[0988***892]
11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新竹柳**[0932***831]
20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新竹張**[0956***800]
20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高雄柳**[0968***587]
12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臺南李**[0968***371]
4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桃園謝**[0960***265]
2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新北孫**[0988***421]
15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臺北吳**[0918***728]
12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臺中仲**[0998***640]
4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臺南趙**[0978***485]
12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臺南趙**[0918***247]
11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基隆趙**[0951***123]
2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臺南黃**[0998***586]
25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高雄趙**[0960***720]
半小時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臺南黃**[0932***668]
半小時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桃園錢**[0920***467]
7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臺中張**[0951***640]
2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嘉義王**[0966***569]
20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臺南王**[0988***423]
25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基隆張**[0938***391]
4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臺中孫**[0951***613]
15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基隆謝**[0986***117]
5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新北仲**[0920***241]
4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基隆符**[0938***207]
20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臺中柳**[0978***929]
2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新北劉**[0960***559]
2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嘉義張**[0978***274]
12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新北鄭**[0960***228]
20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桃園李**[0920***231]
11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桃園吳**[0918***998]
12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新竹謝**[0920***577]
20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新北吳**[0960***274]
半小時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臺南孫**[0918***552]
11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新北李**[0938***435]
25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臺中楊**[0956***873]
20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臺南錢**[0988***650]
11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基隆黃**[0956***999]
7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臺中陳**[0986***718]
5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新北仲**[0946***530]
半小時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基隆王**[0918***498]
11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臺北柳**[0956***300]
15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基隆錢**[0988***405]
4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臺北謝**[0966***964]
2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臺北孫**[0938***825]
5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嘉義周**[0938***467]
11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臺南孫**[0960***206]
7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基隆李**[0938***528]
15分鐘前【中國人史綱】:全兩冊(柏楊誕辰100週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 - 【中國人史綱】全兩冊
NT$1130
2025年新書推薦:這才是歷史的真面孔【世界卷+中國卷】全2冊
NT$1000
中國古代兵法【百戰奇略曾胡治兵語錄+尉繚子 吳子 司馬法 孫臏兵法+六韜 三略李衛公問對】全三冊
NT$1700
2025年新書推薦:【陳寅恪四書】餘生流轉+古調猶彈+世外文章+爾爾區區(限量贈品環保袋)
NT$2400
深入解讀中華文明五千年【中國大歷史 刷邊珍藏版】精裝全10冊
NT$1320
中國歷史之謎【歷史+國寶+宮廷+帝王后妃陵墓+大唐+大宋+大明+大清】全8冊
NT$2880
中國通史:圖文導讀版+何以中國+魏斐德講述中國歷史+京都中國通史(全四冊)
NT$1800
2025年新書推薦:【藩屏:明代藩王的藝術與權力+封疆之製:明代都司衛所管理體制研究】全兩冊
NT$2300
【西行影紀】全三冊 攝影大師 莊學本 傳奇一生 單向街文學獎 年度攝影集
NT$1275
2025新書推薦:【地圖裡的全景中國史】全4冊
NT$1430
【圖騰與廢墟】全兩冊
NT$1268
2024新書推薦:如果你生活在古代(全3冊)
NT$1300
在歷史的褶皺之間【蘇東坡的星座+風月同天】全兩冊(中國文化變遷中的細節、故事與溫度)
NT$1788
中國歷史:從上古至公元元年+開明中國歷史講義(全兩冊)
NT$1460
清代貢院史(全兩冊)
NT$1760
晉商【合盛元票號+匯通天下:喬致庸+宦海商傑:盛宣懷】全4冊
NT$1500
全面解讀工業革命【重說工業革命的經濟史+萬國爭先+製造為王】全三冊(原價1650,限時活動價1500)
NT$1480
2024新書推薦【如父如子:從雍正到乾隆】全2冊(乾隆製造+成爲雍正)
NT$1480
2024新書推薦:雙面暴君:隋煬帝的生平、時代及真相+女主臨朝:武則天的權力之路(全兩冊)
NT$1800
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NT$2000
風雅宋【大宋繁華:造極之世的表與裡+汴梁歌嘯:北宋遼時期國務實錄+落木大江:南宋金時期國務實錄】全三冊
NT$1850
【簡讀中國史 全四冊】著名歷史學者張宏傑簡讀中國史系列正式收官!
NT$1299
歷史的棋局:還原真實的歷史謀略+歷史的棋局2:家國興衰與成事謀略(全兩冊)
NT$1600
2024新書推薦【手鏟釋天書:與夏文化探索者的對話】全2冊
NT$1699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NT$1200
歷史的底牌Ⅰ+Ⅱ(全兩冊)
NT$1580
國學三千年:這個歷史挺好看(全四冊)
NT$1399
乾隆十二時辰+歷史破壁機:乾隆年號下的世界(全三冊)
NT$1330
365天讀【歷史+文學+哲學】精裝典藏版(全三冊)
NT$1920
2024新書推薦:康熙傳+賜死年羹堯+九王奪嫡(全三冊)
NT$1690
2024新書推薦【魏晉: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歷歷在目之魏晉南北朝+魏晉門閥】共四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