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7-11 全家超商取貨 貨到付款
親歷,親見,親聞,親探!
清朝陵寢專家徐廣源先生審定!
《大清皇陵之隱密的容妃陵》
一本書讀懂裕陵妃園寢的建築規制及格局
跨越230餘年,大量史料檔案,直擊容妃地宮清理現場,破解「香妃」身分之謎
《 大清皇陵之不可不知的裕陵》
一本書讀懂乾隆帝陵寢的建築規制及格局
跨越270餘年,揭秘裕陵營造、被竊始末及地宮開啟、清理之謎
100餘幅珍貴圖片,大量史料檔案,直擊光緒陵考古現場
《大清皇陵之飄搖的崇陵》
一本書讀懂光緒陵的建築規制及格局
跨越110餘年,揭秘崇陵營造、被竊始末及地宮開啟、清理之謎
100餘幅珍貴圖片,大量史料檔案,直擊光緒陵考古現場
《大清皇陵之迷霧中的慈禧陵》
《大清皇陵之迷霧中的慈禧陵》
一本書讀懂慈禧陵的建築規制及格局
跨越150餘年,揭秘慈禧陵營造、被竊始末及地宮開啟、清理之謎
100餘幅珍貴圖片,大量史料檔案,直擊慈禧陵考古現場
《大清皇陵之隱密的容妃陵》
書稿以電腦復原「香妃」頭骨為起因,透過介紹葬有「香妃」的園寢與發現盜口,以及歷史上曾有的「香妃」畫像,打開了民間的「香妃」與清宮 容妃的關係,以此為線索介紹了容妃地宮的開啟、清理和研究過程。 同時作者運用通俗的筆觸,還讀者一個真實的、有血有肉的“容妃”,對於圍繞“香妃”的諸多歷史之謎一一予以詳剖細說。 書中收錄100多張珍貴圖片,作者利用自身獨特的環境,以清宮檔案為依據,清晰、完整地介紹了清朝後妃的喪葬制度及其陵寢的規制特徵。
《 大清皇陵之不可不知的裕陵》
本書作者徐鑫先生自幼生長在清東陵腳下的馬蘭峪鎮,成年後在清東陵工作,作為守陵人他對清朝陵寢的熟悉程度無人能及。 本書稿以清宮檔案為基礎,加之作者自身的地域優勢,運用通俗的筆觸,詳細地介紹了清朝皇陵選址的歷史原因及乾隆帝裕陵的建造規制、格局特點等。 同時,透過清東陵被盜的前因後果以及被盜後清東陵的慘狀,以記錄的方式向人們公開介紹了裕陵地宮開啟的前前後後,展示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幕後景況,並 附有大量珍貴的照片,將渴望了解裕陵謎團真相的人們,身臨其境,帶到當年考古現場。
《大清皇陵之飄搖的崇陵》
西元1908年11月14日,大清帝國被軟禁了十年之久的光緒皇帝在痛苦中死去。 民間傳說他是被人所害,真相到底如何? 光緒皇帝生前為什麼沒有營建自己的陵寢? 光緒帝陵寢為什麼成為清西陵中被偷走的皇帝陵寢? 光緒皇帝地宮清理過程中發現哪些不解之謎? 本書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依據中國歷史檔案館和國家圖書館浩瀚的檔案和史料,大量閱讀清代史籍和清人筆記,利用自己的地域優勢帶領讀者深度接觸被塵封的歷史真相 ,揭開歷史謎團,還原一個客觀真實的歷史原貌。
《大清皇陵之迷霧中的慈禧陵》
本書作者徐鑫先生自幼生長在清東陵腳下的馬蘭峪鎮,成年後在清東陵工作,作為守陵人他對清朝陵寢的熟悉程度無人能及。
誰才是東陵大盜案的真正盜墓者? 慈禧為自己的陵寢怎樣進行風水選址? 營建慈禧陵地宮時有什麼秘聞? 為什麼說慈禧陵寢比紫禁城還豪華? 開啟慈禧陵地宮時發生了什麼樣的風波? 慈禧陵地宮清理和慈禧遺體的近況如何? 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依據中國歷史檔案館和國家圖書館浩瀚的檔案和史料,大量閱讀了清代史籍和清人筆記,對於清東陵的各陵進行了多次實地勘察,走訪 了許多當年的守陵旗人,取得了許多手珍貴資料,對於各類歷史謎團,作者一一加以考證和辨別,歷時多年,撰寫而成。 本書在內容上盡量體現真實、詳細,並附有大量珍貴的圖片,試圖將讀者帶回當年慈禧陵所有事件的現場。
徐鑫,男,滿族,河北省遵化市馬蘭峪人。 自幼愛好歷史,對清朝陵寢興趣尤其濃厚。 1993年8月起在清東陵工作,長期致力於清朝陵寢的研究、保護與發掘。 在國家一級刊物上發表多篇學術文章,出版《懸念康熙陵》《大清皇陵私家相冊》及《守墓筆記》清帝陵卷系列等二十餘部專著,其中清帝陵卷 系列影響深廣。
《大清皇陵之隱密的容妃陵》
序章 / 01
第一章 古墓迷蹤 / 09
裕陵妃園堯秘史 / 11
「天現」盜口 / 31
第二章 「香妃」在北京 / 43
香妃故事由來已久 / 45
與哥哥奉旨進京 / 52
四幅「香妃」像 / 62
「寶月樓」「浴德堂」探源 / 85
第三章 真假香妃墓 / 95
調查:新疆喀什墓 / 97
正說:遵化容妃墓 / 100
笑看:北京「香塚」墳 / 105
第四章 走進容妃墓 / 107
找到了容妃的頭骨 / 109
地宮裡的驚喜發現 / 114
容妃地宮珍寶 / 121
地宮金井被遺忘 / 123
第五章 深入研究的成果 / 129
去北京鑑定頭骨 / 131
民間傳說與清宮檔案 / 138
發布研究報告 / 145
真相只有一個 / 150
容妃仍有未解之謎 / 161
入皇宮之謎 / 168
婚姻之謎 / 169
第六章 後的考古學 / 177
又打開一座地宮 / 179
地宮:依女子等級營建 / 192
尾章 / 205
附錄1 容妃死後的遺物及處理 / 212
附錄2 容妃家族人員小傳 / 222
參考書目 / 226
《 大清皇陵之不可不知的裕陵》
序章 / 01
第一章 驚天行動 / 05
上報計畫受阻 / 07
王冶秋局長的決定 / 22
第二章 再現歷史輝煌 /25
「十全老人」的遺憾 / 27
為了祖先香火 / 34
一個民間傳說 / 36
營建「天國」 / 39
兩個不解之謎 / 46
死後的擁有 / 49
地宮裡的五個女人 / 61
第三章 帝國的落日 / 67
乾隆帝與大貪官 / 69
天上只有一個太陽 / 83
一段歷史往事 / 107
第四章 古墓史上的黑暗 / 111
「要想富,盜古墓」 / 113
盜陵內幕大曝光 / 117
第五章 查辦東陵盜案 / 129
東陵的神秘來客 / 131
珍貴的盜案史料 / 135
發現一具女屍 / 151
神奇的乾隆帝頭顱骨 / 153
幾件值得一提的小事 / 159
第六章 國民政府的處理 / 163
明爭暗鬥的較量 / 165
國寶的去處 / 181
第七章 打開地下宮殿 / 187
找到地宮入口 / 189
千斤頂與鬼擋門 / 194
神秘的金井 / 199
第八章 沉重的遺產 / 203
再上報計畫 / 205
清理現場的會戰 / 214
依然迷霧重重 / 224
第九章 撥開歷史迷霧 / 235
神秘的亡靈世界 / 237
暗藏的玄機 / 255
佛教會長與班禪大師 / 263
這樣的一個答案 / 268
尾章 / 279
參考書目 / 282
《大清皇陵之飄搖的崇陵》
序章 / 01
第一章 觸碰清西陵 / 15
清西陵的來歷 / 17
「父子分葬」 / 25
第二章 皇宮深處的爭鬥 / 29
抱進皇宮的小孩 / 31
光緒帝大婚 / 39
可嘆「囚徒天子」 / 48
第三章 聚焦光緒陵 / 65
不得不說的一段歷史 / 67
不理想的陵址 / 75
第四章 死者安息的場所 / 87
地宮裡的這對男女 / 89
皇帝的奉安大典 / 100
一個迂腐的老頭 / 104
寧靜被打破 / 107
第五章 地下宮殿悄悄打開 / 111
由泰陵轉戰崇陵 / 113
發現金剛牆 / 116
推開半開的石門 / 123
第六章 地宮裡面的混亂 / 135
石門菩薩鬍鬚之謎 / 137
歷史在演變 / 145
地宮藏寶之謎 / 150
第七章 地宮裡的意外收穫 / 159
一位記者的考古回憶 / 161
打開棺槨 / 166
金井中的驚喜 / 172
第八章 揭開光緒帝死亡真相 / 179
化驗屍骨的困惑 / 181
現代科學手段的介入 / 188
參考書目 / 195
《大清皇陵之迷霧中的慈禧陵》
第一章 帝國的落日 / 01
慈禧之死 / 03
女人、太監、大清國 / 11
第二章 平地一聲雷 / 33
路透社:抓住了一個軍官 / 35
逃兵供了實情 / 43
開來了一支軍隊 / 46
皇陵深處響起了爆炸聲 / 50
第三章 橫空出世 / 63
清東陵:天賜佳壤 / 65
慈禧:這個方案比較滿意 / 72
陵址:一個艱難的選擇 / 83
非同一般的建築 / 90
第四章 豪華的女人墓園 / 101
陵墓位置的尊貴 / 103
兩個女人的較量 / 107
重修陵寢 / 115
不入主流的困惑 / 127
第五章 追蹤歷史密碼 / 131
進入皇宮的女人 / 133
慈禧:滿人? 漢人? / 138
「老佛爺」 / 148
第六章 再現宮廷兇險 / 151
慈禧生兒子,一步登天 / 153
小兩口雙雙斃命 / 161
想起了死在井裡的珍妃 / 176
光緒帝:病死? 他殺? / 183
第七章 風聲、雨聲、腳步聲 / 195
兩份珍貴的日記 / 197
軍事法庭:虛張聲勢 / 209
第八章 墓園「探寶」大行動 / 217
執著的守望 / 219
從盜洞口爬進了地宮 / 225
遺存的文物與保護 / 233
兩份藏寶圖的推論 / 245
揭開後的面紗 / 248
第九章 意外的發現 / 255
慈禧:一具完整女屍 / 257
一盤錄影帶的故事 / 265
尾章 / 273
參考書目 / 277
清朝皇陵不是一座勝利的豐碑,也不是我們永遠固守的精神家園。 它只能作為一段凝固的歷史,馬背上崛起的那個曾經盛極一時的王朝已經成為久遠的記憶,昔日的輝煌煙消雲散,所有的夢想與光榮都彌散在無生無滅的永恆中。 留下來的,只有文化的光輝和人類生生不息的創造的精神──或許,這便是徐鑫作品給予讀者留下的隱密和深刻的啟示。
——著名作家 岳南
「皇陵在中國建築形制上是一個重大的成就,它整個圖案的內容也許就是整個建築部分與風景藝術相結合的偉大的例子。」「在門樓上可以欣賞到整個山谷的景色。在有機的 平面上深思其莊嚴的景象,其間所有的建築,都和風景融匯在一起,一種人民的智慧由建築師和建築者的技巧很好地表達出來。”
——英國科學技術史專家 李約瑟
《大清皇陵之隱密的容妃陵》
裕陵妃園寢具史
據查,清東陵裕陵妃的確埋葬著一位來自新疆的女子—乾隆帝的容妃。 乾隆帝的容妃為什麼要葬在裕陵妃寢內? 裕陵妃園寢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裕陵妃園寢是清東陵這座清朝皇家陵園裡的一座妃園寢。 要知道裕陵妃寢,有必要先了解清東陵的基本狀況。
清東陵位於北京之東北二百六十餘裡的今河北省遵化市馬蘭峪鎮以西,是我國現存規模、保存為完整、體系為完整的古代陵墓群之一。 清朝,從順治元年(1644)一月到宣統三年(1911)十二月,統治中國長達二百六十八年之久,其間經歷了十位皇帝,除了末代皇帝愛新覺羅· 溥儀沒建陵外,其餘九帝分別葬在河北省的遵化和易縣,即清東陵和清西陵。
古代相度兆域,講求前有照山,近有案山,後有靠山。 清東陵真是一個絕妙的天地造化的風水寶地, 上吉佳壤! 它北起霧靈山,南達天台山,總面積達兩千五百平方公里。 霧靈山是清東陵的太祖山,是「後龍之正脈,風水之大源」。 其山脈逶迤南伸,至昌瑞山而止。 整個陵園以昌瑞山為界,山南為“前圈”,山北為“後龍”。 後龍週環二百五十多公里,其內崇山峻嶺,密林覆蓋,人跡罕見,是陵寢的保護控制區。 前圈四面環山,中間是四十八平方公里的平坦之地,諸陵寢皆建在前圈之內。 陵園東面的雁飛嶺諸峰,千巖錯落,文筆插天,勢盡西朝,儼然左輔;陵園西面,黃花山層巒飛翠,疊嶂騰輝;象山、天台山橫亙於陵園之南 ;位於霧靈山和昌瑞山之間的分水嶺是「來龍」的脊背,眾水東西夾流,左盤右繞,後匯合於陵園之南的龍虎峪。 這種萬山拱衛、眾水夾流之勢,強化了皇陵的神秘色彩和皇權神授的氣氛,與莊嚴肅穆的皇家陵園保持了高度的和諧與統一。 昌瑞山為燕山餘脈,東西走向。 中間主峰高聳,兩側山峰逐次低下,宛然一道天然屏風,它是東陵的後靠山。 金星山位於陵園之南(前)。 此山拔地而起,山形如倒扣的金鐘,與昌瑞山主峰遙遙相對,它是陵園的照山。 在金星山北有一座小山,似玉案前橫,此為案山,當地人稱之為「影壁山」。 金星山、影壁山、昌瑞山恰好位於一條直線上,就好像大自然按照人的意願特地安排的一樣,景物天成,渾然一體。
《 大清皇陵之不可不知的裕陵》
清朝是我國曆後一個封建王朝,從順治元年(1644)入關到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12 年2 月12 日),統治中國長達二百六十八年。 其間經歷了十位皇帝,除末代皇帝溥儀未建成陵寶外,其餘九位皇帝分別葬在了清東陵和清西陵,所以有「十個皇帝九帝修,只有宣統轉幽州」之說。
清東陵坐落在河北省唐山市下轄的遵化市馬蘭峪以西的昌瑞山腳下,始建於康熙二年(1663),陵園總面積達二千五百平方公里,其中前圈陵寢建築 有四十八平方公里。 從康熙二年(1663)順治帝入葬,到民國二十四年(1935)葬入同治帝的敬懿皇貴妃和榮惠皇貴妃止,歷時二百七十四年,先後葬入清朝的 五位皇帝、十五位皇后、一百三十六位妃嬪、一位皇子,共一百五十七人。 其中,五位皇帝中就有「康乾盛世」的干隆帝。 民國十七年(1928)7 月,國民革命軍第十二軍軍長孫殿英製造了震驚中外的次東陵大盜案。 他打著消滅土匪、「崩皇陵也是為了革命」的招牌,盜掘了清東陵隨葬品多、價值的干隆帝的裕陵地宮和慈禧的菩陀峪定東陵(以下簡稱「慈禧陵」 )地宮。 他們劈棺揚屍,將價值連城的曠世珍寶洗劫一空。 清東陵正是因為這重大事件而引起世人關注。
清東陵的裕陵是清朝乾隆帝的陵寢,自乾隆八年(1743)始建,至今已有將近三百年的歷史。 與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相比,雖然只是滄海一粟,但對於這座輝煌壯麗的皇帝陵寢來說,卻是時間在歷史歲月中留下的痕跡。 富有傳奇色彩的墓主人和他的陵墓由於時間的流逝,留給人們的則是更多的神秘與謎奇。 這些神秘與謎奇至今困惑著無數的專家學者,也吸引著數不清的清陵愛好者,他們為此不休爭論,也為此不停探索,這些也給筆者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和構思,來 完成本次書稿的重新寫作。
1978 年1 月29 日,裕陵正式對外開放。 當人們懷著獵奇心理以及探秘目的走進這座中國座開放的清朝皇帝陵地宮後發現,裕陵地宮居然大量滲水,地宮九個券方向不一致……更令人感到吃驚的是,地宮中的 石壁上佈滿了豪華精美的石雕像和數不清的藏、梵文字,這些圖案和文字竟然令中國佛教泰斗趙樸初先生和十世班禪大師也驚異萬分,他們看完後不停地讚歎……裕 陵地宮正以其獨特豐富的文化內涵吸引著無數渴望解讀它的人們。
為此,筆者閱讀了大量清朝歷史專著,又無數次到裕陵地宮進行實地考察,調查採訪了許多守護陵寢的老旗人,並獲得了當年開啟裕陵地宮工作人員所提供的翔實、珍貴的 原始資料。 原清東陵文物保管所的副所長謝久增先生、退休職工杜清林先生為本書的寫作提供了無私的幫助,讓筆者獲得了很多鮮為人知的背後故事,包括次進入地宮時如何用千斤頂頂 開棺槨堵著的石門等細節,內容真實可靠,同時兼具知識與趣味性。
本書不僅詳細介紹了清東陵被盜的前因後果,還介紹了清東陵被盜後的慘狀,首次公開介紹裕陵地宮開啟的前前後後,向人們展示了許多鮮為人知的背後故事 以及裕陵地宮內各種神祕的雕像和文字奧秘。 書中附有大量珍貴照片,將渴望了解裕陵謎團真相的人們帶到當年考古清理的現場。
《大清皇陵之飄搖的崇陵》
“父子分葬”
由於雍正帝立志創新又建了一處大清王朝的陵園,改變了以往固定的「子隨父葬,祖輩衍繼」的帝王葬地舊制,那麼雍正帝以後的清朝皇帝該怎麼選擇自己的萬 年吉地呢?
對於這個問題,著實令雍正帝的繼承者乾隆帝頗費腦筋:假如他追隨父親,將自己的陵址選在西陵的話,那麼勢必使日後的繼承者效法自己,也將陵址選擇在西陵。 這樣下去,東陵必然日遠日疏,冷落了東陵的香火,給人冷清孤獨之感。 思前想後,為了兼顧東西陵的香火延綿不斷,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乾隆帝做出了一項關於嗣皇帝選址建陵的規定——“父子分葬”的方法,這項規定被後人稱為“ 昭穆相建」。 什麼是「昭穆相建」呢? 嘉慶元年(1796)十二月二十二日,乾隆帝在一道諭旨中做了詳細說明:
向例,皇帝登基後即應選擇萬年吉地。 乾隆元年,朕紹登大寶,本欲於泰陵附近地方相建萬年吉地,因思皇考陵寢在西,朕萬年吉地設又近依皇考,萬萬年後,我子孫 亦思近依祖父,俱選吉京西,則與東路孝陵、景陵日遠日疏,不足以展孝思而申愛慕。 是以朕萬年吉地即建於東陵界內之聖水峪,若嗣皇帝及孫曾輩,因朕吉地在東擇建,則又與泰陵疏隔,亦非似續相繼之義 。 嗣皇帝萬年吉地自應於西陵界內卜擇,著各該衙門即遵照此旨,在泰陵附近地方敬謹選建。 至朕孫繼承統緒時,其吉地又當建在東陵界內。 我朝景運龐鴻,慶延瓜瓞,承繼,各依昭穆次序,迭分東西,一脈相連,不致遞推遠。 且遵化、易州兩處,山川深邃,靈秀所鐘,其中吉地甚多,亦可不必於他處另為選擇,有妨小民田產,實為萬世良法。 我子孫惟當恪遵朕旨,溯源篤本,衍慶延禧,億萬斯年,相承勿替,此則我大清無疆之福也。
乾隆帝的這道諭旨除了闡明他不葬在西陵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規定:如果父親葬在東陵,那麼兒子就應葬在西陵;父親葬在西陵,則兒子就要葬在 東陵,依此類推,不可違旨。 也就是說,現在乾隆帝葬在了東陵,那麼他的兒子嘉慶帝就要葬在西陵。 相承勿改,是大清無疆之福。
乾隆帝為了把這項規定落實處,先是親自為他的兒子嘉慶帝在西陵界內選定了陵址,後又唯恐這一良苦用心被子孫違背,不按他的規定辦事或者像他 的父親雍正帝那樣另闢陵寢搞出一個什麼「南陵、北陵」來,於是在嘉慶二年(1797)三月十五日再次降旨強調這種規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前經降旨,以嗣後萬年吉地當各依昭穆次序,在東西陵界內分建,不必另卜他處。 但堪輿術士每多立異邀功之習,所言不可信。 即如朕選擇萬年吉地時,定於東陵界內之聖水峪,而進愛又欲改卜,經朕查出,即將進愛治罪示懲。 萬世子孫皆當以此為法,庶不為形家之言所惑。 且遵化、易州兩處山川靈秀寬廣,其中吉地甚多,我子孫務須恪遵前訓,永垂法守,斷不必另擇他處,有妨民業。
後來的歷史證明,乾隆帝的這種擔憂不無道理,他的這個規定雖然作為祖訓被保留下來,但執行得並不是很順利。 首先打亂「昭穆相建」規定的就是一向標榜勤儉的干隆帝的孫子道光帝。
本來,道光帝的父親嘉慶帝葬在了西陵-昌陵,依照這個規定,道光帝就應葬在東陵。 然而在即位之初,道光帝曾想將自己的陵建在北京西南的王佐村,這就等於要另建大清國新的陵園「南陵」。 後來由於眾大臣極力反對,道光帝才將陵寢改為建在東陵寶華峪。
不過,道光帝終還是以陵寢地宮滲水為藉口,將已經在東陵修建好的陵寢拆毀,改在西陵建了自己的皇陵-慕陵。
道光帝終如願以償地安葬在西陵,由於他的自私和一意孤行,打亂了乾隆帝留下的昭穆制度。 因此他的兒子咸豐帝在選擇陵址時是同時在東陵和西陵等處相度的,雖然終鹹豐帝的定陵又建在了東陵,從而形成了以道光帝和鹹豐帝為新的 “昭穆相建”,然而沒多久,這個剛重新建立的“父子分葬”制度再次被慈禧打破。 慈禧將自己的兒子同治帝也葬在了東陵。 光緒帝將陵址選在了西陵,從而回歸到了乾隆帝制定的「昭穆相建」的軌道上來。
縱觀歷史,乾隆帝制定的清陵「昭穆相建」選擇陵址制度,雖然沒有被子孫嚴格執行,但其平衡東西陵關係的基本原則還是得到了貫徹執行。 不管怎麼說,並沒有出現接連三個皇帝同葬在一個陵區的現象,因此可以說乾隆帝的意願還是基本上達成了。
《大清皇陵之迷霧中的慈禧陵》
慈禧陵不僅裝飾豪華奢侈,還出現瞭如下的一些特點,與其說是特點,不如說是謎團,是人們目前的困惑。
其一,龍多鳳少。 根據統計,三殿的彩畫、石欄桿上、禦路石上和所有柱子上,共有龍三千五百五十條,鳳卻只有二百四十一隻,數量相差懸殊。 在皇后陵內,特別是在曾兩朝垂簾聽政的慈禧的陵內,龍鳳數量比例如此失調,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其二,鳳佔主位。 在三殿的內外裝潢上,但凡有鳳的地方,鳳總是佔主體位置,而龍則佔附屬位置。 例如望柱,鳳在柱頭上,龍在柱身兩側。 欄板上,鳳在前面飛,回首引領,而龍在後緊緊跟隨。 禦路石,鳳在上而龍在下…這些獨特的設計理念是否與慈禧垂簾聽政有關係呢? 如果含有此意,是慈禧的旨意還是承脩大臣的獻媚取寵呢?
其三,沒有鳳的畫作。 無論在隆恩殿內,或是東西配殿內,無論樑枋、天花板上,或是牆壁、柱子上,繪畫的全是龍,完全是龍的世界,竟沒有一隻鳳。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其四,龍頭朝下。 太和殿內的六根柱子上的盤龍也好、崇陵隆恩殿內四根鑽金柱上的盤龍也好,天安門前後的華表也好,山東曲阜孔廟的大成殿前簷石柱上的盤龍 也好,明清兩代皇陵的聖德神功碑亭外四角的華表上的盤龍也好,都是龍頭在上,龍尾在下。 但重修後的慈禧陵三殿的六十四根柱子上的鍍金銅盤龍卻都是龍頭在下面,龍尾在上面,真是獨出心裁,寓意何在? 令人疑惑。
其五,丹陛石之謎。 慈禧陵重修時,把本來很精美的丹陛石也給廢掉了,埋進了陵外的垃圾堆,直到1965 年才重見天日。 有細心人發現,這塊丹陛石與後來重新雕刻的丹陛石相比,除了雕刻手法改用透雕,邊框上部增加了團壽字、石榴、佛手、桃之外,還有一個變化,那 就是原來丹陛石海水江崖上的小動物不見了。 為什麼新雕刻的丹陛石取消了這隻小動物呢? 難道真的像前面所說是因為這隻小動物叫“守宮”,慈禧下特旨讓取消了嗎? 如果是這樣的話,慈禧不是有點掩耳盜鈴、此
處無銀三百兩了嗎? 根據專家考證,丹陛石上的這隻小動物根本不叫“守宮”,應該叫“蜥蜴”,是薩滿教中的一種吉祥物。 它口吐祥雲,十分可愛,帶給人吉祥。 在丹陛石上刻蜥蜴十分普遍。 在清陵中,泰陵、昌陵、慕陵、定陵、惠陵、昭西陵、慈安陵的丹陛石上都雕有這種蜥蜴。 泰陵的丹陛石上竟雕了三隻。 不只皇陵的丹陛石上雕蜥蜴,在孝陵神功聖德碑亭的水盤上、慈禧陵神道碑亭的水盤上、慕陵神道碑亭的券臉石上也都雕有這種小動物。 不只皇陵石雕刻中有這種小動物,清西陵永福寺的牌樓門的石柱上和北京紫禁城慈寧宮、慈寧門的丹陛石上也都雕有蜥蜴。 這充分顯示這種小動物是吉祥的象徵,根本就不是上面所說的。 既然這隻小動物是吉祥的象徵,為什麼在重雕慈禧陵的丹陛石時取消了這隻吉祥物呢?
其六,下馬牌之謎。 清朝陵制,凡皇帝陵和皇后陵,每陵都設下馬牌a 一對,分立於陵前兩側。 與慈禧陵同時建造的慈安陵下馬石牌,牌面上的漢字是“官員人等至此下馬”八個漢字,而慈禧陵的下馬牌上镎刻的漢字卻是“官員至此下馬”,少了 「人等」兩個漢字。 慈禧陵下馬牌上的漢字少了兩個字,滿字後少了一個小月牙符號。 更奇特的是,其上的蒙古文反倒比慈安陵下馬牌多了兩個字符,蒙古文後少了一個小菱形符號。 同時建造的兩座皇后陵,既然規制都一樣,為什麼下馬牌上的字卻不一樣呢?
統治大清帝國四十八年之久的慈禧,留給人們諸多的困惑、謎團,其中不僅僅是其陵寢,更多的是隱匿在歷史痕跡裡面的慈禧這個女人的生活信息和宮廷慘案。
基隆方**[0932***473]
25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臺北吳**[0920***390]
25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新北鍾**[0978***910]
25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新北張**[0998***924]
2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新竹鍾**[0938***874]
半小時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臺南黃**[0968***124]
20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臺中陳**[0988***225]
2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新竹仲**[0968***435]
20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高雄楊**[0966***892]
12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高雄符**[0951***327]
7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嘉義趙**[0968***940]
11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新北張**[0986***182]
半小時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臺中趙**[0918***981]
2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臺北張**[0938***684]
2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嘉義柳**[0966***187]
20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臺北楊**[0978***886]
5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新竹柳**[0918***197]
11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臺中符**[0966***730]
11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臺中鄭**[0920***871]
4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新竹陳**[0918***176]
4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臺中劉**[0960***644]
12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高雄趙**[0978***653]
4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基隆鍾**[0966***891]
25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嘉義朱**[0998***962]
4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桃園錢**[0986***845]
7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臺南劉**[0933***981]
25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臺中劉**[0986***716]
15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桃園鍾**[0918***271]
2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嘉義吳**[0956***945]
25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新北柳**[0988***221]
11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新北周**[0986***671]
4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高雄吳**[0988***882]
25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基隆朱**[0960***161]
12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新北陳**[0986***331]
5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桃園鄭**[0946***619]
12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臺北周**[0988***384]
2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臺南方**[0920***770]
11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嘉義楊**[0918***885]
11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新北吳**[0920***281]
2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臺北符**[0951***904]
2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臺北王**[0951***447]
20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新竹李**[0986***596]
4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臺中鍾**[0946***571]
7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臺北鍾**[0988***536]
7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臺中李**[0960***129]
5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臺北趙**[0920***970]
5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新北王**[0932***213]
11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臺中仲**[0918***522]
15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桃園張**[0966***506]
15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新竹柳**[0956***247]
20分鐘前大清皇陵(全四冊) - 【最美敦煌】(私邸收藏珍品,精裝大八開本)
NT$2100
不器金文名品
NT$2250
2024新書推薦:新時代百項考古新發現
NT$1800
欽澤派繪畫技藝·琍瑪滴論
NT$1368
觀世相:古典小說裡的浮生與世情+博物志(全兩冊)
NT$2100
2024新書推薦:【中國科學考古學的興起+中國考古百問】全兩冊
NT$1980
消失的文明:建築+古國+宮殿(套裝3冊)
NT$1600
湖北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全兩冊)隨書附贈集章冊
NT$1850
2024新書推薦:看懂敦煌系列(敦煌關鍵詞+十個人與敦煌+壁畫裏的莫高窟)套裝3冊
NT$1650
2023新書推薦:“畫”中有話:敦煌石窟百講
NT$2600
中國南傳佛教藝術研究 傣族佛寺壁畫(664頁精裝函盒)
NT$1350
隱藏的風景·廣西古生物化石記(重達1.9公斤)
NT$5200
岳南:考古中國(全11冊)
NT$1699
墨西哥與中美洲古代文明:考古與文化史(上下冊)
NT$3080
2023新書推薦:失落的文明:古羅馬+古墨西哥+古代中國(全三冊)
NT$2000
2023新書推薦:尋夢與歸來:敦煌寶藏離合史(全三冊)函裝
NT$1999
黃文弼:考古三記(套裝共3冊):羅布淖爾考古記+塔里木盆地考古記+吐魯番考古記(典藏函盒版)
NT$3320
【親歷中國考古】全8冊
NT$1450
【牛津圖坦卡蒙考古珍檔:100周年紀念】(精裝典藏版)
NT$998
敦煌文化系列:【尋踪敦煌古書《金剛經》】+【敦煌石窟藝術簡史】+【西域文化與敦煌藝術】
NT$1800
清代皇陵堪輿考+明代皇陵堪輿考+中國古代寺廟堪輿考+中國古代宮殿堪輿考(共4冊)
NT$1599
巴蜀石窟:【藏在鄉野的中華文明】
NT$1599
【敦煌本紀】(上下兩册,精裝典藏,布面燙金)
NT$1835
中國古代機械復原研究
NT$1750
【看見敦煌】+【敦煌:眾人受到召喚】
NT$1350
尋踪敦煌古書:【金剛經】(世界紀年最早的印本書籍)+【佛在敦煌】(全新塑封兩冊)
NT$1380
宗子維城:從考古材料的角度看公元前1000至前250年的中國社會
NT$2800
夏商周斷代工程報告+夏商周考古學(第二版)【全2冊】
NT$2286
敦煌三書:敦煌莫高窟藝術+敦煌壁畫漫談+敦煌彩塑縱論
NT$2128
波斯筆記(精裝函套 上下冊)
NT$1599
此生只為守敦煌+願為敦煌燃此生(全兩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