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7-11 全家超商取貨 貨到付款
袁世凱的升遷與其幕僚有很大的關係,他善於網羅人才,在其政治生涯的每一個階段都會適時地延攬一批人才充實其幕府,袁世凱喜歡結交讀書人,與讀書人為伍。 見到有才學的人便與之結為金蘭兄弟。 正因為袁世凱知人識人,所以儘管他讀書不成,但仍能籠絡一批人才,為其所用,並藉此而平步青雲,權傾一時。 袁世凱從一個小小的幕僚迅速崛起,其才能確有過人之處。 晚年受幕僚蒙蔽、慫恿,誤國。
袁世凱在晚清危局中一路升騰:由布衣從軍,而洋務新秀,而新政中堅,而中華民國大總統。 一時間,歷史似乎演繹了非袁莫屬的模式。
身為清廷倚重的大臣,袁世凱未能讓清王朝起死回生,反而還堂而皇之地親自取代了它;作為革命黨寄予厚望的民國大總統,袁世凱也並非真想讓共和在中華大地紮根,因而就有了 獨裁與稱帝的鬧劇。 這一切,成也幕僚,敗也幕僚。
民國時期,在所有政治人物、軍閥領袖中,延聘和豢養幕僚多全的是袁世凱和蔣介石,他們也因此而發跡獲得了「巨大成功」。 幕僚們以豐富的知識、經驗和智慧,運籌帷幄,直接或間接參與決策,對當時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產生深遠影響。 這些幕僚也因此成為當時舉世矚目的重要人物。 書稿詳細介紹了這些幕僚以及他們在歷史中扮演的角色。
金竹山: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華民國史、中國國民黨史。 先後出版《陳其美與辛亥革命研究》《蔣百里生平與軍事思想研究》《白崇禧大傳》《陳立夫大傳》、《張學良全傳》《張元濟傳》《陳其美傳》《黃郛傳》《章乃器傳》 《蔣百里傳》等。
第一章 幕主家世及遊幕生涯
第一節 大官僚大地主的顯赫家世
1859 年 9 月 16 日(清朝鹹豐九年八月二十日),袁世凱出生於河南項城縣東北十餘裡的張營。 項城位於河南東部與安徽省接壤的地界,這裡土地貧瘠,生活條件惡劣,交通不便,民風強悍。 尤其是夏秋之際,農民經常聚嘯搶收成熟的莊稼,地主則組織各種武裝進行鎮壓,雙方經常形成大規模械鬥,久而久之就養成了此地人好勇鬥狠之習性。
相傳八仙之一的李鐵拐有一首《過項歌》,謂項城縣地脈應出一假皇帝。 袁世凱實為袁安後代,袁安至袁紹四世三公,出一袁術;自袁甲三至袁世凱,亦皆位三公之列,而有洪憲帝制發生,果真出一假皇帝。 近人賦詩雲:“地脈如何出假龍,兩朝四世位三公。一場短短新華夢,卻負空山臥雪風。”
袁世凱出生於項城縣的官僚地主家庭,祖父輩多在朝廷任官,有的且官居高位,因而成為地方的霸王勢力。 袁的曾祖父袁耀東是庠生,三十餘歲死時,留下 4 個兒子:袁樹三、袁甲三、袁鳳三、袁重三。 袁耀東之妻郭氏出身於當地的一個望族,在丈夫過世後,對 4 個兒子悉心呵護教導,使他們一一取得功名,其中為顯赫的是次子袁甲三。 袁甲三在道光年間得中進士,歷任禮部主事、軍機處章京、監察禦史、兵科給事中等職。 1853 年,袁甲三奉命協助工部侍郎呂賢基在安徽督辦地方團練武裝,以對抗在安徽、河南一帶活躍的捻軍,並防備太平天國軍隊。 同時,曾國藩也奉命在其家鄉湖南督辦團練-即後來的「湘軍」。 不久,呂賢基被捻軍擊斃,袁甲三接任督辦安徽團練大臣,並統領駐防宿州的清軍,成為捻軍的一個主要敵人。 因鎮壓捻軍和太平軍有功,升任漕運總督,曾督辦安徽、河南、江蘇三省軍務,很得朝廷器重,被賞戴花翎、穿黃馬褂。 1863 年,袁甲三病死,享年 57 歲。
袁甲三的兄弟侄子們也全力投入鎮壓捻軍的鬥爭中。 袁樹三是禀貢生,曾任陳留縣訓導兼攝教諭,其長子袁保中,即袁世凱的生父,附貢出身,雖未因軍功得功名,但也在項城辦團練,控制一方。 次子袁保慶是舉人,曾在叔父袁甲三軍中領兵,後來被河南團練大臣毛昶熙奏調回河南協辦地方團練,圍攻捻軍,因功升任候補知府、道員。 袁甲三的長子袁保恆、次子袁保齡球都曾隨父徵戰。 袁保恆乃進士出身,曾任翰林院侍讀學士、內閣學士、刑士左侍郎。 袁保齡球出身,官員至內閣中書。 袁鳳三是庠生,袁重三也是生員。
自袁甲三至袁世凱,袁家三代在清廷任高官,可謂煊赫一時。 他們正是依附封建皇帝而取得高官厚祿的,因而他們崇拜皇權,效忠清廷。 袁世凱正是生長在這個封建家庭中,並因其祖叔輩的蔭庇和提攜而發跡。 袁保中有 6 個兒子,2 個女兒,正室劉氏生有 2 子 2 女,2 子是袁世昌、袁世敦;繼室劉氏生有 4 子:袁世廉、袁世凱、袁世輔、袁世彤。 袁世凱在兄弟中排行第 4。
袁世凱幼年時,其祖父輩正同捻軍、太平軍進行殊死搏鬥。 當時為了抵禦日行千里、流動作戰的捻軍鐵騎,河南各地主武裝紛紛修堡築寨。 袁家在項城縣城東北一處險要之地築起一座大寨,人稱“袁寨”,壕深壘固,在當地很有名。 在袁世凱 5 歲時,一次捻軍騎兵進攻至袁寨附近,袁寨青壯男丁皆登牆抵禦,有人帶袁世凱登上寨牆觀看戰鬥,小小年紀的袁世凱竟「略無懼色」。 這種經驗對袁世凱以後的成長影響甚鉅。
袁世凱 7 歲時,叔父袁保慶因年過四十尚未有子嗣,遂徵得其兄同意,將袁世凱過繼為子。 有一次,他的叔父問他的志向,袁世凱回答:「願流芳百世,毋遺臭萬年。」可惜的是,與袁世凱的願望相反,他後來的所作所為卻使他成為遺臭萬年的角色。 之後,袁世凱跟時任山東候補知府的嗣父赴濟南生活,後來又隨升任江南鹽巡道的嗣父赴南京。
當時清廷實行「重文輕武」的用人政策,袁世凱的祖父輩皆是以文人掌兵事而發跡,因而也希望袁世凱透過科舉考試獲取功名,為他聘請了好的塾師。 但袁世凱生性好動,頑劣異常,以讀書為苦,而喜歡遊山玩水,或結夥打鬥,逞一時之快。
1873 年,袁世凱的嗣父病死於南京任所,袁世凱只好隨嗣母返回老家項城居住。 其時,他的兩個堂叔,即袁甲三之子袁保恆、袁保齡球正在朝廷做官,見此侄可造,遂於次年把袁世凱接到北京,聘名師執教,且督導甚嚴。 這樣,袁世凱的學業才稍稍有了長進。
在袁世凱的青少年時代,其嗣父及兩個堂叔對他影響甚鉅。 袁保慶曾將長期帶兵做官的心得記錄成數百條,經常講給袁世凱聽,如帶兵禦人之法: 「必先以恩結之,而後加之以威,乃無怨也。」袁保恆 任刑部左侍郎時,有意讓袁世凱幫他辦事,以培養他辦事的能力。 袁世凱惡於讀書,卻擅長辦事。 他很快就學會了奉迎吹捧、行賄鑽營、拉幫結派之類的一套官場本領,辦事頗為得力,獲得了乃叔「辦事機敏」「中上美材」的讚譽。
1878 年,袁保恆病死於開封。 袁世凱在處理完堂叔後事後回到老家。 不久後袁家分了家,袁世凱在袁保慶名下分得一份很豐厚的家產。 此後,沒有了長輩管束的袁世凱更加放蕩不羈,整日徵酒逐肉、騎馬打獵,有時也附庸風雅,與一幫秀才吟詩和賦,並出資組織了兩個“文莊”——麗澤山房 文社和勿欺山房文社。
第二節 首投淮軍老將吳長慶
袁世凱本來希望透過科舉考試獲取功名,像他的前輩那樣出人頭地,不料命運不濟,先後兩次參加鄉試皆名落孫山,而他又深以讀書為苦,不願再窮首皓經,想另闢飛黃騰達的 捷徑。 當時因內憂外患,武事大張,袁世凱的祖父輩也因「軍功」而顯赫一時,因而袁世凱決心效法先人。 袁自己從小就喜歡舞槍弄棒,在北京從其堂叔讀書時,就好讀書,常交談軍事問題,甚至袁保齡都曾表示,袁家「嗣武有人,亦可略慰」。
袁世凱投從戎的決心一定,即一把火把以前所作的詩文全部燒掉,於1881 年前往山東登州,投靠袁家世交、淮軍將領吳長慶。
吳長慶(1834—1884),字筱軒,安徽廬江人,其父吳廷香與袁甲三交往甚密。 鹹豐年間,太平軍圍攻廬江,吳廷香率地方團練抗拒,並派其子吳長慶向袁甲三請援。 袁甲三召子侄商議,袁保慶力主救援,袁保恆則反對,遷延不決,導致廬江城破,吳廷香為太平軍所殺。 清政府追授吳廷香雲騎尉世職,由其子吳長慶蔭襲。 吳長慶繼父辦理團練,享年 20 歲。 1860年,吳長慶根據曾國藩的旨意,組織 500 人的“慶字營”,這是慶軍的開始。 之後,吳長慶指揮慶字營追隨曾國藩、劉秉璋、李鴻章參與鎮壓太平軍及捻軍,成為清政府鎮壓農民起義軍的干將。 1880 年正月,積功上升至浙江提督。 同年,中國與法國關係緊張,沿海戒嚴,清廷任命吳長慶幫辦山東軍務,吳長慶統帶慶軍 6 個營移防山東登州。
吳長慶見袁保慶的嗣子來投,十分高興,欣然收留,並加意培養提拔,使袁很快脫穎而出。 為了讓袁世凱不荒廢學業,吳長慶讓袁隨其子吳保初從師於張謇讀書。 張謇,字季直,江蘇南通人,才識過人,此時為吳長慶幕僚,辦事幹練,深得吳的器重。 開始時,袁世凱在吳長慶及張謇等人面前表現得十分恭順,只是不喜讀書的毛病始終如一。 一次張謇命袁世凱作八股文,結果文章蕪穢不堪,不能成篇,簡直讓張謇無從刪改。 但讓袁世凱處理具體事務時,卻往往辦得井井有條,頗讓人另眼相看。 不久,吳長慶提拔袁為“幫辦營務處”,這是袁走向仕途的個職務。
1882 年,北韓發生「壬午兵變」。 大清王朝與朝鮮有“宗藩關係”,應朝鮮政府之請,派吳長慶率所部六營入朝鎮壓兵變。 由於事起倉促,一切準備工作都靠張謇及袁世凱籌劃,袁世凱時任“前敵營務處”,格外賣力。 在部隊乘船抵達朝鮮時。 吳長慶命某營管帶先率部登陸,但此人以士兵暈船為由要求暫緩,吳長慶勃然大怒,將此管帶撤職,命袁世凱代理。 袁立即部署登陸,僅兩個小時就完成任務,得到了吳的讚美。
當時,有清軍官兵闖入朝鮮百姓家騷擾的事情發生,袁世凱認為「上國天兵」在屬邦擄掠,大丟天朝上國的臉面,即自告奮勇向吳長慶要求擔當整頓軍紀的任務。 吳表示首肯,並給了他令箭。 據張謇回憶,當他和吳長慶進駐行官後,袁即來報告說:「現在有事須禀明大帥。」吳長慶回答:「好,好。你說吧!」袁即報告說,所帶軍隊 中有搶掠朝鮮村莊魚肉雞鴨蔬菜之事。 袁尚未說完,吳即厲聲說:「為什麼不嚴辦?」袁忙回答:「我當時已請出令箭正法七人,現在七個首級在此呈驗。」吳連聲說:「好孩子 !好孩子!你真不愧是將門之子。」當時吳長慶軍中有人對袁濫殺媚主的行徑不滿,作打油詩一首諷刺之:「本是中州假秀才,中書借得不須猜。今朝 大展經綸手,殺得人頭七個來。”
清軍進入漢城後,決定誘捕掌權的大院君(國王的生父),恢復國王的權力。 吳長慶等先去拜會大院君,使其麻痺失去警惕,在大院君回拜時將其扣留,並押上軍艦送至中國軟禁。 在這個計畫實施過程中,袁世凱的任務是用計謀阻止大院君的隨行衛隊跟隨他,使其就範。 袁世凱出色地完成了這並不簡單的任務。
袁世凱在鎮壓「壬午兵變」初顯身手,不但受到吳長慶的信任,也為朝鮮國王李熙所看重。 當李熙於 9 月中旬設宴款待吳長慶和張謇時,袁世凱也在被邀之列,而且備受國王的禮遇。 9 月底,李熙又單獨召見了袁世凱。 可見袁在朝鮮國王心中的地位非常不一般。
朝鮮大局已定之後,吳長慶向李鴻章請獎有功人員,首列袁世凱,其評語是“治軍嚴肅、調度有方,爭先攻剿,尤為奮勇”a。 李鴻章據此入奏清廷,奉旨袁世凱著以同知用,分發省份,盡先補用,並賞戴花翎。 從此,袁世凱由吳長慶的幕客驟升為五品官。
朝鮮內亂平息後,朝鮮國王請清廷派人幫助朝鮮練軍,李鴻章令吳長慶主持其事。 吳長慶隨即委任袁世凱、朱先民、何增珠等負責編練朝鮮新軍。
袁世凱等奉命後,在朝鮮國王李熙的親信金允植的協助下,在三軍府成立督練公所,草擬章程,排選壯丁。 袁以貌取人,共取壯丁 1000 人,編成“新建親軍”,分為左右兩營。 所用武器有銅開花砲 10 尊、來復槍 1000 桿及彈藥,這些都由清政府無償贈給。 其中,左營駐三軍府,由袁世凱會同副將王得功教練;右營先駐東營,後移至南別宮,由提督朱先民會同總兵何增珠教練。 袁世凱等人幫助朝鮮練軍,完全採納湘淮軍的軍制,士兵一律換上整齊劃一的軍裝和新式槍砲,表面上看來軍容整齊,技藝嫻熟,比起朝鮮舊軍已大不相同。 故 12 月初,朝鮮國王李熙在檢閱左營後,即稱讚袁世凱等「教練之有法」。 李熙立刻決定從江華沁營舊軍中選調 500 名士兵編為“鎮撫營”,仍歸袁世凱主持訓練。 隔年 1 月,鎮撫營成軍,編制一如親軍營。 透過幫助朝鮮練軍,袁世凱拉近了他與朝鮮國王的關係,提高了他在朝鮮的地位。
第三節 二投淮軍首領李鴻章
吳長慶駐紮朝鮮近兩年,由於朝鮮氣候格外寒冷潮濕,結果落下喘青重病。 1884 年春,吳長慶至天津與李鴻章商議軍事,李鴻章即感到他病情嚴重,人極病。 適值中法戰爭前夕,李鴻章遂於四月初四日奏準,讓吳長慶率領駐紮的三營慶軍撤回山東金州,同時留慶軍三營由記名提督吳兆有統帶,並命袁世凱以分發 各省補上同知袁世凱總理營務處,會辦北韓防務。 吳長慶也將自己的副營(警衛親軍)交袁世凱帶領,以示對袁的信任和厚愛。
吳長慶回到國內後病情加重,於閏五月二十一日病死於金州軍營,年僅51 歲。 吳長慶身故後,清廷諢「武壯」。 朝鮮國王李熙也下令在漢城為吳長慶建靖武祠,金尚鉉撰去思碑,碑陰題名首列幕僚張謇、周家祿、朱銘盤三人,第22 名是營務處同知袁世凱,可見, 當時袁的地位並不高。
在吳長慶死後還不到兩個月,袁世凱就把他家和吳的交情及吳對他的恩情忘得一干二淨,轉身投靠到李鴻章門下。 李鴻章是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又是慈禧太后的寵臣,權傾朝野,能攀上他,對袁世凱的進一步發跡是必不可少的。 可是,由於袁世凱的勢利表現得過於明顯露骨,讓吳長慶的親信幕僚張謇、朱銘盤等人極為不滿。 於是,張謇、張察、朱銘盤三人聯名寫了長達數千言的《致袁慰廷司馬絕交書》,痛斥袁世凱近乎忘恩負義、驕橫跋扈等種種劣質。 絕交書首先說到袁家與吳家三代世交,吳長慶以此對袁恩愛有加,袁世凱在吳長慶幕府中「由食客而委員,由委員而營務處,由營務處而管帶副營, 首尾不過三載」。 吳對袁的提攜之恩不為不厚,他們以為袁世凱必「溯往念來,當有知遇之恩,深臨事之懼者,及先後見諸行事及所和函牘,不禁驚疑駭嘆 」。 接著,絕交書一一列舉了袁世凱的劣質,例如,背故主投新主,令故主難堪。 絕交書說:「慰廷自結李相,一切更革,露才揚己,頗有令公(指吳長慶)難堪者。」吳在決定將跟隨自己數十年的副營交袁世凱統帶時 ,對幕僚說:「慰廷是三世交情,吾所識拔,必不負吾,
必不改吾章程 ! 」吳以副營托袁,頗有「舉賢自代衣缽相傳之意」。而袁卻自矜家世,大言不慚,說什麼“是區區何足奇,便統此六營,亦玷先人” ,對吳長慶的付託根本不放在眼裡,讓吳長慶有託付非人之機。又例如,袁世凱傲視師長同僚,即以對張謇來說,袁世凱剛入吳幕時,尚能夠「謙卑自下 ,頗自向學”,讓人覺得他是“有造之士”。但當袁世凱有了權力地位後卻傲慢起來,對張謇的稱呼也一變再變,由老師、先生、某翁直至直 呼某兄,“愈變愈奇”,讓人難以接受。絕交書還詳細列舉了袁世凱品行不端、心術不正的11 項表現。這篇絕交書將袁世凱的兇險玩鄙、負義專斷,寫 得淋漓盡致,歷歷指實,對於人們認識袁世凱的卑鄙本性無疑大有幫助。
吳長慶在朝鮮平定亂事之後,以對外政策與李鴻章不同之故,致遭李鴻章疑忌而屢受其壓迫,抑鬱憤懣,在不得誌中死去。 張謇身為吳長慶的親信幕僚,為舊主鳴不平,遂對袁世凱施以無情之攻擊,令袁世凱難堪。 「以致雙方負氣,十年不通函牘」。
1884 年中法戰爭爆發後,吳長慶奉命率所部三個營回國,仍留三營駐漢城。 袁世凱因在鎮壓“壬午兵變”中表現出色,得到了李鴻章的賞識,保奏他為“總理營務處,會辦朝鮮國防”,成為清政府駐朝鮮的重要人物。 對於朝鮮朝廷內部新舊兩派鬥爭,袁世凱明確支持保守派“閔妃集團”,打擊“開化派”。
1884 年 12 月,「開化派」在日本駐朝鮮公使竹添的支持下發動政變,誅殺了一批保守派大臣,組成新政府。 對這起突發事件,袁世凱力主用武力鎮壓開化派。 他一面報李鴻章,要求派兵支援;一面應保守派大臣之請,不待國內批准,決定自行派兵入王宮,平定政變。 他率領一千清軍攻入王宮,擊垮開化派軍隊及支持開化派的日本軍隊,逮捕了一大批開化派人士,扶植守舊派重新上台,以快刀斬亂麻的手段解決了這次政變,初露 了他的政治手腕。 雖然在日本要求懲辦袁世凱及國內一些人指責他「擅啟邊挑釁」的壓力下,他不得不以退為進,以母病為由回國,但由於此次行動恢復了清政府在朝鮮「宗主國 「的地位,袁世凱也頗為各方人士注意,尤其是得到了李鴻章進一步的信任。 透過鎮壓開化派政變,袁世凱聲譽鵲起,嶄露頭角,被譽為「後起之秀」。 1885 年10 月,清政府任命袁為「辦理北韓交涉通商事宜」的全權代表,不僅可以辦理商務事宜,還可以兼辦外交事務,實際上是清廷駐朝鮮的負責人。
11 月,袁世凱率 20 餘名隨員到朝鮮漢城成立公署,其隨員有唐紹儀、劉永慶、吳鳳嶺、王同玉、唐天喜等人,這批人後來大多在袁世凱的北洋系中擔任重要職務。 其中西文翻譯唐紹儀被袁世凱羅致則頗有戲劇性。 1884年在北韓「開化派」發動政變時,閔妃集團的禁衛軍大將閔滬翊負傷逃出,躲進稅務司、德國人穆麟德家中。 袁世凱前去探視,見門口有一健者持槍守門,威風凜凜,並認真盤查袁氏。 袁對此人印象頗深,認為他忠於職守,後此時的日本早已做好了出兵朝鮮並同清軍決戰的準備,在接到中國出兵的通告後,立即命部隊出動,在清軍抵達 漢城時,大批日軍也先後開到朝鮮,來勢洶洶。 這樣,朝鮮半島上中日兩國軍隊形成對峙局面,戰事一觸即發。
在這種嚴重的局面下,袁世凱感到無良策可施。 而在朝鮮,日軍數倍於清軍,戰端一開,顯然不利於中國,此時再留在朝鮮已是兇多吉少。 袁世凱也被日軍的聲勢嚇破了膽,他接連向李鴻章等去電報,請求回國。 袁把政務交給唐紹儀代辦,自己稱病不出。 袁世凱也一再致電張佩綸向李鴻章請求,李鴻章不得已,請致電總理衙門請示。 總理衙門的大臣想了解北韓的真實情報,遂奏請光緒皇帝將袁世凱召回。 7 月 17 日,袁世凱終於得到朝廷恩準回國詔書,如同得到大赦,立即易裝逃離漢城,乘船回國,結束了他在朝鮮 12年的生涯。
1894 年 7 月 25 日,日軍在豐島海面不宣而戰,攻擊中國軍艦和運兵船,並攻擊駐牙山的清軍。 8 月 1 日,清政府對日宣戰,甲午中日戰爭爆發。 清軍由於貪腐而節節敗退。 日軍在攻克朝鮮平壤後,渡過鴨綠江,將戰火燒至遼東半島,並開闢山東半島戰場,擊潰了清政府參戰的淮、湘軍,李鴻章經營十年的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甲午戰爭以清軍慘敗,清政府派李鴻章赴日談判,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而告結束。
臺中劉**[0988***916]
12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新北周**[0933***887]
20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桃園符**[0960***107]
半小時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臺中張**[0986***750]
7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基隆鄭**[0986***760]
25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新竹吳**[0960***924]
15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桃園朱**[0956***884]
25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嘉義方**[0918***179]
半小時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臺南李**[0978***754]
2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桃園錢**[0918***920]
半小時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嘉義周**[0933***370]
11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臺中趙**[0998***199]
20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新北符**[0998***498]
12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高雄陳**[0932***552]
5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嘉義周**[0920***931]
半小時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臺南鄭**[0933***408]
4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新北黃**[0966***317]
25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臺中吳**[0938***670]
20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臺中黃**[0988***818]
20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臺中黃**[0966***549]
20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臺北李**[0946***125]
25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臺中符**[0978***684]
11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臺南趙**[0946***429]
25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嘉義朱**[0920***850]
20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臺中周**[0986***677]
7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新北吳**[0998***404]
11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基隆方**[0988***834]
半小時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高雄仲**[0988***615]
4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基隆李**[0933***294]
15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高雄趙**[0938***613]
11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高雄吳**[0968***773]
半小時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臺中趙**[0918***363]
12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新竹鄭**[0966***303]
12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嘉義黃**[0951***567]
15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高雄王**[0978***323]
20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桃園陳**[0960***237]
2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桃園趙**[0960***991]
11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臺北方**[0978***869]
15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新北黃**[0966***417]
20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桃園王**[0946***158]
4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基隆柳**[0986***467]
20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桃園陳**[0946***438]
15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新竹黃**[0966***744]
7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臺中吳**[0960***188]
25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高雄柳**[0960***895]
15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桃園張**[0956***567]
15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高雄孫**[0932***431]
20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嘉義謝**[0933***121]
4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臺中趙**[0966***680]
2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臺南楊**[0933***419]
2分鐘前袁*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 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NT$1620
2024新書推薦:張學良傳(全兩冊)
NT$1580
大清錢王:草根的進階+時局即生意+人情亦商機+資本大博弈( 全四冊)
NT$1350
班超:仗劍出塞 一統西域(全兩冊)
NT$2299
名人傳共5冊:拿破崙傳+尼采傳+愛因斯坦自述+潛意識與生存:榮格自傳+群星閃耀
NT$1530
劉邦傳:鴻門宴上的天選之人+項羽:勇猛無雙的滅秦英雄(全三冊)
NT$1200
大清官:晚清名臣彭玉麟(全兩冊)
NT$1580
葉卡捷琳娜大帝與波將金(套裝全2冊)
NT$1460
【李鴻章+曾國藩】和他的幕僚們
NT$1530
蔣介石和他的幕僚們(全二冊)
NT$2000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全四冊
NT$2399
顧憲成全集(全三冊)
NT$1199
忽必烈的終極密碼(全兩冊)
NT$1399
【大師巨匠】
NT$1580
曾國藩家書 全4冊(手工線裝)
NT$1680
2023新書推薦:白起:戰必求殲+李斯:權欲濁人眼+諸葛亮 : 一生只為酬三顧+以仁謀天下:趙匡胤(全四冊)
NT$1950
唐寅傳+文徵明傳+沈周傳+仇英傳(全四冊)
NT$1399
陳西瀅日記書信選集1943-1946(全兩冊)
NT$1250
父親南懷瑾(全兩冊)
NT$1800
【左宗棠與李鴻章與曾國藩】
NT$1299
看透財富的巨賈:沈萬三+范蠡傳+胡雪巖全傳(全3冊)
NT$2880
【汪偽*權全史】(全三册)
NT$1750
先知三部曲:(武裝的先知+被解除武裝的先知+流亡的先知)
NT$2288
良友裡的民國生活(套裝共6本)
NT$1750
【希爾伯特—數學界的亞歷山大】+【高斯—科學的巨人】
NT$2240
林徽因集增訂本(全4本)
NT$2500
《鄧廣銘宋史人物書系-辛棄疾傳+韓世忠傳+陳龍川傳+岳飛傳+王安石傳》(套裝共5冊)
NT$2350
【張居正全集】(全6册)終於收全張太嶽全部著作!
NT$1750
陳寅恪的最後二十年 (修訂本)+陳寅恪與傅斯年(全新增訂版)+陳寅恪家史【3冊】
NT$1750
伊麗莎白二世:【我們的女王】+【+女王的旅程】+【伊麗莎白二世及其時代】(全新塑封三冊)
NT$1500
絕響——永遠的鄧麗君+無損黑膠10CD精選16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