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持7-11 全家超商取貨 貨到付款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NT$1980NT$2500

100多個關鍵時刻,把握「文學」遭遇「歷史」的精彩瞬間。


1636422120320877.jpg

详情-01.jpg

编辑推荐


★ 100多個關鍵時刻,把握「文學」遭遇「歷史」的精彩瞬間——


林語堂怎樣發明中文打字機而且提交了專利申請?奧登如何採訪中國戰場並成為西南聯大學生的新詩神?海子為何「面朝大海」?鄧麗君何日「君」再來……除了我們熟知的文類外,《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還涵蓋更多形式,從總統演講、流行歌詞、照片、電影、政論到家書等等。中國現代文學的興起,原本就是一個內與外、古與今、雅與俗交錯的現象。


★ 不僅有中文系名家撰稿,還有極富想像力的作家助陣——


莫言為何捍衛長篇小說的尊嚴?王安憶如何遙念母親茹志鵑寫作生涯的三個關鍵挑戰?韓瑞悼念酷兒作家邱妙津一文,可以從任何一個段落進入文本?……本書鼓勵撰稿者——尤其極富想像力的作家們,王蒙、余華、朱天心、董啟章等——選擇最得心應手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歷史「感」。


★ 更長的時間,從1635年到2066年——


1635年,晚明文人楊廷筠、友人艾儒略如何「文學」新詮?同時,文學史的時間也投向未來。按科幻作家韓松的說法,2066年火星人佔領地球,繼之以人工智慧席捲宇宙,人類文明隕滅,有如滄海一粟。《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將一個多世紀以來的文學地圖擴展到幻想的空間。形式新穎,新見迭出,蔚為大觀。


★ 更大的空間,宏闊深遠——


清末女性主義先驅秋瑾東渡日本後,思想如何發展?單士厘隨夫出使各國,如何首開女性世界遊記書寫先河?作家三毛則在20世紀70年代來到西非撒哈拉沙漠,如何成就名噪一時的異國書寫?時空的「互緣共構」,文化的「交錯互動」,「文」與媒介衍生,文學與地理版圖想像,本書超過一半的篇幅都直接、間接觸及旅行和跨國、跨文化現象,闡釋「世界中」的中國文學不同層次的意義。


★ 裝幀設計,出自「中國最美的書」評委手筆——


從英文版到中文簡體字版,新增10篇,王德威主編親自打磨多年的集大成之作。北京大學中文系陳平原教授書名題字。精裝,封面水瑟紙,簡潔大方,庄華並重,又有書卷氣,上冊書衣珀灰色,下冊書衣紳灰色,書名專金印刷,有金屬效果,裱封則是秋棕色。內頁白度柔和,保護視力,且順紋,翻閱時較舒服,可接近180度打開。


内容简介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以一百多個關鍵時刻為切入點,整部文學史起自1635年晚明文人楊廷筠(1562—1627)、友人艾儒略(1582—1649)等的「文學」新詮,止於當代作家韓松(1965— )所幻想的2066年西行漫記「火星照耀美國」。


在這「漫長的現代」過程里,中國文學經歷劇烈變動,發展出極為豐富的內容與形式。


本書希望所展現的中國文學現象猶如星羅棋布,一方面閃爍著特別的歷史時刻和文學奇才,一方面又形成可以識別的星象坐標,從而讓文學、歷史的關聯性彰顯出來。


「何為文學史」?「文學史何為」?這是一部在「世界中」的中國現代文學史。我們期望向世界讀者呈現中國文學現代性之一端,同時反思目前文學史書寫、閱讀、教學的局限與可能。


精彩书评


★ 錢理群(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中國現代文學史需要不斷「重寫」。這既是因為不同時代的歷史進程、文化潮流與學術範式帶來不同的問題意識與美學趣味,更由於中國現代文學本身包含了異常豐富的資源、價值、經驗,以及「豐富的痛苦」。這也就意味著任何從單一立場與視野講述的中國現代文學史的故事都將有其限制與缺憾。王德威先生在學界耕耘數十年,以對於「中國文學」的「現代性」問題的開放思考與精彩辨證而著稱,貢獻了諸多具有學術價值的新論題與新論域。他邀集海內外一百餘位學者共同完成的這部《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是其文學觀與歷史觀的一次集中彰顯,是對於從1922年胡適的《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開啟的百年中國現代文學史書寫傳統的新推進與新發展,必將豐富我們對於中國現代文學乃至現代中國的理解。


★ 洪子誠(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重新定義「中國」、「現代」與「文學」的努力,具有「革命性」意義,是一部「發凡起例」的著作。無論是將「華語/中文」寫作納入論述的雄心,還是把「文學」概念迴向至中國傳統「文」的觀念的大膽嘗試,都大大拓展了文學的邊界,從理論與實踐——不僅是文學史寫作實踐,更為重要的是文學寫作實踐——兩個層面上做出了積極探索。這部文學史帶給我們的思考無疑是積極的、建設性的。


★ 陳平原(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王德威主編的《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刊行,以近乎編年紀事的形式,呈現中國現代文學諸多重要的歷史時刻、人物事件以及思想命題,繁花似錦,異彩紛呈,書會很好看……從「小說中國」到「抒情傳統」,再到文學史寫作、中國文論重建,王德威一路走來,步步蓮花。我相信,憑藉豐厚學養及過人的勤奮,王德威能完成此宏大計劃,故翹首以待。


★ 陳曉明(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此番王德威教授如此費心費力十多年,統領海內外學人一百多人,完成這部曠世之作,其「重寫」中國現代文學史的勇氣和決心,其把握歷史的廣度和深度,當能體會到德威先生的那種堅忍不拔的精神。這部文學史把文學與歷史、與思想史如此緊密地糅合在一起來探究,其發現有如把過去所埋藏或遺忘的意義,因「此時此刻」的閱讀書寫,顯現出「史料/始料未及」的時間縱深和物質性,其思考的積極意義不言而喻。


★ 陳思和(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王德威先生跳出了海外漢學以「現代性」為核心敘述的視域,構成了以「世界中」為核心敘述的文學史觀,使這部文學史在時空上獲得了大幅度的擴張。把文學現象還原給世界本原,讓無數文學細節在自然運行中自在地開啟豐富燦爛的狀態,從而在斑斕浩瀚的文學現象的運動過程中顯現底下的潛流與深層的結構,也許那不一定是所謂的歷史本質,但它要揭示出與未來的文學發展有密切關係的必然性與預見性。


★ 戴燕(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在這個時候,王德威主編的《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出版,既讓人看到他的理想之高和與之相匹配的做事態度的堅韌、方法的周密,又看到他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始終保持開放、精進,這更增加了我對他的敬佩,也相信在這一代人手裡,重寫文學史,不會只停留在一句口號中。


★ 陳子善(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一部從體例到表述都是嶄新的中國現代文學史,一部熔文學(白話與文言)、戲劇、電影、美術、翻譯直至網路文學於一爐的中國現代文學史,一部能夠開拓讀者視野、引發讀者進一步思考的開放式的中國現代文學史。


★ 丁帆(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作為一直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與文學史研究的海外學者,王德威應該是第三代的領軍者,他幾十年來打通了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的壁壘,將百年以降的所有文學史思潮現象和作家作品(哪怕是一個有文學史意義的不起眼的小作家)都納入自己研究的視域中,這是我們大陸學者所難以企及的學術態度。


★ 季進(蘇州大學中文系教授)——


最特別、最豐富、最有趣的當屬王德威主編的《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無可否認,它應該是三十年來海內外文學史重寫的最重要的代表性成果之一。這樣一部充滿主觀性、創新性的文學史,與其說是一部權威信史,不如說它如斧破竹,打開了重返中國現代文學史的無限可能,也生動體現了王德威對中國文學的深厚情懷與自覺承擔,從這個意義上說,不妨也可以視之為王德威的又一部抒情之作。


★ 梅家玲(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突破一般文學史的書寫體例,既能以宏觀視野呈現文學流變,又能以微觀慧眼鑒照特定時刻的文學現象。它為「現代」、「文學」與「史」的內涵與意義帶來具有啟發性的思考面向,也經由跨時代、跨地域對話,為未來的現代文學研究開啟許多新的可能性。


★ 陳國球(台灣清華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


王德威教授主編的《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是創新理念的文學史書寫,參與者有一百多位海內外學者和作家,各以其眼光與文風撰著成近兩百篇的紀事本末體短章,其上卻又有建瓴走坂之勢的文學史觀足以統攝全書。這將會是一本在 「世界文學史學史」上影響深遠的文學史!


★ 黃錦樹(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教授)——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雅俗的界限被打破(羅大佑、崔健、金庸、三毛都是佳例),敘述方式時而正規(以百科辭條的方式),時而戲劇化(現身獨白、現場重建,甚至離題),它以不像文學史的方式展開,帶著一定的虛擬性,明顯地追求不完整性,篇幅浩大而刻意支離破碎,為的大概不是灌輸文學史知識、建構典律,而是企圖刺激讀者思考:到底什麼是文學史?為什麼我們需要文學史?文學史究竟要帶我們去哪裡?


★ 許子東(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


王德威主編的《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這是一種新的文學史的寫法,大文學史,從明朝開始,人多力量大,世界上一百多個學者合起來寫的——從外圍擴展現代文學的概念——話題大大拓展。




★ 新京報(《王德威:我們對於文學史應該做一個重新的反省》)——


由中國人民大學等聯合主辦的「21大學生世界華語文學人物盛典」在京舉辦,首位致敬對象為哈佛大學東亞系暨比較文學系講座教授王德威。從《被壓抑的現代性》中談到的「沒有晚清,何來五四」,到《抒情傳統與中國現代性》中對中國文學「有情」歷史的召喚和重新叩問,再到現在……王德威的研究總能以新的理論構架、新的詮釋方式帶來明確的啟發。


★ 鳳凰文化(《王德威:小說家是講述中國最重要的代言人》)——


作為哈佛大學東亞語言及文明系講座教授的王德威,是海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界繼夏志清、李歐梵之後的第三代領軍人物。他多年來一直側重於文學與歷史的互動研究,曾以一句「沒有晚清,何來五四」提出「被壓抑的現代性」,引起國內學界的重視和討論。其後來提出的「想像中國的方法」亦成為現當代文學研究的新思路。近幾年,王德威又開始積極倡導華語語系文學概念與抒情傳統研究,再次受到學界關注。


★ 聯合早報(《一部「文」的文學史》)——


由哈佛大學王德威教授主編,集合美、歐、亞三大洲學者、作家之力完成的A New Literary History of Modern China(中譯《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2017年春由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作為近年英語學界「重寫中國文學史」風潮的又一嘗試,《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在醞釀過程中即倍受關注。歷時五年籌備,這部厚逾千頁的新著打破常規,採取編年順序,聚焦特定歷史時刻、事件、人物及命題,以點窺面,眾聲喧嘩,呈現自晚明至21世紀中國文學的複雜歷史和多元地貌。


★ 文匯學人(《王德威:重寫文學史,重寫「重寫文學史」》)——


哈佛大學出版社一直在推動一項新編國別文學史計劃,哈佛大學東亞系教授王德威受出版社邀請,主編新的中國現代文學史。根據這一寫作計劃,他強調,文學的問題要回歸到文學史的脈絡中加以討論。與傳統的中國文學史相比,哈佛大學版的中國現代文學史在理念和形式上有了明顯的區別。


★ 《現代中文學刊》雜誌(《何為文學史?文學史何為?》)——


2017年,哈佛大學出版社推出了王德威教授主編的《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引起學界廣泛關注。


★ 《讀書》雜誌(《重寫文學史如何可能》)——


王德威教授主編的《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在海內外學界產生了持續而廣泛的影響。


精彩书摘


【中文版序】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2017年)是哈佛大學出版公司繼法國、德國、美國文學史之後所策劃的第四本文學史。這一文學史系列一方面以宏觀視野呈現國家或文明傳統里的文學流變,另一方面則以微觀視野審視特定時刻里的文學現象。結合兩者的線索是編年順序。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基本依此一編輯方向展開,但實踐過程則自然顯現不同的要求與成果,書中導論已有詳細說明。最重要的是,中國文明源遠流長,「文」「史」「學」三者的互動尤其綿密深邃。中國現當代文學與文學史的思考與書寫範式深受西方影響,久而久之,一切被視為當然。然而,時間來到新世紀,我們必須放大歷史視野,觀察中國文學的變與不變。除了貫串中西資源,更應調和今古和雅俗傳統。據此,以下三點可以作為參照。




(一)體例


一般文學史強調大敘事,以大師、經典、事件作為起承轉合的論述。《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尊重大敘事的歷史觀和權威性,但更關注「文學」遭遇歷史時,所彰顯或遮蔽、想像或記錄的獨特能量。如何自覺地凸顯文學史的「文學」性,以期有別於其他學科的歷史書寫,成為編者的首要挑戰。全書以單篇文章構成,風格包括議論、報道、抒情甚至虛構,題材則從文本文類到人事因緣、生產結構、器物媒介,不一而足。這些文章各擅勝場,反映「何為文學」「 為何文學」的豐富辯證。出版體例每篇文章以2500字(中文譯為4000字)為限,篇首以某一時間作為起發點,標題語則點明該一時間的意義,繼之以文章的正題。如此,每篇文章以小觀大,指向歷史可見和不可見的發展,但各篇文章的書寫體例和全書的編年順序又將所有話題、現象納入時間的恆久律動。


總而言之,本書關心的是如何將中國傳統「文」和「史」的對話重新賦予當代意義。通過重點題材的配置和彈性風格的處理,我希望所展現的中國文學現象猶如星羅棋布,一方面閃爍著特別的歷史時刻和文學奇才,一方面又形成可以識別的星象坐標,從而讓文學、歷史的關聯性彰顯出來。




(二)方法


相對我們對文學史巨細靡遺、面面俱到的期待,《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的疏漏似乎一目了然。這些疏漏固然反映編者與客觀環境的局限,但不妨視其為一種方法的實驗。我沿用了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世界中」(worlding)的觀念,認為世界是一種變化的狀態,一種被召喚、揭示的存在方式。「世界中」的中國現代文學不僅僅意味「中國走向世界」,更是一個意義複雜的、湧現的過程。據此,文學史所投射的巨大空隙成為一種邀請,有待讀者參與,持續填充現實,更新觀念,證成感知開放的狀態。


然而本書所標示的「世界中」觀點卻不必為海德格爾的觀念所限。時至今日,中國文學進入世界後所顯現的常與變,應該促使我們重新省思古典「文」的現代性問題。「文」不是一套封閉的模擬體系而已,而是主體與種種意念、器物、符號、事件相互映照,在時間之流中所呈獻的經驗集合。這一方面,錢鍾書(1910—1998)先生的「管錐學」帶來極大的啟發性。《管錐編》反轉《莊子·秋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的喻意,以無數中西篇章典故碎片,彙集成一股集知識、史觀、詩情為一爐的論述。所謂「史蘊詩心」,由小見大,引譬連類,當今的西方理論未必能夠做出相應的回應。




(三)語境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原本設定的對象為英語世界對中國文化懷抱興趣的讀者。在不同語境下,許多中國文學論述里視為當然的人、事和文本必須「從頭說起」,而西方漢學界所關心的話題和詮釋方法往往又可能在中國學界意料之外。兩者形成的張力,本身就是一個話題。基於此一認知,本書特彆強調中國現代文學交錯互動的現象,所論中文與華語作品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撰稿者遍及中國與世界各地。超過半數的文章直接或間接觸及中外翻譯、傳媒問題,不是偶然。


甚至本書中文版的出現也不妨作為一個翻譯事件看待。西書中譯,難免出現認知與行文落差。作為主編,必須因應語境轉換,對原文語義或不足或冗贅處作出調整伸發。取捨難免見仁見智,但每一決定都經過審慎衡量,務求不違原文要旨。這些客觀考慮外,中譯文本也觸及「文學」「翻譯」的理念和方法:「信達雅」與「硬譯」,知識與修辭,溝通與誤讀……種種可能,都值得繼續思辨。我們對本書中文版的定位,不僅為一般意義的中譯本,更為具有特色的中文本。


本書時空跨度——從晚明、清代、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及廣義華語語系區域——也反映了政治、民族和文化的進程里,「中國」有著不同的定義,至少包含如下可能:作為一個由生存經驗構成的重層歷史積澱,一個文化和知識傳承與流變的過程,一個政治實體,一個「想像共同體」。刻意在本書中尋找國族認同的讀者不必急於對號入座。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中文版的完成,代表兩岸及世界中國文學學者通力合作的成果。作為主編,我感謝參與英文版撰述的155位專家學者;參與中譯的15位學者——王晨、王柯、王曉偉、李浴洋、季劍青、金莉、唐海東、張治、張屏瑾、盧冶、陳抒、陳婧裬、翟猛、劉子凌、黨俊龍;以及參與編校、修訂的五位學者——賴佩暄、黨俊龍、邱怡瑄、沈如瑩、蔡建鑫等。如前所述,為因應中文語境,編者或譯者對部分文章作出必要修訂,謹此向撰文者及讀者說明並致意。必須一提的是,參與翻譯的諸位譯者的學識與譯筆都是一時之選,他們為此書所付出的心力有目共睹。唯英文版原本體例已經十分龐雜,譯者的風格也頗有出入,編輯團隊在不違原作的前提下,必須修訂、潤飾各篇譯文,形成相互呼應的中文文本。如有唐突之處,再次表示歉意及謝意。不論如何,我們共同心愿為呈現一本既具有世界視野,又契合中國情境的文學史。


哈佛出版公司英文版設定本書的讀者為專上程度大眾,風格力求平易可讀。對中文版我們也有類似期待:引起讀者對現代中國文學多元樣貌的興趣,重思「文學」的形式與潛力。本書遵循哈佛出版公司文學史系列編輯體例,所有文章力求明白易讀,全書在行文更為周延的設想下,各篇文章皆經主編做了最終版修訂,並以盡量不列註解為原則,僅提供參考書目。謹就文內所徵引字句,向原作者及出版者致謝。此外,陳平原教授為本書題字,尤增光彩。


為了出版簡體中文版,編輯團隊為此書投注巨大心力,他們的專業知識和文化理想在在令人敬佩。劉秀美、陳婧裬、李浴洋三位教授擔任簡體中文版編修或助理主編工作,盡心竭力,在此一併致謝。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中英文版編輯過程中,有五位資深學者——夏志清(1921—2013)、馬悅然(1924—2019)、韓南(1927—2014)、瓦格納(1941—2019)、黃愛玲(1952—2018)——辭世。他們的研究成果早已成為學界典範,而他們對學術的無我奉獻,正是文學史繼往開來的力量所在。

1608384496965923.jpg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NT$1980
最新訂購
  • 新竹趙**[0932***971]

    25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高雄鍾**[0920***741]

    2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臺北符**[0920***823]

    20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新北孫**[0918***192]

    4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桃園趙**[0988***645]

    11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新竹楊**[0968***549]

    11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臺南王**[0978***196]

    半小時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桃園王**[0960***365]

    2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高雄陳**[0932***992]

    5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新竹符**[0978***853]

    15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嘉義張**[0966***132]

    20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嘉義吳**[0960***131]

    12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新竹柳**[0960***740]

    半小時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基隆劉**[0938***138]

    25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基隆吳**[0968***111]

    7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基隆李**[0918***490]

    半小時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臺北陳**[0951***373]

    11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基隆吳**[0986***168]

    15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臺北趙**[0920***500]

    11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桃園孫**[0918***339]

    12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新北劉**[0920***612]

    20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臺南黃**[0946***944]

    2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高雄仲**[0951***101]

    11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桃園陳**[0951***666]

    12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基隆李**[0960***811]

    20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嘉義仲**[0966***561]

    2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桃園仲**[0932***959]

    2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臺南吳**[0938***971]

    12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新竹陳**[0933***585]

    12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基隆周**[0978***350]

    11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新北鍾**[0938***735]

    20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基隆王**[0956***101]

    12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新竹鍾**[0998***129]

    半小時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臺北劉**[0966***205]

    2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嘉義仲**[0966***347]

    12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臺北劉**[0998***427]

    20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臺北朱**[0920***643]

    11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臺中仲**[0968***641]

    半小時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基隆鄭**[0998***978]

    20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桃園陳**[0932***974]

    25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桃園錢**[0956***484]

    5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嘉義仲**[0918***319]

    5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基隆吳**[0988***937]

    11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臺中仲**[0978***597]

    5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新北鄭**[0933***724]

    11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嘉義陳**[0978***684]

    4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臺中柳**[0938***552]

    半小時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高雄黃**[0932***312]

    25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嘉義陳**[0966***526]

    7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新北陳**[0918***397]

    15分鐘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您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