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持7-11 全家超商取貨 貨到付款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NT$1699NT$2200

多維度展現古代中國的世情百態與奇聞異趣



提醒.jpg

详情1.jpg

编辑推荐蓝色.jpg

1.歷史類頭部自媒體賬號“最愛歷史”、百萬粉絲博主艾公子全新力作。

2.精選與古人生活息息相關的29個方面,上至達官顯貴,下至販夫走卒,南北的酸甜苦辣,古今的人間煙火。視角獨特,妙趣橫生。

3.真實而全面地再現中國古代衣食住行、經濟人口及諸多行業的起源與發展。

4.精選高清古圖,彩插設計,提升閱讀體驗。

5.雙封設計,裝幀雅緻,彰顯質感。

内容简介蓝色.jpg

古代人沒吃過辣椒?

古代人的夏日飲品豐富多樣?

古代人也熱衷於擺地攤?

古代人買房也很難?

古代也有養老院?

……

拔尖兒的狀元,擺攤兒的小販;

醫病的大夫,驗屍的仵作;

辣椒與冷飲,經濟與人口;

上至達官顯貴,下至販夫走卒;

南北的酸甜苦辣,古今的人間煙火。

精選與古人生活息息相關的29個方面,視角獨特,妙趣橫生。

真實而全面地再現中國古代衣食住行、經濟人口及諸多行業的起源與發展。

作者简介蓝色.jpg

艾公子

原筆名“最愛君”,是公衆號“最愛歷史”創作團隊的集體筆名。

本書主創作者鄭煥堅、吳潤凱曾任《南方都市報》高級記者,鄭煥堅系華中科技大學文學碩士,吳潤凱系南京大學歷史學碩士。

“最愛歷史”團隊致力以講故事的方式重述中國歷史,在非虛構寫作之中呈現更人性化、更有溫度的中國史。

截至2024年5月,“最愛歷史”團隊已出版《一看就停不下來的中國史》《疑案裏的中國史》《歷史的暗線》《文治帝國》《宋詞三百年》《中國古都四千年》等多本歷史暢銷書。

“最愛歷史”公衆號

自2017年5月創辦以來,籠聚逾百萬粉絲,位列原創歷史類公衆號前三。截至2024年3月,全網累計閱讀量超6億人次,曾先後榮獲新榜2018年度“人文自媒體”大獎、UC大魚號2019年度“U創”大獎、今日頭條2020年度“優質創作者”大獎,並獲得網易2021“年度影響力創作者”、澎湃號2022及2023年度“最澎湃創作者”等榮譽稱號。

目录蓝色.jpg

第一章 社會萬象

買房簡史——古人買房的辛酸往事

名校簡史——高等學府鮮爲人知的歷史

學區房簡史——古代人的求學必bei

學霸簡史——中國哪個地方的人最會考試?

狀元簡史——中國南北狀元之戰

人口爭奪簡史——古代中國搶人大混戰

孤兒院簡史——棄嬰收留機構的變遷

養老院簡史——簡說代的養老制度

醫院簡史——古人看病指南

首都簡史——歷史上有多少個“北京”?

第二章 生活百態

打工簡史——古代牛人求職寶典

商販簡史——中國地攤經濟前傳

南北經濟簡史——南北經濟大逆轉之謎

梯田簡史——人類與大自然的抗爭史

古橋簡史——得橋者,得天下

土豬簡史——中華田園豬的消亡史

辣椒簡史——辣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服飾簡史——中國曆代服飾變遷

鞋履簡史——從“謝公屐”到“三寸金蓮”

典籍流傳史——典籍裏的中國

第三章 奇聞異事

神童簡史——天才兒童被神化的真相

仵作簡史——古代衙門裏的邊緣人

鬼的簡史——妖魔鬼怪裏的中國

天花簡史——花了三千年才消滅的傳染病

冷飲簡史——飲料的進化史

消防簡史——中國消防四千年發展史

性騷擾簡史——漫長的鬥爭

選美簡史——從工具到病態

追星簡史——人類偶像崇拜發展史

在线试读.jpg

買房簡史——古人買房的辛酸往事

五十歲這年,大詩人白居易終於買房了。

自從二十九歲考中進士、三十二歲參加工作以後,白居易一直在大唐長安城租房居住,屬於典型的“京漂”一族,沒有房,老婆也不好娶。一直到三十七歲那年,白居易才娶上了媳婦。

當年老白剛參加工作時,擔任“校書郎”,這是一個正九品官職,月薪一萬六千錢。那時還是快樂單身的老白在長安東郊租了四間茅屋居住。由於離皇宮遠,他又買了一匹馬代步,另外還僱了兩個保

姆,如此一來,每月的開銷大約是七千五百錢,每月老白大概可存八千五百錢。

儘管如此,他存的錢還是不足以在當時的超一線城市長安城裏買一套房。

家裏人抱怨,白居易很是苦惱,爲此他寫詩道:

遊宦京都二十春,貧中無處可安貧。

長羨蝸牛猶有舍,不如碩鼠解藏身。

是啊,就連蝸牛都有一個硬殼當作家呢,老白卻還在帝都長安“漂”着。無奈之下,大唐長慶元年(821年),白居易跑到長安的郊區下邽,也就是今天的陝西渭南市下邽鎮買了一套房子。平日裏,他就在京城上班,休假時再回渭南。

不管怎麼說,住不起城區,就只能住城郊啦。

1

古代中國地廣人稀,在廣大鄉村地帶,從地主到貧民都可以在私有土地上自行蓋房,因此買房行爲主要集中在城市。

以東漢時期陝西漢中爲例,當時漢中城內房舍最便宜的只需要一萬錢便可買到一套,七萬錢便可以買到一套不錯的住房。當時,東漢帝國境內,即使是等級最低的公務員(佐史),每年也可以領到相當於九千六百錢的俸祿。一般來說,只要省吃儉用,東漢的公務員奮鬥三四年,在像漢中這樣的二線城市裏買一套小房子問題不大。

東漢滅亡後,歷史進入了魏晉南北朝時期(220—589年)。長達三百多年的大亂世,使得中華大地上四處混戰、南北割裂,商品經濟也受到了極大的破壞,城市裏貧民密佈。《南齊書》就記載,南齊時

期(479—502年),“其民資不滿三千者,殆將居半”。意思是說,當時南齊境內的大概一半普通百姓連三千錢的資產都沒有,極度貧困和商品經濟的困頓使得房地產貿易成爲無源之水,非常少見。

實際上,房地產買賣主要受人口、土地、商品經濟等變量的影響。589年,隋朝攻滅南陳,再次實現大一統,中國的經濟開始蓬勃發展。

帝國統一,商品流通,經濟發達,老百姓手裏有了錢,房產買賣就開始紅火起來,尤其在隋朝和唐朝的首都長安城,房價更是高到連大才子白居易都買不起。

這是爲什麼呢?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當年整個大唐帝國的人口統計是五千二百九十一萬人,其中居住在長安的人口超過百萬人,當時,大概每五十二個唐朝人中就有一個人居住在長安。按這種比例來算,以

整個國家的人口分散集中度來說,盛唐時期的長安城,人口密度堪比今天的北京。

安史之亂(755—763年)以後,儘管大唐帝國的整體人口有所下降,但長安城的人口密度仍然非常高,這就導致帝都長安的房價始終居高不下,這才逼得大才子白居易只能跑到城郊買房。

2

經濟越發達,核心城市的房價就越貴,對於這一點,宋朝人深有體會。

儘管武力不行,但兩宋時期的商品經濟達到了歷史的巔峯水平,與大唐長安城一樣,北宋開封城中也聚集了超過百萬的人口。

當時的開封城中也蝸居着無數百姓,這其中就包括後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歐陽修二十四歲高中進士,二十五歲參加工作,先後擔任過滁州知州、揚州知州等官職,相當於今天市長級的

人物。

但即使這樣,歐陽修在首都開封城也買不起房。他一直帶着寡母和妻兒借住在“政府大院”裏,在外面也只能租住破舊的民宅。這種無根的狀態一直持續到四十二歲那年,他才終於在阜陽買了一塊地蓋

了房子,而這時已經是他參加工作的第十七年了。

對於自己長期漂泊在開封,連個房子都沒有這件事,歐陽修在寫給友人的信中慨嘆道:

嗟我來京師,庇身無弊廬。

閒坊僦古屋,卑陋雜里閭。

歐陽修工作了十七年之後,纔在二線城市阜陽買了房子,他的門生蘇軾也沒好到哪裏去。

由於開封城房價太高,蘇軾二十六歲參加工作後,在首都一直買不起房。等到他兒子要結婚的時候,在開封連個容身之所都沒有,搞得老父親蘇軾焦頭爛額,最後沒辦法,還是跟朋友借了一套房子纔給

兒子辦了婚事。

恩師歐陽修四十二歲纔買了房子,蘇軾就更慘了。一直到五十歲那年,蘇軾憑着一點工資,加上從親友那裏東拼西湊了一些錢,纔在江蘇常州買了第一套房。此時已經是他工作的第二十四年。

與哥哥蘇軾一樣,蘇轍也是工作了大半輩子還買不起房,對此他寫詩自嘲道:“我生髮半白,四海無尺椽。”意思是說,我的頭髮都

白了,卻連片瓦尺椽的房子都沒有,慚愧啊。

老爸買不起房,兒子們都心生抱怨,蘇轍又寫詩:“我老未有宅,諸子以爲言。”因爲沒房,他覺得在兒子們面前擡不起頭。

實際上,北宋在締造出中國歷史上的經濟巔峯盛世的同時,也在大城市裏創造出了高房價。早在北宋初年,大學士陶榖就寫了自己在開封城中所見的情景,當時的開封城中,“四鄰局塞,則半空架版,

疊垛箱筥,分寢兒女”。

今天,我們可以從北宋畫家張擇端的傳世名畫《清明上河圖》中看見北宋的城市格局和房屋分佈。然而在這些繁榮景象的背後是像陶榖所寫的,很多平民百姓由於房子太小,非常侷促,以致只能在房

子的天花板和地板中間硬生生隔一塊架板,從而多睡幾個人。臥室太小,就把箱子、櫃子什麼的摞起來,讓孩子們躺在上面睡覺。

宋代張仲文寫過一本書,叫作《白獺髓》,裏面就寫了當時江浙一帶買房後成了房奴的百姓,由於手中資金所剩無幾,這些房奴“妻孥皆衣蔽跣足……夜則賃被而居”,意思是說,房奴們太窮了,妻子

兒女衣衫襤褸赤着腳,甚至連被子都買不起,只能去租被子來蓋。

宋代城市買房難的這種情況,即使在後世也沒什麼改善。明代著名書畫家徐渭(徐文長)曾經做過浙閩總督胡宗憲的幕僚,按理說,作爲省部級領導的高級祕書,工資應該還可以,但即使是這樣,徐渭

也買不起房。

一直到明朝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胡宗憲在杭州建成了鎮海樓,讓當時已經四十歲的徐渭寫文紀念此事,徐渭一揮而就寫成《鎮海樓記》。胡宗憲見文大喜,他聽聞徐渭這些年一直買不起房,就把

會計叫來,讓他取銀二百二十兩作爲稿酬,贈予徐渭買房。

只是省城杭州的房子也很貴,所以徐渭用這筆錢在浙江的二線城市紹興城郊買了一套二手別墅。因爲是用稿費買的,所以徐渭特地給別墅取名“酬字堂”,包含着對胡宗憲酬謝的感恩之意。

但是,一如徐渭一般擁有天賦才華,又擁有胡宗憲賞識慷慨贈金的人只是極少數,大部分人在古代的核心城市還是很難買得起房的。

到清朝光緒年間,北京城裏的很多人仍然買不起房,當時有首竹枝詞這樣唱道:“搭得天棚如許闊,不知債負幾多錢?”意思是說,即使買了房,也不知道身後背了多少債啊,一把辛酸淚。




详情2.jpg

编辑推荐蓝色.jpg

1.破解中國人關注了幾千年的家族傳承密碼

家族延續與傳承貫穿整個中國史,也是中國人幾千年來普遍關注的問題。家族如何興盛,歷史如何延續,文化如何傳承,值得每個中國人去了解與思考。

2.真正講透家族的興盛之道與衰亡之因

用38個家族的案例詮釋1個道理,從整個中國歷史的維度上總結家族興衰的規律,真正講清講透傳承之道。

3.以故事爲形式,文本流暢

以歷史故事爲敘述形式,用兼有技巧性和溫度的筆法,在38個精彩的歷史故事中講清抽象的道理,閱讀體驗極爲流暢。

4.頭部歷史自媒體艾公子全新力作

全網5億 閱讀量、粉絲數超500萬的歷史大號“愛歷史”重磅新作,本本暢銷,篇篇好看!

内容简介蓝色.jpg

《傳承:百年家族背後的中國史》是一本講述歷史上著名家族的通俗歷史書。

本書選取了歷史上38個著名家族,這些家族或是綿延百年乃至千年而薪火不絕,或是族中名人輩出顯赫一時。本書通過梳理這些家族各自的由來與興衰經過,敘述各族著名人物的事蹟,解讀這些家族的成功之道。

對於一個家族而言,物質財富的繼承往往只能延續兩三代,而精神文化的傳承卻可以恩澤數代乃至數十代。這些歷史上的著名家族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往往正是因爲他們注重傳承精神文化。本書即是通過一個個家族具體的故事,來講述這些百年家族是如何傳承自己的精神財富的。

作者简介蓝色.jpg

艾公子(原筆名愛君)

公衆號“愛歷史”創作團隊的集體筆名,本書三名作者分別爲鄭煥堅、吳潤凱、陳恩發。其中兩名主創者鄭煥堅、吳潤凱均爲《南方都市報》原高級記者,鄭煥堅系華中科技大學文學碩士,吳潤凱系南京大學歷史學碩士。艾公子團隊目前已出版《一看就停不下來的中國史》《文治帝國》《疑案裏的中國史》《宋詞三百年》等系列暢銷書。

“愛歷史”公衆號自2017年5月創辦以來,堅持深度報道式的歷史寫作模式,聚攏百萬 粉絲,躋身原創歷史類公衆號前三名。曾榮獲2018年度新榜“人文自媒體”、2019年度UC大魚號“U創大獎”、2020年度今日頭條“優質創作者大獎”、2021網易“年度影響力創作者”等稱號。

目录蓝色.jpg

楔子 中國古代家族,憑什麼興盛兩千年?

第一章 開疆拓土:兩漢的功臣與外戚

李廣家族:三代人都被詛咒,細思恐極

帝國牛外戚:兩大家族,影響歷史七十年

扶風馬氏:馬姓中名聲響的一支

東漢神奇家族:兄妹三人,讓世人銘記兩千年

竇氏家族:興衰三百年,十三人封侯

漢朝戰神家族:終結匈奴,馬踏鮮卑

天師家族兩千年

第二章 黃金時代:魏晉至隋唐的門閥家族

三國諸葛家族:各爲其主,盡忠行事

潁川荀氏:一個漢晉豪門的興衰

琅邪王氏:中古豪族傳奇

中古第二豪族,爲何盛極而衰?

桓氏家族:三代人出一個皇帝,僅用一年就敗光了

獨孤家族:南北朝後的贏家

崔氏豪門七百年

中國出宰相多的家族,藏在山西一個小村子裏

南蘭陵蕭氏:一個家族的逆襲史

大唐韋氏家族,差點出了“武則天第二”

杜氏家族九百年:不負於家,亦不負國

第三章 科舉、文化與戰功:宋明清家族傳承

宋朝學霸家族:一門三宰相的祕訣

範氏義莊:一個超越人生與時代的家族故事

真真假假楊家將:一個傳奇家族的真相

大宋將門家族,威震帝國兩百年

王陽明家族興衰史

文徵明家族:蘇州城內的君子世家

沐英家族:統治雲南三百年

張廷玉家族:長居高位,何以不倒?

第四章 從傳統到現代:晚清以來家族的轉型

清朝鉅富家族,終結於1953年

晚清名門傳承:不給子孫留財產,憑什麼興盛兩百年?

左宗棠家族:他帶兵收復了新疆,子孫卻從此遠離政壇

李鴻章家族:功過是非一百年

薩氏家族:海軍世家,精忠報國

一個“失敗”了一百年的家族

張伯苓家族:奮鬥百年,教育救國

牛氣千年的家族:家教很“笨”,爲何卻無比成功?

海寧查家:中國武俠背後的傳奇家族

富了十五代人,蘇州貝家憑什麼?

義寧陳氏:近代以來有文化的家族

參考文獻

前言.jpg

自 序

家族與中國唐朝貞觀十二年(638),當歷時六年的《氏族志》修成,被進呈到唐太宗李世民面前時,李世民勃然大怒。

原來,出身隴西李氏的唐太宗指示修撰《氏族志》,本意是要擡高皇族的尊崇地位,對魏晉南北朝以來根深蒂固的世家大族重新進行洗牌定位,沒想到負責修撰工作的大臣高士廉等人,竟然還是將傳統的山東(指崤山以東)地區的崔、盧、王、鄭等大族列爲等,品級甚至高過皇族隴西李氏。

對此,李世民不無惱火地說:“朕實不解山東四姓爲何自矜,而人間又爲何重之?”

於是,在李世民的怒批下,高士廉等大臣連忙重新修訂《氏族志》,並按照李世民的精神指示,將皇族列爲一等,外戚次之,崔、盧、王、鄭等傳統門閥士族,則被降爲第三等。

不僅如此,新編的《氏族志》還規定,日後世家排名,要以姓氏族人所在的官位品級來確定家族的等級,唐太宗甚至下詔,不準崔、盧、王、鄭等世家大族互相通婚。

儘管如此,在唐代,世家大族的影響力仍然不可小覷,滿朝文武權貴,私底下還是傾心於與傳統的世家大族聯姻通婚。

到了唐文宗時,唐文宗向出身滎陽鄭氏的宰相鄭覃求婚,希望鄭覃能將孫女嫁給當時的皇太子李永,但鄭覃卻委婉拒絕,寧可將孫女嫁給當時僅僅爲九品官員卻出身山東士族的小吏崔皋。

爲此,唐文宗無奈嘆息說:“民間修婚姻,不計官品而上閥閱。我家二百年天子,難道還比不上崔、盧這些世家嗎?”

以上,唐太宗的暴怒和唐文宗的哀嘆,都揭露了唐代社會的一個重要力量的存在,那就是:家族。

在當時的崔、盧、王、鄭等自詡出身“清流”的名門世家看來,隴西李氏儘管當時貴爲皇族,但祖上卻是出身胡人或是胡化的漢人,因此在文化傳統和門閥品級上,他們從內心裏仍然高傲矜持,甚至寧可將自己的兒女嫁給出身士族的九品芝麻官,也不願與皇族攀親,這在今天看來貌似迂腐和不可思議,但卻是唐代社會的真實寫照。

因爲在古代中國,在皇權之外,活躍着一些更爲久遠和深厚的社會元素,那就是:家族的力量。

閱讀中國歷史,“家族”是一個無法忽視的重要概念,實際上,影響中國歷史變量的,除了政治、經濟,在社會變量中,“家族”是一個具有巨大影響力的構成和元素。

如果從《氏族志》的故事引申開來,縱觀歷史可知,中國的家族,主要經歷了四個發展時期。

從西周至春秋時期,中國實行宗法制度,那時,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也是“天下宗主”;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宗法制開始瓦解,個體的家庭與小家族纔開始從宗族中獨立出來。

家族發展進入第二階段後,從兩漢到隋唐時期,家族的典型形式是門閥士族。原先在春秋晚期瓦解分離出來的小家庭、小家族,此時逐漸被以門閥士族爲代表的大家族所代替。歷經漢末和魏晉南北朝的大亂世,小家族需要團結起來,以更大的形式抵禦外力變遷,那時,“一宗近將萬室,煙火連接,比屋而居”。所謂世家大族,也與當時社會久經動盪和講究門閥背景息息相關,儘管在南北朝結束之後,世家大族的力量逐漸被削弱,但他們在隋唐兩代的歷史和社會中,仍然具有巨大的影響力,而前文提到的《氏族志》和宰相鄭覃拒絕唐文宗聯姻的故事,便可以說明當時世家大族的影響力之深刻。

傳統家族的第三次演化,是從宋代開始,延續至元明清時期。在此之前, 從唐代開始實施的科舉制對寒門庶族的提拔,以及皇權的有意壓制與打擊,以及唐朝末期的戰亂和農民戰爭等因素的交替打擊,使得自魏晉南北朝以來,能與皇族共舞的世家大族逐漸瓦解消亡,進入宋代後,由於兩宋倡導文治和實行大規模科舉取士,科舉制的公平選拔,使得大批出身平民階層的子弟得以實現階層流動,並進入國家上層。

於是,從宋代開始,在傳統世家大族瓦解的基礎上,主要以血緣、地域、科舉功名等進行聯結提升的大衆化、世俗化的家族開始崛起,並逐漸形成了今天中國農村社會的家族結構。此後千年,中國的鄉村結構儘管歷經時代動盪和衝擊,卻始終保持穩固,從而成爲中華民族世代相承的底層根基。

因爲,只要有了家族,這個民族的基層血脈就始終存在,不管上層如何變化,都可以依靠基層的家族,重新組合建構起一個新的穩定社會。

19世紀兩次鴉片戰爭之後,中華帝國開啓近代化歷程。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的部分沿海地區率先城市化,這對依靠傳統農業和農村組織起來的家族,形成了新的衝擊。晚清民國崛起的新式家族,例如曾國藩家族、貝聿銘家族、義寧陳氏等,都是在中西交融的時代大背景下,將中華民族的傳統品德,與的國際義理、慈善公益等融而爲一,從而培養出了品學傳家、報效家國的優秀子弟,這一從19世紀中期開始的家族演化,堪稱西周以來三千年中國家族的第四次大演變。

從宏大歷史回到個體本身,在筆者的故鄉廣東潮汕地區,修繕族譜、慎終追遠,是鄉村社會的重要傳統,筆者的祖先在西晉永嘉之亂開始後,從中原河南一路輾轉南下,後來遷徙定居福建莆田,一直到南宋末年,筆者祖先又從福建遷徙到廣東潮汕,沿着河南—江蘇—福建—廣東,一路遷徙走來,歷經1600多年。

每每看到家族的族譜,筆者心中都會生出無限感慨。從西晉迄今的1600多年中,歷經朝代更迭、風雲變幻,先祖們代代傳承,忠實記錄着一個北方家族的遷徙脈絡。如今,筆者父親還在老家房子的門樓背後,特地用一塊石碑鐫刻上四個大字:滎陽世家。

我的家族來自一個我至今尚未去過的遙遠的地方:河南滎陽。我知道,這是先祖們爲了讓我知道家族的源流和脈絡。因爲無論經歷多少代人、多少時間,我們始終都要追思一個問題:

我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

今天的中國社會變遷劇烈,自十九世紀四十年代次鴉片戰爭以來,近二百年來的中國,逐步從農業化,向工業化、現代化演進,傳統以農業爲基礎的家族結構面臨着劇烈的衝擊和解構。根據2021年5月公佈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全國人口達14.1178億人,這其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爲9.0199億人,佔比63.89%;而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爲5.0979億人,佔比36.11%。

中國的城鎮化還在不斷推進。按照歐美國家的經驗,進入到成熟階段,中國的城鎮人口比例甚至有可能達到總人口的80%以上。但是,在從鄉村遷徙到城市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感覺到個體的孤獨與無依。

爲什麼會產生這種感覺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在城市裏,我們離開了傳統熟悉的鄉村和家族,從一個熟人社會進入到一個陌生人社會。這種切換,會讓我們產生不安全感和孤獨感。

在筆者的故鄉廣東潮汕地區,人們會將家族中遷徙到另外一個地方定居下來的代人稱爲一世祖。在今天,數以億計的中國人正在離開傳統的鄉村和家族,遷徙成爲某個城市的一世祖。作爲開枝散葉的代人,我們其實需要爲子孫後代回答好一個問題,這就是文章開頭提到的“我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的靈魂和脈絡之問。

城市化是全世界都在經歷的進程,這個進程不可逆轉。但在城市化的進程中,我們作爲承前啓後的中國人,究竟該爲自己的子孫後代準備好什麼?回答好什麼?

這就是我們寫作《傳承:百年家族背後的中國史》的原因。實際上,幫助自己和後代子孫回顧家族來源與血脈傳承,也是在幫助我們這個民族回答歷史的溯源問題。四大文明古國中,中國是文明不曾斷裂的國家,原因就在於中華民族以家族爲單位,世世代代傳承,即便在歷代的動盪衝擊中,仍保留着文明的薪火,故始終屹立不倒、涅槃重生。

所以,在城市化與全球化的進程中,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我們的家族源

流,並去吸收歷史上的那些家族的傳世智慧,學習他們的爲人處世,學習他們的持家之道。那些仁義禮智信的樸實道理,浸潤在許多家族的家教之中。我們回顧過往和學習先賢家族,也是爲了助力我們自己的家族,助力整個民族不斷開拓創新、繼往開來。

國家、市場和社會,是西方社會運轉的三個重要概念,但在中國,我認爲還要加上一個要素,那就是:家族。

我們從農村走向城市,我們從農業化走向工業化,我們從中國走向全球化。在這個浩瀚的歷史進程中,我想我們對自己的家族、族羣和民族,對過去、現在和未來,對我們的子孫在新的歷史進程中如何重構組織、審視自我,都肩負着不可推卸的責任。那就是,讓家族的薪火和傳世智慧,永生永世地流傳下去。

甚至誇張一點說,未來,假如我們走出地球,走向浩瀚的宇宙,我們仍將追溯自己的來源。作爲浩瀚宇宙中的微渺個體,我們仍需要繼續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

作爲給子孫後代和未來的一個回答,家族,是必不可少的答案之一。

我們秉承着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敬畏,在虔誠恭敬中寫下這本小書,作爲我們流傳給後世的回答。希望無論走到哪裏,我們都莫忘了,自己的家族和出處。

艾公子 鄭煥堅

2021年初夏於廣州

在线试读.jpg

楔子 中國古代家族,憑什麼興盛兩千年?

1

爲了保護一個即將出生的嬰兒,整個曲阜城如臨大敵。

這是1920年2月23日,山東曲阜城裏,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特派的軍隊,包圍了整個曲阜孔府。特派將軍和時任山東省省長屈映光,以及孟子、顏回、曾子三氏奉祀官,都在焦急地等待曲阜孔府裏即將傳出的那一聲嬰兒的啼哭。

3個月前(1919年11月),孔子第七十六代嫡孫、第三十代衍聖公孔令貽(1872—1919)突然在北京病逝,享年47歲。作爲從北宋就開始世襲承封的貴族,“衍聖公”是一個只有孔子的嫡系男性子嗣才能繼承的爵位,但孔令貽生前只有兩個女兒,令人欣慰的是,孔令貽的小妾王氏此時已懷有身孕。

孩子不知是男是女,但如果是男孩兒,按照慣例,他將受封成爲第三十一代衍聖公。

王氏生產在即,爲了防止王氏即將出生的孩子被掉包,北洋政府派出的軍隊和代表緊緊包圍了整個曲阜孔府。在產房,孔府血緣關係近的十二府長輩老太太也親自坐鎮監督,偏偏王氏難產,孔府上下焦慮萬分。

好不容易,嬰兒順利出生。

是個男嬰。

當消息傳開時,整個曲阜震動了。隨後,曲阜全城開始燃放鞭炮,北洋政府也下令在曲阜鳴放13響禮炮,以慶祝“聖裔不輟”。

同年6月,當這位被命名爲孔德成的嬰兒滿百日時,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特地下令,封襁褓中的孔子第七十七代孫孔德成爲襲封第三十一代衍聖公。

這,就是末代衍聖公孔德成。

2

孔德成出生時,孔子家族作爲世界上延續與世襲時間長的貴族世家,已經存在了2000多年。

這是一個超越王朝更替與江山鼎革變遷的世襲貴族。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在東巡郡縣時,特地封孔子的九代孫孔鮒爲魯地文通君,文通君只是名譽稱號,並非祭祀孔子的專門封號,然而這也開了封賞孔子嫡系子孫的先例。

漢高祖時期,劉邦在公元前195年經過魯地,又封孔子的九代孫孔騰(孔鮒之弟)爲“奉祀君”,專事孔子的祭祀事宜。

由於漢代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公元前2世紀,司馬遷在寫作《史記》時,就敏銳地捕捉到了即將在後世發生的文化銳變,因此他將孔子寫入了只有世襲王侯才能入列的“世家”系列,儘管此時距離孔子被封爲“王”,還有千年時間。

到了漢元帝時期,公元前43年,漢元帝又封孔子的十三代孫孔霸爲太師,

並賜爵關內侯,食邑八百戶,號褒成君,以所食邑奉孔子祀,這也是孔子後裔世襲爵位奉祀的開始。

北宋時期,因自唐朝中期以後有軍人割據亂政的傳統,北宋朝廷開始極力推行“崇文抑武”,在此背景下,公元1045年,宋仁宗正式封孔子的四十六代孫孔宗願爲衍聖公。此後,“衍聖公”這一世襲爵位封號歷經北宋、金與南宋、元、明、清、民國,一直延續到第三十一代,也就是末代衍聖公孔德成時,已經承襲了800多年。

宋代時,衍聖公相當於八品官,元代被提升爲三品,明朝初年是一品文官,後又“班列文官之首”,清代還特許衍聖公在紫禁城騎馬,在御道上行走。而歷代衍聖公所居住的衍聖公府(今孔府),更是全國僅次於明清皇宮的府第。作爲世受封爵的貴族世家,孔子嫡系家族的顯赫與尊崇,自古無二。

3

儘管後世地位顯赫,但孔子家族剛開始卻是人丁凋零的。

從孔子開始,孔子家族連續七代單傳,一直到第八代孔謙才生了三個兒子;到東漢章帝劉炟時期(57—88),孔子家族20歲以上的男丁只有60多人,而此時,距離孔子生活時期(前551—前479)已經過去了500多年。

即使到了唐朝末年,定居今天山東曲阜一帶的孔子後裔也只有十戶左右。

但是五代十國後期,孔子後裔數量開始大幅增長,不僅曲阜正統的人丁大增,

就連外遷的人口也逐漸增多。

在孔子家族的傳說中,孔子家族走向旺盛的轉折點,與一宗駭人聽聞的滅族屠殺案有關。

後梁乾化三年(913),恰逢五代十國亂世,作爲孔子家族世襲奴僕後代 的孔末(原姓劉,跟隨孔子家族改姓孔),因孔子後裔所享有的世代榮華富貴眼紅不已,於是帶領暴徒,對在曲阜居住的孔氏家族進行滅門屠殺,此事史稱“孔末亂孔”。當時,孔子的第四十三代嫡孫孔仁玉只有9個月大,由於剛好在外婆家而躲過一劫。

在將孔子嫡系家族滿門屠殺後,孔末開始冒充孔子嫡孫進行招搖撞騙。一直到17年後的後唐明宗長興元年(930),有人將孔末冒充聖裔之事訴諸朝廷,經過覈實,終後唐朝廷將孔末誅殺,17歲的孔仁玉才得以迴歸曲阜孔府,而孔仁玉也因此被稱爲孔氏家族“中興祖”。

儘管史家對於“孔末亂孔”事件的真實性存有爭議,但是孔仁玉振興孔 家,卻是不爭的事實。此後到了元朝前期的孔子五十三代孫時,孔子嫡系後裔子孫已達84人,連同上下幾代共有334人。相比五代十國以前,孔子家族歷經1000多年發展卻始終人丁凋零的局面,從五代十國的第四十三代嫡孫孔仁玉時,孔子家族的人口開始了快速增長。

到了明朝五十七代孫時,孔子家族人丁(不含女性)已超過萬人;清朝乾隆年間,孔子後裔子孫數量突破了10萬;到了民國時期,這一數字增加到56萬;而到當代,孔子後裔子孫已有400多萬,並散居到全球各地,其中光韓國就有孔子後裔7萬多人。

在孔子家族世代居住的山東曲阜,只要追溯三代,幾乎當地每一家都與孔家有着親戚關係,因此曲阜當地有俗語稱“無孔不成席,無孔不成村”。

4

作爲王朝道統和國家意識形態的象徵,孔子家族在亂世中,註定顛沛流離。

北宋靖康之變後,面對南下入侵的女真人,爲了道統的延續,1128年,作爲孔子第四十八代嫡孫的“衍聖公”孔端友帶着孔氏族人,護佑着孔家的“世傳珍寶”——孔子夫婦楷木像及畫像,跟隨宋室一起輾轉南遷到了浙江衢州。

第二年(1129年),宋高宗御批孔端友在衢州興建孔府、孔廟,這也是孔氏南宗的開端。

與此同時,爲了國家道統的正統性,女真人建立的金國則冊封孔端友的同父異母弟弟孔端操爲衍聖公,以主持曲阜孔廟祭祀,這也就是孔氏北宗的開端。從此,孔氏家族開始了南北宗之爭。

在蒙古人攻滅金國和南宋後,孔子家族的南北宗之爭也擺到了忽必烈的面前。當時,忽必烈有意成全本爲嫡系、正統的孔子五十三代嫡孫、南宗的衍聖公孔洙迴歸山東曲阜,解決孔子家族嫡傳的南北宗之爭。但孔洙卻主動表示,孔子南宗當時在浙江衢州已經有五代先祖入葬(第四十八代、四十九代、五十代、五十一代、五十二代),他自己實在不忍心離棄先祖。況且北宗孔氏家族畢竟也是嫡系子孫,在亂世中守護曲阜祖業也勞苦功高,因此他自己願意放棄南宗衍聖公的封號爵位,解決孔子家族跨越百年的南北之爭。

當時,作爲衍聖公所享有的世襲榮華富貴,是天下其他家族所夢寐難求 的,但孔洙卻主動放棄,這讓忽必烈感慨不已,他稱讚孔洙:“寧違榮而不違親,真聖公後也。”

爲了杜絕日後孔子南宗子孫與北宗奪嫡,忽必烈也特地做了安排,命人 專門制定了衢州孔氏南宗家規,張掛在南宗孔氏家廟,聲明作爲孔子北宗的 曲阜子孫襲封千年不易,如孔子南宗子孫妄起爭端,將被“置之重典,永不敘錄”。

5

但作爲與中華民族安危與共、襲封2000多年的特權家族,孔家是否僅僅憑藉作爲孔子子孫的血緣關係,便足以屹立千年不倒?

對於這一點,孔子的家教早已蘊含答案。

孔子在世時,經常潦倒不如意,但他還是教育兒子孔鯉說:“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這就是流傳千古的“詩禮庭訓”。

這一流傳2500多年的祖訓,即使到今天,也仍然是孔氏家族的祖訓和家 教。據孔子後人透露,直到今天,按照孔子家訓改編的對聯“禮樂傳家久,詩書繼世長”仍然是曲阜孔氏家族常用的春聯內容。在孔家後人看來,“學詩學禮”的祖訓,核心是重視教育、禮門義路的家風,孔子的七十六代孫孔令紹則將之簡單表述爲“有文化,守規矩”。

“有文化,守規矩”,這六個字看似簡單,但當一個家族2000多年延續不斷地將其執行到底的時候,它開始迸發出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

秦朝末年,秦始皇“焚書坑儒”,孔子的九代孫孔鮒爲了承擔文化傳續重任,冒險做出了“魯壁藏書”的舉動,將家藏的《論語》《尚書》《孝經》等書,藏於舊宅的牆壁中。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後,孔鮒又跟隨陳勝農民軍抗擊暴秦,終被秦將章邯的軍隊所殺,卒年57歲。

孔鮒雖死,但他留下的存續道統、抗擊暴政的精神,始終鼓勵着孔氏後 人。孔家從西漢開始受封后,更加恪守禮義門風,到了東漢末年,孔子的第二十代孫孔融更是留下了四歲讓梨的佳話。

孔融長大後,恰逢東漢末年宦官專權陷害士人。在“黨錮之禍”的政治危局中,士人張儉遭到通緝,於是便逃到孔家,希望投奔自己的朋友、孔融的哥哥孔褒。張儉到孔家時,恰巧孔褒不在家。正當張儉猶豫去留之際,年僅16歲的孔融看出了危難所在,於是自作主張決定收留、保護張儉。

後來事情敗露,張儉逃走,孔融和孔褒兄弟都被逮捕下獄。宦官審訊兩兄弟時,孔融主動承擔罪責說:“是我自己決定收留張儉,與我哥哥無關。”孔褒則爲弟弟辯護說:“張儉是我的朋友,他是來投奔我的,與弟弟無關,要殺就殺我。”孔融、孔褒的母親聽說後又主動投案說:“我是他們的母親,是我教育無方,所有罪責由我一人承擔。”

爲了拯救這個國家的士人,孔融一家三口爭先求死,這讓當時的人無限感慨唏噓。終,宦官下令殺死了孔褒,並釋放了孔融和孔母。而孔家爲了道義“一門爭死”的故事所表現出的孔家正義耿直的政治品格,也始終流傳後世。

到了元代,孔子的五十二代孫孔治在爲官時就始終“孝友仁厚,公謹廉 明”。孔治在兒子孔思誠出任曲阜縣尹之初,就告誡兒子說:“毋妄怒,輕笞人。邑中長者視之如父兄,幼者撫之如子弟……”

明代初期,孔子的五十七代孫孔訥“爲人嚴謹,天性仁孝”,樂善好施, 對無力婚葬的鄉鄰時常解囊相助。

但也有例外的時候。明朝萬曆十一年(1583),當時的世襲衍聖公孔尚賢在進京朝見時,隨身帶着土特產販賣,又貪圖驛站便利,以致遭到彈劾,遭到“考成法”處治。另外,孔尚賢娶了權相嚴嵩的孫女爲妻,後來嚴嵩倒臺時,孔尚賢也受到了一定拖累。鑑於政治兇險和個人教訓,孔尚賢於是特地立下了《孔氏祖訓箴規》,並提出“崇儒重道,好禮尚德,孔門素爲佩服。爲子孫者,勿嗜利忘義,出入衙門,有虧先德”的家訓。

在歷代先祖不斷總結並身體力行的祖訓家風教育下,孔家,這個沿襲千年的道統象徵,其後人也始終仁義佈施。到了明末紛亂的崇禎十三年(1640), 山東發生災荒,瘟疫肆虐。當時,孔子的六十五代孫孔胤植特地上奏朝廷,請求免除當地糧稅,並出錢物救濟災民,先後“救活”數千人。

在亂世之中,這個象徵道統的家族,也始終心懷天下。

明末清初時,鑑於國家衰亡,孔子六十四代孫孔尚任在千古名著《桃花扇》中,委婉地寫出了一個時代士人的哀愁。他借用劇中人物之口說:“你們不曉得,那些文人名士,都是識時務的俊傑,從三年前俱已出山了。”

儘管不得不在清朝的高壓統治下生活,但孔尚任仍然藉着一杆筆,控訴着亂世的無操守者,表達出對故國明朝的無限哀思。《桃花扇》三易其稿,成書後的第二年,孔尚任就遭到罷官並差點因此被殺。只因他是孔子後人,終才被赦免一死。

到了清代,孔子的六十七代孫孔毓珣擔任四川龍安知府期間,“因俗爲 治,弊去其太甚,邊民安之”。在湖廣地區任職期間,孔毓珣又帶領民衆築堤捍江,因爲他治河有功,民衆特地將堤壩稱爲“孔公堤”。

後來,雍正皇帝在召見孔子七十代孫孔廣棨時感慨說:“至聖先師後裔當存聖賢之心,行聖賢之事,一切秉禮守義,以驕奢爲戒。”

作爲中華帝國道統的象徵,孔家人儘管享受了皇權的特封,但家族卻始 終秉禮守義,不能不說,這也是2000多年來,孔氏家族得以長盛不衰的根本 原因。

6

儘管家族歷經富貴,但特殊的襲封背景,也讓孔家世代謹慎。

對此,孔府前一副金字對聯也道出了關鍵所在:

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

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在這副對聯中,“富”字上面缺了一點,“章”字的一豎一直通到上面。

孔家人對此的解釋是:“富貴無邊,文章通天。”在他們看來,只有秉持“禮樂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的祖訓,家族才能在謹慎剋制中,綿延2000多年而興盛不衰。因爲孔子家族世襲綿延的特權雖然“與國鹹休”,但如果家族自身沒有高尚節制的門風加持,則必將勢危傾覆。

時間來到1924年後,當年,馮玉祥發動軍變,將清朝廢帝溥儀趕出了紫禁城,作爲帝國後象徵的溥儀狼狽出走,這也給了孔氏家族極大的心理震撼。

到了1928年,在族人的商議下,當時年僅9歲(虛歲)的孔德成上書中央政府,請求取消“衍聖公”的封爵。1935年,南京國民政府終作出決議:廢除一切封建爵位,並將“衍聖公”孔德成的爵位改爲“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頭銜;另外將早已沒落多時的孔子南宗、浙江衢州孔子嫡系子孫,任命爲“大成至聖先師南宗奉祀官”。

儘管如此,一生信仰儒家道統的蔣介石,還是對孔德成予以了特殊禮遇。

1935年7月,在孔德成就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的儀式上,國民黨官員陳立夫出面主持,戴季陶監督,蔣介石也出席觀禮。

儘管“衍聖公”的封號不再,但作爲中國道統的象徵,孔德成仍然被賦予了特殊的含義。對此,在當時的亂世中,日本人也居心叵測,並幾次三番試圖誘惑末代衍聖公孔德成前往日本。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當年年底,日軍侵入山東魯南,面對曲阜即將淪陷敵手的危亡局面,爲了搶救作爲中國道統象徵的末代“衍聖公”孔德成,蔣介石特地命令國民黨第二十師師長孫桐萱率兵到曲阜孔府,連夜護送孔德成逃出曲阜。

孔德成離開孔府僅僅幾個小時後,日軍就攻佔了曲阜孔府。

後來,孔德成的堂弟、同爲孔子七十七代裔孫的孔德墉回憶說:“現在看來……若孔德成落入日本人之手,後果不堪設想。起碼會把他綁架至日本,供奉成有名無實的僞聖人。”

孔德成離開曲阜後抵達武漢,隨後發表了抗日宣言。武漢淪陷後,孔德成又跟隨國民政府退往重慶繼續堅持抗戰。蔣介石特地下令在重慶歌樂山爲末代“衍聖公”修建了奉祀官府,並且讓他參加國民黨的參政會。

關於如何對待作爲中華文明象徵的曲阜孔廟,早在日軍進佔曲阜之前,日本東京大學教授高田真治就上書日本軍部說:

“山東作戰,如破壞曲阜古蹟,日本將負破壞世界文化遺蹟的責任。”

爲此,日本軍部特地命令前線部隊避開在曲阜一帶的戰鬥,日軍攻佔山東後,儘管在其他地方犯下滔天罪行,但對曲阜孔廟卻始終畢恭畢敬。

曲阜淪陷期間,當時隨父親孔令煜一起守護孔府的孔德墉回憶說:

“120名日本兵佔領了孔家大院,他們在孔府還算老實、規矩。大院內凡貼上‘內宅,止步’的字樣,若沒上級批示,日本兵一般不敢貿然闖入。

“我接待過一個少將,他不敢坐在我的上邊,只要我坐在上邊的話,他一定會自動地坐在下邊。當官的坐在他的旁邊,其餘的全部都要在外邊站着。”

孔令煜回憶說,日本人長期經受中華文明世澤,也有尊孔傳統。爲此,在曲阜淪陷期間,日本人也將孔府奉若神明,即便是日本軍方組團參觀,也會規規矩矩地排隊。

7

抗戰勝利後,孔德成一度短暫返回曲阜,1949年時代鉅變之際,孔德成又跟隨蔣介石漂洋過海到了臺灣。

作爲遺腹子,孔德成出生前就沒了父親,出生後十幾天,母親又因產褥熱去世。儘管名義上坐享榮華富貴,但一出生就成了孤兒的他,心中的孤苦,或許只有自己才能體味。

他生逢亂世,從民國變故到抗戰漂泊,再到解放戰爭,終流落小島臺 灣,這種個人的特殊身世,加上家族祖訓,也讓他一生謹小慎微。據曾經擔任臺灣防務部門負責人的郝柏村回憶說:“我和孔德成共事五年,我們開會時,沒見他說過一句話。”

但孔德成有自己的個性和堅持。

到了20世紀90年代,山東曲阜當地生產了以“孔府”命名的“孔府家酒”“孔府宴酒”,爲此,家鄉代表團特地到了臺灣拜訪孔德成,並向他獻上了包裝豪華的“孔府家酒”,希望末代“衍聖公”能爲此站臺代言。沒想到性格耿直的孔德成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我們孔家沒有這種酒。”

在臺灣,孔德成儘管名義上擔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國大代表”和臺北故宮博物院終身院長,但他的實際職務,卻是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主要在臺灣大學和輔仁大學講授三禮研究、金文研究和殷周青銅彝器研究等課程。

早在抗戰遷居重慶時就師從著名學者王獻唐的孔德成,年輕時就立下了做一位純粹學人、而不以道統自居的志向,對他來說,出身孔家、身爲末代“衍聖公”雖然是一種特殊的無上榮譽,但若沉迷於此,不僅他個人,整個孔家都將難以適應時代的鉅變。

時代的隔離,讓孔德成自1949年離開大陸後,終身都未再返回故鄉曲阜。

1993年,人在臺灣的孔德成特地寫了一副對聯“風雨一杯酒,江山萬里心”,並託人寄給了在大陸的姐姐孔德懋,委託她去父母的空墳前磕頭燒紙。孔德懋將弟弟孔德成的這副對聯掛在了客廳,每每睹物思人。

2008年,末代“衍聖公”孔德成在臺灣去世,享年89歲。由於孔德成的兒子孔維益已於此前病逝,2009年,“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終由末代“衍聖公”孔德成的嫡孫、孔維益的獨子孔垂長繼承。

此後,原本全職經商的孔垂長,作爲孔子的第七十九代嫡孫開始投入到宣揚儒家文明的事業中來。對於自己特殊的血脈所蘊含的特殊使命,孔垂長說:

“我在成長過程中知道自己有個與生俱來的使命時,內心裏是有些抗拒的,但也只能無奈接受,這就是命運吧。”

而作爲孔子家族血脈的延續,2006年,孔垂長的兒子、孔子第八十代嫡孫在臺灣出生。爲了給這位天賦使命的曾孫取個名字,當時仍然在世的末代“衍聖公”孔德成前後想了一個多月,終給曾孫取名爲孔佑仁。

“佑”是輩分排序;而“仁”,則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要義,也是這個2000多年興盛不衰的聖裔家族,得以福澤綿長的根本內蘊。

8

在大陸,孔子南宗嫡系傳人、孔子第七十五代孫孔祥楷,也於1947年9歲時被當時的國民政府委任爲“大成至聖先師南宗奉祀官”。

1956年,孔祥楷高考後被錄取到西安建築工程學院(今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工程系。大學畢業後,孔祥楷被分配到河北唐山的金礦任技術員。由於長期在偏遠的礦上工作,孔祥楷竟然因此奇蹟般地躲過了歷次政治運動。

後來孔祥楷回憶說:“我能度過大劫,可能得益於我一直做普通人,始終與工人工作、生活在一起。”

歷經坎坷曲折,1993年,浙江衢州市委在經過與孔祥楷工作的中國黃金總公司多次協商後,終將自從1956年後就離開故鄉的“南宗末代奉祀官”孔祥楷迎回故里。

後來,有學者表示,作爲孔子南宗的嫡系傳人,孔祥楷應該將自己作爲孔子“嫡長世系”的身份報告上去,對此孔祥楷則說:“謝謝了!人當有所爲,有所不爲!”

對於去世後落葬臺灣的末代“衍聖公”孔德成,孔德成的堂弟、世界孔子後裔宗親聯誼總會會長孔德墉則表示:“我們的願望是他能夠落葉歸根,葬在曲阜的祖塋孔林內。這裏一直給他預留着墓地。”

同時期的孔祥楷則做了一件事,在修繕位處浙江衢州的孔子南宗家廟時, 對於如何題寫孔子的牌位,有人建議仍然按照舊例寫成“大成至聖先師之神 位”,但孔祥楷卻拒絕了,他說:

“夫子說‘祭神如神在’,可見孔夫子並不認爲有‘神’,連孔夫子都不認爲有神,那他自己會是神嗎?所以,此處牌位不應寫‘神’字。”

從神到人,這個延續2000多年的聖裔家族,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他們也時刻銘記着孔子家族先哲留下的祖訓: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

自我檢點,不扯濫務;

居身簡樸,辛勤勞杵;

一絲一縷,恆念力物;

粗茶淡飯,慎近酒酤;

恪守信義,鄰里互助;

忠厚傳家,苦讀詩書;

振振繩繩,繁我孔族。

時代滄桑鉅變,但他們嚴謹持守的家風,確保了一個特殊的家族得以延續

2000多年而不衰。或許,那些顛撲不破的真理,從來,就是樸實無華的。



详情3.jpg

编辑推荐蓝色.jpg

當夜幕降臨,沒有手機沒有WIFI的古人們真的早早就睡下了嗎?他們真的沒有夜生活?本書通過重新考察考古記錄,並對世界各地的大量案例進行研究,運用各種方法和資源重現了古人的夜晚,對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模式提出了質疑。古人的夜生活真不是你想象的那樣。

一部“夜間考古學”領域具有實驗性質的文集。

北美20多位考古學家的研究成果,涉及舊石器時代的歐洲、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瑪雅文明、古羅馬文明等研究案例。

華盛頓貝爾維尤學院人類學高級副教授南希·貢琳,維多利亞大學人類學教授阿普里爾·諾埃爾傾情編著,《美國考古學期刊》《美國古物》好評推薦。南希·貢琳曾就“古人之夜”的話題在TED發表演講。

本書爲關於人類夜間生活的考古論文彙集,屬於本書中所稱的“夜間考古學”這一主題領域的開創性集中研究。夜晚是人類從古至今存續的一個重要領域,書中收錄的各章引導讀者探索人類在夜晚的各種複雜的含義、行爲和聯繫,涉及的研究方式多樣,主題各異,所觀照的文明和地區豐富而廣泛。20多位北美考古學家結合自身的專業領域,從“夜晚”這一視角入手,將豐富的想象力和紮實的考古學功夫相結合,着重從家庭考古學、平民考古學、景觀考古學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關於“古人之夜”的新的觀點,對古代人類夜間生活情景有了更具兼容性、探索性和開拓性的詮釋。

内容简介蓝色.jpg

誠如利希滕貝格所言,“我們整個歷史僅僅是醒着的人的歷史”,甚少有人研究夜晚。然而,古代的夜晚真是漆黑一片嗎?古人又是如何度過漫漫長夜的呢?

作爲“夜間考古學”領域一部具有實驗性質的文集,本書爲我們呈現了北美20多位考古學家的研究成果,涉及舊石器時代的歐洲、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瑪雅文明、古羅馬文明等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案例。書中闡述了古人的就寢方式,夜間儀式與照明,夜晚的文化意象,星座與建築、夜間生產活動、神話故事之間的聯繫等內容,帶領我們進入古代世界的“夜之國度”,點亮了一直被學者忽視的那片暗夜。

作者简介蓝色.jpg

南希·貢琳(Nancy Gonlin)

美國華盛頓貝爾維尤學院人類學高級副教授,曾參與撰寫《科潘:古瑪雅王國的興衰》。

阿普里爾·諾埃爾(April Nowell)

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人類學教授,考古學家,曾參與撰寫《石器與人類認知進化》。

郭崢棟

1984年生,于波士頓大學考古學系獲得博士學位,畢業後致力考古學相關領域的中英文翻譯工作,包括《文物》雜誌英文版等學術期刊。現居美國紐約長島。

目录蓝色.jpg

插圖目錄

表格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引論

第一章 夜間考古學引論

第二部分:夜景

第二章 舊石器時代晚期夜間的聲景和情感共鳴

第三章 瑪雅古典時期的夜晚:洪都拉斯科潘遺址和薩爾瓦多塞倫遺址

第四章 夜晚是不同的:古代亞利桑那的感官景觀和環境賦使

第五章 “油燈很傷心”:科羅拉多—新墨西哥邊境地區的夜晚、社區和回憶

第三部分:夜空

第六章 安第斯山脈的夜空和早期城市化:形成時期和蒂瓦納科時期的的喀喀湖盆地南部的建築與儀式

第七章 白晝的夜:對比古代和當代瑪雅與印度文明對日全食的反應

第八章 在夜海中:古代波利尼西亞與黑暗

第四部分:夜間儀式和意識形態

第九章 夜月儀式:黑暗和煩冗的儀式對智利馬普切參與儀式者的影響

第十章 夜晚主宰永恆之處:古代瑪雅的暗夜和深邃時間

第十一章 翡翠山遺址、密西西比的女性和月亮

第五部分:點亮暗夜

第十二章 西方的驚人祕密:埃及新王國時期人工照明的轉型

第十三章 點燃午夜的燈油:中世紀早期維京油燈的考古學實驗

第六部分:夜間活動

第十四章 工程成就和後果:夜間工人和印度文明

第十五章 全羅馬都在我臥榻之側:羅馬帝國的夜間生活

第十六章 綠洲中的午夜:阿曼古往今來的農業活動

第十七章 流動的空間和流動的物體: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夜間物質文化,以非洲南部的鐵器時代爲例

第十八章 夜晚帶來的自由:18 世紀和 19 世紀巴哈馬種植園中奴隸的隱私和文化創造力

第七部分:總結夜晚

後記:通往更富有想象力的考古學的一扇傳送門

前言.jpg

前 言

傑瑞·D.摩爾

……上帝稱暗爲夜

——《創世記》1:5

對於《古人之夜》這本書來說,令人驚訝的事實就是此前從未有人撰寫過此類題材。也許我們不必感到驚訝。正如18世紀的科學家格奧爾格·克里斯托夫·利希滕貝格(Georg Christoph Lichtenberg)所說,“我們整個歷史僅僅是醒着的人的歷史”(Ekirch 2005:262),考古學家、人類學家,以及社會歷史學家都忽略了夜間文化(Dewdney 2004; Ekirch 2005; Galinier et al. 2010; Palmer 2000)。本書中的文章作爲“先頭部隊”,進入了人類學家兼隨筆作家洛倫·艾斯利(Loren Eiseley 1971)所提到的“夜之國度”。這項研究的目標並不單一,本書接下來的文章也不能被簡化成枯燥而同質的主題。恰恰相反,讀者會讀到和夜間考古學相關的各種各樣的提問以及可以交叉互補的探討。

在前言中,筆者意在重點介紹本書中常見的一些主題。這些主題反映了多種多樣並且引人入勝的前沿學術探討,從照明技術、觀察日月對創造文化景觀的重要性、複雜夜間本體論(ontology)的存在,到特定的能力、罪過,以及與黑暗相關的各種含義。在討論本書中的各個主題之前,筆者想借助總結前人對於兩個不同社會的夜晚文化的研究——卡拉哈里(Kalahari)的朱/霍安西人(Ju/’hoansi [Wiessner2014])和古典時代晚期到中世紀時期歐洲的修士(Helms 2004),來向讀者傳達一下夜間考古學的內容。這兩個案例研究可以體現本書中的衆多特定主題。這些主題筆者將在後面討論。

帕莉·維斯那(Polly Wiessner 2014)對居住在納米比亞東北部和波茲瓦納西北部的朱/霍安西人白天與夜間的對話進行了有趣的對比研究。1974年,維斯那記錄了174段對話和討論中的信息,每一段的時長都有20至30分鐘,且涉及至少5個成年人。2011至2013年的追加採訪和錄音補充了這些信息(Wiessner 014:14028)。20世紀70年代,儘管朱/霍安西人已經開始在永久性村莊定居,並參與到包括打工、手工藝品銷售、農業,以及申領政府養老金在內的混合經濟活動之中,朱/霍安西人在當時仍然是“流動人口”。朱/霍安西人白天的談話內容由三個“C”主導:“批評(criticism)、抱怨(complaint)和衝突(conflict)”(Wiessner 2014:14029)。“口頭批評、抱怨和衝突(CCC)是生活的調味劑,讓朱/霍安西人可以在一起生活;如果不能通過對話解決問題,人們就起身離開。”(Wiessner 2014:14029)有趣的是,絕大多數的“CCC”交流都是在相關當事人之間直接進行的,並不是在背後抱怨人,除非是針對某些“大人物”,因爲這些人惜字如金的口語表達是“每個人的笑料”(Wiessner 2014:14029)。有兩次,白天的抱怨升級成了用有毒箭頭進行的死亡威脅,不過當事人都受到了控制。

然而,朱/霍安西人夜間談話的語氣和主題都與日間不同:對話中80%以上都是在講故事。維斯那觀察到:“晚餐後,天黑了下來,白天惡劣的情緒變得柔和,興致勃勃的人們聚攏在爐火旁交談,奏樂或跳舞……當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被拋到腦後時,對話的重心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Wiessner 2014:14029)講故事的男男女女詳細敘述“控制着這個幾乎沒有正式教育的小規模社會中整個機構運作”的傳說:關於婚姻的故事;朱/霍安西人和周邊羣體,有時甚至是相距數百公里之外的夥伴之間的非食品物品互換(也被稱爲hxaro交換);以及在昏睡治療師手下體驗的超自然世界之旅。熟練的講故事的人能讓他們的“聽衆震驚得張口結舌,幾欲哭泣,或者笑得滿地打滾;聽衆們的情緒被調整到了相似的情感波長”(Wiessner 2014:14029)。

在另一篇同樣精彩,但是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文章裏,瑪麗·赫姆斯(Mary Helms 2004)探討了古典時代晚期到中世紀早期的西歐基督教修士們在夜間的活動。赫姆斯着重研究了住院修士類修道院:“在這裏,大師和門徒住在一個類似村莊或者社區類型的封閉環境中。”(Helms 2004:177)這些遍佈歐洲的圍牆社區以宗教秩序爲基礎,安置了成千上萬的男女。他們拒絕了塵世的混亂,並有意識地遠離撒旦和肉體的誘惑(Moore 2012:132-134)。赫姆斯寫道:“對於修士而言,從其定義上來說,他們放棄了白天凡塵俗世的膚淺事物,而夜晚精神方面的屬性對他們有特別的吸引力。夜晚給人以深沉的寂靜與安寧,人的思想更容易沉浸到超自然的神祕中去。”暗夜包裹了祈禱儀式,包括在晚上舉行的日課,也被稱爲午夜禱(nocturns)。例如,本篤會修士在一間只點着一根蠟燭的公共休息室內和衣而睡,起牀後整晚會在漆黑一片的教堂內吟唱讚美詩(Helms 2004:183)。

午夜禱的重要性以每晚儀式上吟唱的讚美詩數量爲指標進行衡量。記錄5世紀時日課的文件指出,一個冬夜裏,午夜禱需要詠唱多達18首讚美詩;到了6世紀的時候,在冬日的週六和週日的守夜中,這個數字升到了令人咂舌的99首。這是個讓人精疲力竭的活動。修士們只能睡5到7個小時(取決於不同季節夜晚的長度),然後在凌晨2點起牀詠唱整晚,在精神上爲清晨的來臨做準備。赫姆斯觀察到“午夜禱(有時被稱爲守夜[vigil])是至今爲止長和重要的‘日常’禱告儀式,1每晚都在完全沒有照明,伸手不見五指的教堂裏詠唱,這就是黑暗的證明。實質上它也可以被理解爲,禮拜儀式將修士與初生的、創世前的黑暗相連,這些黑暗發生在《創世記》中描述的創世前和創世中;同時也將修士與神聖的力量相連,這個力量可以被感知到深藏於無盡之處”(Helms 2004:177-178)。這種複雜的夜間儀式涉及拒絕原罪,找尋亞當的純真,以及戰勝死亡等意義。“這些交織在一起的修行目的顯示出在中世紀早期,修士是屬於夜晚的,因爲他們在儀式上探索黑暗展示出的超自然世界;他們也是即將到來的白天的守望者,黑暗只是環境,是背景;對於禮拜儀式來說,黑暗必將被光明消滅和征服。”(Helms 2004:187)

筆者總結了這兩個不同的研究案例,以使讀者對夜間考古學可能會遇到的各種複雜人類行爲有一定的瞭解。一方面,這兩個夜間行爲的例子可以從時間、地點、文化傳統和本體論上相區別,不過它們之間也存在一些吸引人的交叉點:與夜間活動相關的特殊行爲,人們談話的聲音、主題在晝夜之間的變化,以及與黑暗和夜晚相關的豐富的文化聯繫。這兩個案例表明夜間考古學可以給我們帶來哪些啓示,也預示着本書中各位作者提出的激動人心的研究問題。

儘管我們生命中有一半的時間都生活在夜間,但我們的考古研究一直是關於白天的。其實對19世紀歐洲和北美城市中的人工照明重要性感興趣的歷史學家和社會學家在照明技術研究方面已經取得了許多成果(Bowers 1998; Melbin 1987; Nye 1992; Schivelbusch 1988)。希弗爾佈施(Schivelbusch 1988:221)在對19世紀人工照明的研究中指出:“僅僅在黑暗中,人造光創造屬於自己的現實的力量纔會顯現。在黑暗中,光就是生命。”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21世紀,照明技術已經把黑暗變成了一種環境質量,需要像國際暗天協會(International Dark-Sky Association)這樣的組織來保護(參見http://darksky.org/,電子版,2016年9月11日;另見Bogard2013)。

在古代,人工照明技術還很原始,亮度有限,而且經常是多用途的,例如火堆既提供熱量也提供照明。儘管完全理解這些遺物和遺蹟存在一些挑戰,但這些困難也不是不能克服的。相反,我們這些考古學家一直以來對所有類別的夜間問題和遺物視而不見,正如梅根·E.斯特朗(Meghan E. Strong)所說的,當考古學家思考人工照明在埃及新王國時期葬禮上的作用的時候,他們根深蒂固的無動於衷帶來了一種錯誤的想法,認爲調查照明幾乎無法獲得信息(第12章)。

媒体评价蓝色.jpg

本書對我們過往先入爲主的研究提出了質疑。除卻暴露在日光下清晰可見的事物,作者帶領我們探索黑暗,從而拓展了我們與古代世界的感官接觸。

——《美國考古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Archaeology)

這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它以一種既現實又有趣的方式開闢了新的思路……像這樣的書又令考古學變得激動人心了。

 ——《美國古物》(American Antiquity)

本書是對讀者智力上的刺激和啓發。毫無疑問,它還將激發進一步的討論、辯論和研究……

——瑪麗安·多德,愛爾蘭斯萊戈理工學院,《黑暗考古學》一書作者(Marion Dowd,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ligo, Ireland, and author of The Archaeology of Darkness)

本書從家庭考古學、平民考古學、景觀考古學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觀點,對古代人類生活情景有了更豐富的詮釋。

——馬克·梅雷爾,北伊利諾伊大學(Mark Mehrer, 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书摘蓝色.jpg

书摘1.jpg

书摘2.jpg

书摘3.jpg

书摘4.jpg

书摘5.jpg

书摘6.jpg

书摘7.jpg

书摘8.jpg

书摘9.jpg

1608384496965923.jpg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NT$1699
最新訂購
  • 臺中黃**[0998***832]

    5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新竹王**[0966***916]

    25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嘉義吳**[0920***772]

    5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新竹陳**[0920***307]

    5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基隆陳**[0918***481]

    12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基隆鄭**[0966***920]

    半小時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基隆趙**[0978***985]

    2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嘉義方**[0938***488]

    15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高雄吳**[0998***104]

    2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臺北黃**[0933***894]

    4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臺北黃**[0998***733]

    7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臺中黃**[0933***746]

    半小時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桃園錢**[0946***593]

    2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臺北王**[0998***247]

    25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高雄李**[0933***258]

    12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高雄鍾**[0951***578]

    15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臺中柳**[0918***321]

    12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嘉義黃**[0960***513]

    5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臺中錢**[0968***771]

    11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臺北鍾**[0918***210]

    半小時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新竹柳**[0956***719]

    4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臺中周**[0951***708]

    5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臺南朱**[0968***942]

    11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嘉義王**[0956***354]

    2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臺中周**[0933***654]

    5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桃園黃**[0956***529]

    7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基隆朱**[0988***436]

    5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臺中趙**[0932***286]

    15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臺北張**[0998***651]

    4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臺中李**[0956***623]

    5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臺北鍾**[0932***268]

    11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高雄錢**[0951***904]

    15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高雄符**[0938***737]

    2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臺中黃**[0978***225]

    15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新北孫**[0998***773]

    20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臺北仲**[0933***743]

    4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臺北陳**[0968***960]

    11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臺南黃**[0933***949]

    2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新北孫**[0920***490]

    4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新北鄭**[0988***673]

    5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臺中周**[0960***217]

    20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臺中李**[0938***995]

    7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新竹仲**[0988***948]

    半小時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臺中趙**[0933***126]

    11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新北鄭**[0956***640]

    7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臺南錢**[0932***594]

    2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嘉義方**[0966***477]

    半小時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新竹方**[0933***398]

    12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新北王**[0918***149]

    2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臺南吳**[0920***180]

    12分鐘前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您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