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真篇】
編輯推薦
○內功心法訓練,捕捉體內功力進境的感覺
○懂勁是推手訓練的覈心,是真正理解太極拳的門檻
○通過大量的接觸性訓練,準確掌握太極拳的技擊原理
○器械訓練,具有超越器械本身的內功意義
作者簡介
趙澤仁,自幼習武,技藝出眾。 1967年起,從學於武學大師王培生(印誠)先生之開門大弟子駱舒煥老師,並被駱師推薦到王培生師爺家中深造,被王培生師爺視為再傳弟子中的佼佼者,口傳心授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及各類器械與氣功等,為印誠功法第三代、吳式太極拳以及八卦掌第六代傳人。
他遵循王培生所宣導的“真東西必須能當場試驗”,面對各種挑戰從容應對,被美國、歐洲等多家武術團體聘為高級顧問。 2016年、2019年,兩次應邀赴美國多個都市巡迴講學,以其精湛的技藝,贏得了極高的聲譽。
張雲,少時學習少林拳,1974年經趙澤仁師兄介紹,師從駱舒煥先生系統學習吳式太極拳,並經駱先生推薦,至王培生師爺家中深造近30年,為印誠功法第三代、吳式太極拳以及八卦掌第六代傳人。
移居美國後,常年傳授中國傳統武術。 1993年受王培生師爺委託,在美國成立“印誠功法研究會北美總會”。 出版《中國劍法藝術——太極劍教程》《太極刀全書》《太極拳譜——翻譯解釋與曆史文化評注》等專著,並在《太極拳》《亞洲武術》《中國武術》《內家拳》《武魂·太極》等武術雜誌上發錶文章二十餘篇。 入選《中國當代武林名人志》。
目錄
章太極拳中階訓練之器械訓練
傳統器械與拳術的關係
從戰爭兵器到武術器械
器械與拳術在傳統武術中的角色轉換
實戰中器械對科技的高要求
器械與拳術在傳統訓練中相互影響
太極拳與太極器械
太極拳原理在器械中的應用
器械訓練在太極拳整體訓練中的作用
太極刀基礎訓練
太極刀的基本形制
握刀方法
把比特
基本刀法
太極刀法的特點
套路訓練
太極劍基礎訓練
劍與太極劍
太極劍的基本形制
握劍方法
劍把
劍訣與劍法
基本劍法
劍圈
舞劍
太極劍的特點
太極劍的訓練
太極粘杆基礎訓練
太極粘杆
握杆與把比特
涮杆練習
基本科技對練
粘杆的訓練意義
太極槍基礎訓練
槍與太極槍
太極槍法中所使用的槍
太極槍訓練步驟
基本槍法訓練
握槍與持槍勢
督槍
纏戰
攔、拿、紮
太極槍的技術特點
槍術攻防原則
如何安排太極拳的器械訓練
器械的特徵
器械訓練的安排
第二章太極拳高階訓練之拳架訓練
高級階段訓練的內容與方法
拳架訓練
高級內三合
體內動態練習之鬆緊張弛
體內動態練習之意念引導
高級階段的收勢練法
技擊要領
高級階段的應敵狀態
捕捉高級階段的新感覺
高級階段中的虛實分清
先求開展,後求緊湊
拳架中的健身與養生
理論學習
《十三勢行功心法》
《功用歌》
第三章太極拳高階訓練之懂勁訓練
推手訓練的基本內容
懂勁是推手練習的目標
從預設計到因敵變化
從練習到競技
懂勁推手訓練
聽勁
喂勁
問勁
推手與技擊中的神與意
意念與意向的應用
意念轉移
推手中體驗鬆緊張弛
黏走相應
“發勁”與“外勁發放”
發勁的專門練習
拳勢中發勁的注意事項
亂環手
捕手
三組對手練習
定勢推手
周身六球在訓練中的作用
老師在推手練習中的作用
競技推手與比賽
傳統比手或過手
推手比賽
競技推手中常用的發放科技
推手訓練中的問題與誤區
本能反應
手弱
頂牛
僵滯
預設技法
作假
自覺高雅,閉門造車,拒絕交流
學習態度
第四章太極拳高階訓練之刀術訓練
太極雙手刀的練法
握刀管道
太極雙手連環刀
連環刀套路及應用
對刀訓練
太極刀的應用練習
刀對刀練習
刀對槍練習
第五章太極拳高階訓練之劍術訓練
太極劍三十二勢
太極劍三十二勢套路及應用
太極劍套路練習的要點
太極劍對練
太極劍的應用練習
搭劍勢
粘黏劍練習
對劍練習
第六章太極拳高階訓練之粘杆訓練
太極粘杆對練套路之八手粘杆
太極粘杆雙人對練
粘杆對練
對練基本技法
劈杆練習
攔、拿、紮練習
活步對杆練習
------------------------------------------------------------
【躬行篇】
編輯推薦
○幾乎囊括傳統太極拳從理論到實踐的所有問題
○從基本功、拳架、推手到實戰技擊
○明確每一步訓練的目標與道理
○用大量的實踐案例解决“怎麼做”的問題
目錄
DIYI章太極拳的訓練
基本科技理念與訓練方法
太極拳的體用
太極拳的科技理念
太極拳的訓練與修煉
太極拳訓練的階段與層次
科技:自頂向下認識太極拳
功夫:自底向上追求境界
太極拳拳架的發展演變
太極拳拳架的演變
吳式太極拳與全佑
北京吳式太極拳與王茂齋
楊禹廷與吳式太極拳八十三勢
王培生與吳式太極拳三十七勢
拳架訓練的目的與作用
拳架訓練的目的
拳架的基礎作用
拳架的技擊作用
拳架的健身作用
拳架的藝術享受
拳架訓練中的基本要素
形體動作
盤架子時的意念
呼吸
氣感
狀態
拳架中的健身養生
藝無止境
推手訓練的目的與作用
太極拳技擊所追求的目的
原理:改變先天自然之能
推手訓練的形式與要點
推手訓練的要求
未懂勁時的困惑
懂勁後的品位
推手訓練的健身作用
推手訓練的基本步驟
定勢推手練習
懂勁推手練習
競技推手
實戰技擊訓練
技擊訓練的內容與目標
技擊訓練的步驟與方法
輔助功法訓練
樁功
動功
松功
圈功
器械
太極拳訓練的基本原則
太極拳的技擊科技層次
太極拳訓練的內容與步驟
分階段訓練的重要意義
訓練中的量化標準
理論學習是掌握太極拳的關鍵
用功與身心的改變
細節與整體的關係决定功夫
太極拳訓練中的難點
太極拳訓練的科學基礎
傳統太極拳教學訓練中的問題
傳統教學中的問題
傳統訓練中的問題
太極拳的訓練綱要
學
練
悟
養
第二章太極拳初階訓練之基本功法
概述
基本功法
基本體能訓練
抻筋拔骨十三勢
基本武術技能訓練
太極拳訓練中的衝突
基本功法中的動作要領
手型與手法
步幅、步型、步法
身法:中正與四平
身法:基礎九要
常見錯誤
第三章太極拳初階訓練之拳架訓練
概述
拳架訓練
袖珍太極拳
動作解析
運動狀態
整體感受
如何練好拳架
拳架練習中的誤解與錯誤
再論全身協調的五個要領
理論學習
十三勢歌
心會論
周身大用論
輔助訓練
樁功
松功
圈功
第四章太極拳中階訓練之拳架訓練
概述
拳架中的外三合訓練
外三合訓練
練習方法
外三合練習中的靈活性
內三合訓練與周身六合
內三合訓練
內三合練習方法
周身六合
周身六合練習方法
拳架中的技擊訓練
基本八法訓練
拳架中的技擊方法
盤架子中的感受
拳架訓練中的要點
理論學習
輔助訓練
樁功
采氣功
張弛功
第五章太極拳中階訓練之推手訓練
定勢推手訓練
粘黏勁的訓練
單手定步推手:平圓、立圓
雙手定步推手:平圓、立圓、纏手、折疊插肋
雙手定步推手:四正
雙手活步推手:四正
雙手活步推手:大捋
輔助訓練
動功
圈功
理論學習
打手歌·又曰
八字歌
十六關要論
------------------------------------------------------------
【承道篇】
編輯推薦
○從獨特的應用場景解釋王宗嶽《太極拳論》
○太極拳技擊應敵的基礎訓練
○豐富的科技照片、圖解、視頻
○《宋氏家傳太極功源流支派論》原始善本出世
目錄
章太極拳概說
太極拳的本質
太極拳的定義
長拳與十三勢
中國傳統武術的發展
外家拳與內家拳的起源
外家拳與內家拳之爭
太極拳是中國武術發展的境界
太極拳或內家拳與其他拳法的區別
太極拳與其他內家拳之异同
太極拳在武術技擊方面的追求
太極拳在武術技擊方面的特殊性
從武術技擊的基本原理看太極拳是武術發展的境界
太極拳與健身養生
中國的傳統養生學
太極拳是對傳統氣功、養生功、中醫學的繼承發展
太極拳的健身作用
太極拳與求道
形而上者謂之道,藝術與科技
太極拳中追求的道
第二章太極拳的理論基礎以及在拳理中的應用
太極拳的理論基礎
道家的基本思想
道家與道教
太極陰陽哲理
五行
易經與八卦
儒、釋、兵等思想精髓
傳統養生學與中醫學中對於人體的認識
論太極拳之理論先行
傳統哲學理論在太極拳中的應用
反者道之動與先天自然之能,强化與改變
弱者道之用,處弱與以柔克剛
有無相生
無為與無不為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以靜制動與後發制人
不爭與舍己從人
專氣致柔,以柔克剛,以弱勝強
陰陽辯證與黏走相應
中正與無過不及
知己知彼與感知運動
無法與因敵變化
八卦、五行與十三勢
天干地支與六合六沖
無形無象,應物自然
傳統哲學對武術發展的指導意義
第三章太極拳的拳理
太極拳拳理與科技的理論綱要
傳統太極拳譜、拳論簡評
王宗嶽《太極拳論》評注
《太極拳論》的整體結構分析
《太極拳論》是太極拳的本質標準
太極拳理論的繼承與發展
太極陰陽變化之辯證哲理是太極拳拳理拳法的基礎
太極拳拳法中的陰陽
動靜
虛實
剛柔
吞吐與開合
張弛
主動與被動
轉換與差异
太極陰陽圈
懂勁是太極拳理拳法的覈心
內功中的基本概念
太極拳的內功
太極拳中內功的難點
太極拳中的心理學
神與意
氣
呼吸與息
精氣神與丹田
太極拳拳理的重要意義
第四章太極拳的技擊原理
太極拳技擊技法總則
道家思想指導下的武術技擊發展
太極陰陽哲理指導下的技擊技法原則
引進落空
牽動四兩撥千斤
借力打力
以逸待勞
得機得勢
用意不用力
“用意不用力”中的意與力
用意念引導訓練:拳架、樁功
用意念指導推手與技擊,意念刺激性訓練
技擊中的意念
懂勁與雙重之病
何為雙重
理解雙重、克服雙重是學習太極拳過程中關鍵的一步
基本狀態:輕重浮沉
練太極拳的狀態:輕重浮沉
輕重浮沉的轉換
基本技法:粘黏連隨
粘黏連隨
頂匾丟抗
粘黏連隨之應用
舍己從人
太極拳中的快與慢
太極拳技擊科技的完整過程
聽、引、化、拿、發
聽、引、化、拿、發中的太極之理
技擊應用中的科技問題
技擊科技中的內外相合
太極拳技擊的應敵狀態
太極拳的技擊
第五章太極拳技擊科技的基礎
身體運動能力的外與內
基本體能
基本身法
外三合
內三合
周身相合
節節貫串
形與意
松與保持放鬆狀態的能力
松的本質
松的意義:自身有松靈之感,對手摸著是松柔、是空
松沉—松淨,松輕—松空,松靈—鼓蕩—松柔
松與緊
松與整
松與弱
松中的掤勁
保持放鬆的狀態
中——維護平衡穩定的能力
平衡問題
中正、中定與中心線
守中與爭中
中氣
根
氣的感應與控制應用能力
氣的感應
氣的控制
氣的應用
感知能力
太極拳與感知運動
感知的運用
感知的訓練
力與勁——勁的使用能力
力與勁
力轉化為勁
外勁與內勁
蓄勁與發勁
太極拳中的三十六種勁
太極拳技擊的能力基礎
------------------------------------------------------------
【誠修篇】
編輯推薦
○實戰技擊,*階段訓練的覈心與昇華
○量敵、捕手、控制,重現真實應敵的具體方法
○拳與槍的糅合,追求“階及神明”的階梯
○回歸“說手”,分享大量切身經驗的拳學講記
目錄
章太極拳訓練概述及拳架與推手訓練
太極拳訓練的階段
中國傳統武術中的技擊
技擊的有效性與境界
綜合技擊能力
傳統武術技擊與搏擊比賽的同异
技擊科技的層次
再論太極拳的技擊特點
傳統拳論對太極拳技擊狀態的描述
太極拳技擊科技的基本思想
效果與效率
有法與無法
太極拳技擊狀態中的感受與體會
太極拳的境界
太極拳階段的訓練內容與方法
拳架訓練的方法
推手訓練與實戰技擊
推手是實戰技擊的訓練手段
推手也是技擊
競技推手與實戰技擊的關係
推手訓練
“授秘歌”解說
第二章太極拳訓練之實戰技擊訓練
實戰技擊訓練
實戰技擊訓練中的有法與無法
量敵
捕手,接觸點
捕手練習方法
捕手與跟進
控制
發與打
技擊中的手、眼、身法、步
應敵時的心理
實戰訓練與實戰經驗
太極拳中的實戰技擊與打法
技擊時的基本狀態
技擊中的基本技法原則
實戰技擊中的科技要領
實戰技擊中的戰略戰術
實戰技擊中的打法要訣
實戰技擊中的打擊與勁力
實戰技擊中的操手
打法中的反與忌
太極拳中的打法訓練
太極拳中幾種常用打法的練習
太極拳的實戰技擊能力
第三章太極拳訓練之槍術訓練
太極槍二十四勢
太極槍二十四勢套路與技法應用
太極槍套路練習中的要點
對紮練習
預備式
定步對紮
活步對紮
槍法實戰
槍法的基本原則
太極槍法在實戰中的原則
太極槍的追求
第四章說手——太極拳訓練中的一些體會
太極拳大綱
中國武術發展綱要
太極拳的理論
太極拳的實踐
太極拳的訓練
太極拳訓練是對人體的全面改造
太極拳的功效
太極拳的修煉
太極拳的境界
太極文化與太極拳
學習太極拳的目的
拳架辨證
基礎與科技的關係
練拳過程中的正確感覺
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
盤架時是否應該在形體上做到虛實分清
虛實轉換中的要點
虛實轉換練習
盤低架子的利與弊
快架子的意義
競賽套路無法獲得真實的太極拳功夫
“拳打萬遍理自通”
“低頭猫腰”——“高”還是“不高”
花架子與套路中的拳勢
搭手要義
推手的要點
推手需要進入狀態
推手中能力、技術與技巧之間的關係
……
第五章藝無止境——太極拳的修煉
從訓練到修煉
太極拳的修煉
傳統文化之傳承
後記:太極拳的昨天、今天與明天
新竹趙**[0986***408]
12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臺北柳**[0966***433]
11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桃園鄭**[0978***820]
12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臺北孫**[0956***508]
12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高雄趙**[0968***651]
25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臺南吳**[0998***191]
20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桃園符**[0920***281]
11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桃園鍾**[0968***300]
20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高雄吳**[0946***889]
11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新北柳**[0951***843]
4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臺南謝**[0956***348]
4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臺南楊**[0968***526]
15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高雄吳**[0960***110]
20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嘉義周**[0920***541]
25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高雄錢**[0978***119]
15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臺北周**[0933***568]
5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臺北仲**[0932***503]
11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臺北鄭**[0933***269]
25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嘉義孫**[0988***161]
半小時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新竹王**[0920***610]
2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桃園符**[0946***565]
半小時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臺中柳**[0986***676]
5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基隆楊**[0951***496]
20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桃園鄭**[0960***330]
4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臺北鄭**[0968***558]
25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基隆王**[0938***247]
5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臺北陳**[0986***696]
半小時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桃園錢**[0966***903]
半小時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桃園黃**[0960***700]
12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新北張**[0978***130]
7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臺北符**[0978***896]
4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桃園方**[0938***336]
11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臺中鄭**[0932***332]
25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臺中李**[0986***159]
5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新竹符**[0968***337]
11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高雄符**[0932***878]
25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桃園符**[0988***190]
12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高雄柳**[0966***922]
4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臺中張**[0986***120]
5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基隆仲**[0956***552]
25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新北李**[0918***899]
4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基隆王**[0938***326]
11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臺中劉**[0932***462]
半小時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高雄仲**[0956***489]
12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新竹周**[0951***677]
20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新竹方**[0966***644]
12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嘉義謝**[0920***421]
15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臺北鄭**[0966***277]
2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高雄趙**[0938***581]
5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
新北趙**[0938***115]
5分鐘前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 - 太極拳靜思錄—【述真篇】+【躬行篇】+【承道篇】+【誠修篇】(四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