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7-11 全家超商取貨 貨到付款
抽去虛構的情節,盤點真實的歷史! 《三國英雄記》《三國冷知識》《三國全史》作者 南門太守 全新力作! 《建安十三年》姊妹書全新上市!看南門太守解析東漢王朝的滅亡時刻!
翻開本書,看劉備如何逆風翻盤,看孫權如何伺機而動,看曹操如何由勝而敗!看後漢三國的歷史大轉折與大變局!
《三國英雄記》《三國冷知識》《三國全史》作者 南門太守 全新力作!
將建安十三年發生的事件鉤沉串聯,解讀謎題背後的歷史邏輯,盤點這一年對後世歷史之影響。
本書將建安十三年作為解讀漢末三國歷史的切入口,以八個不同地點分為八章,講述了赤壁之戰、孔融被殺、蔡文姬歸漢、孫權圍攻合肥等多個著名歷史事件,抽去虛構的情節,盤點真實的歷史,將這一年發生的大小事件按時間重新排列,還原這一年的真實狀況,從全新角度解讀謎題背後的歷史邏輯,分析這一年發生的事件對之後歷史的影響。
南門太守,本名陳忠海,文史學者、暢銷書作家,著有《建安二十四年》《三國冷知識》《三國英雄記》《三國英雄記前傳》《細讀三國一百年》《盤三國》《曹操秘史》《曹操》《曹操大傳》《諸葛亮大傳》《曠世雄才劉玄德》《生子當如孫仲謀》《司馬懿》《我是溫侯呂布》《三國全史》《三國往事》 《三國的豪門》《浪花淘盡英雄》《曹操的孫子兵法》《機關》《少年讀三國》《南門太守講經典·三國演義》《南門太守給孩子講資治通鑑》《套牢中國》《解套中國》《晚清中國與日本》《三國的日常生活》《三國的豪門》等。
序言:不經虛構,歷史依舊精彩 /01
第一章 鄴城(一至五月) /01
一、一聲獅吼 /02
二、痛失郭奉孝 /08
三、玄武池練兵 /14
四、愛子與名醫 /20
五、田疇讓封事件 /29
六、才女蔡文姬 /33
第二章 許縣(六月) /43
一、罷三公,任丞相 /44
二、“奉”與“挾 /53
三、名士之死 /61
四、一個伐木工的選擇 /71
五、益州來使 /75
六、遼東的異動 /83
第三章 襄陽(七至九月) /91
一、南征兵團 /92
二、劉表的背疽 /98
三、煩惱的家事 /108
四、劉表讓荊州 /115
五、秘密投降 /125
六、劉備的憤怒 /133
第四章 當陽(九月) /143
一、“兵貴神速” /144
二、激戰長坂 /149
三、脫險之謎 /154
四、徐庶的痛苦選擇 /161
五、誰締造了聯盟 /167
第五章 江陵(九月) /175
一、兩次“屠城” /176
二、大賞 /184
三、賈詡欲言又止 /193
四、張鬆的憤怒 /199
五、兵分兩路 /208
第六章 柴桑(九至十月) /213
一、諸葛亮的激將法 /214
二、一封恐嚇信 /220
三、周瑜算的賬 /224
四、劉備的疑慮 /232
五、諸葛亮的選擇 /237
第七章 赤壁(十至十一月) /241
一、江上遭遇戰 /242
二、火燒烏林 /247
三、敗走華容道 /254
四、一場被“高估”的戰役 /257
五、北路兵團 /262
六、大瘟疫 /267
七、是否“阻礙了歷史進程” /272
第八章 合肥(十二月) /277
一、出擊合肥 /278
二、江陵之戰 /282
三、分享戰果 /287
四、“借荊州”真相 /292
五、周瑜之死 /297
六、劉備進軍江南 /305
七、三分天下 /311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大事記 /317
主要參考書目 /359
不經虛構,三國依舊精彩
南門太守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農曆戊子年,鼠年,公元208 年。
這一年發生了赤壁之戰,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場著名戰役,對歷史走向產生了關鍵性影響,在有可能實現國家統一的時間點,卻拉開了分裂的序幕。圍繞這場戰役,人們有許多熟知的故事:舌戰群儒、借東風、草船借箭、連環計、周瑜打黃蓋、蔣幹盜書、華容道義釋曹操、三氣周瑜等。從黃巾起義到三國歸晉是廣義的三國時期,歷時約一百年,建安十三年雖僅佔百分之一,其間發生的故事卻佔據著人們印像中的三國的很大一部分。
只是,以上這些精彩的故事在真實的歷史中並未發生過:諸葛亮沒有跟張昭等人舌戰群儒,他與張昭有親戚關係,張昭很欣賞諸葛亮,曾向孫權舉薦過他;諸葛亮沒有借東風、草船借箭,赤壁之戰的主要指揮者是周瑜;龐統沒有獻連環計,因為他並不在赤壁現場;周瑜、黃蓋用詐降計和火攻計打敗了曹操,但詐降過中沒有發生過“打黃蓋”事件;蔣幹奉曹操之命策反周瑜,但那是赤壁之戰以後的事情了,也沒有“盜書”的情節;曹操兵敗赤壁,確實走的是華容道,但在那裡沒有遭遇關羽的伏兵;赤壁之戰後不久周瑜就去世了,但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抽去那些精彩的片段再看赤壁之戰,也許會覺得沉悶枯燥,但這確實是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區別。
《戰國策》說“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唐代史學家吳兢在《貞觀政要》中說“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英國詩人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前面三句裡的“史”應該是指真實的歷史,是過去真切發生過的事,而不是經過加工的歷史。
作為一個寬泛概念,“歷史”有著不同的形態:一是“田野裡的歷史”,重大歷史事件發生的舊址、重要歷史設施留下的遺跡、各類歷史文物及其他各類考古發現,它們是“原汁原味”的歷史;二是“史書上的歷史”,一些被大家公認的史書,
是組織歷史學家根據可靠史料編寫的,雖然有組織者、寫作者個人主觀因素在其中,但比較接近真實的歷史;三是“藝術化的歷史”,以歷史為背景創作出來的戲劇、小說、影視劇等都屬於這一類。這三種“歷史”分屬不同門類,各有特點,沒有“高低”之分,但它們的目標和功用是不一樣的,不能混為一談。
在普及歷史知識方面,“藝術化的歷史”功不可沒。人們喜歡三國,喜歡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魯肅、關羽、張飛、趙雲這些人物,記住了建安十三年曾經發生過赤壁之戰,《三國演義》做出了很大貢獻。有人說《三國演義》“七分真實,三分虛構”,但梳理其內容,會發現書中重點描寫刻畫的往往集中於虛構的地方:一開始是桃園三結義,之後是三英戰呂布、三讓徐州,緊接著是過五關、斬六將,後面有三氣周瑜、白帝城託孤、七擒孟獲等,上面這些情節大多數在史書中沒有記載,刪掉這些虛構的文字,僅保留有史可查的部分,大概只剩“三分”了。
離開虛構,歷史就不精彩了嗎?其實,真實的歷史依舊很精彩。以建安十三年為例,除了赤壁之戰這一年還發生過很多事,華佗之死、曹沖之死、孔融之死都在這一年,還有一代才女蔡文姬的歸來,這些事雖不如赤壁之戰知名,但背後也有著很多故事。就赤壁之戰而言,離開那些不存在的故事仍然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細節,這些細節不是刻意創造的,保留了歷史的真實與鮮活,都充滿了趣味。再者,圍繞赤壁之戰還有許多疑問:曹操為什麼急於發動這樣一場戰役?劉備、孫權為什麼堅決不投降?幾萬人真的能打敗幾十萬人嗎?
劉備為什麼“借荊州”?孫權為什麼願意借給他?赤壁之戰阻擋了曹操的統一進程,孫權、劉備、周瑜、諸葛亮等人真的是“歷史罪人”嗎?挖掘細節,解答疑問,將這一年發生的事件鉤沉串聯,依然充滿可讀性。
站在大歷史角度看,建安十三年造成了歷史的轉折。赤壁之戰前,曹操在各方割據勢力中異軍突起,又掌握著漢獻帝和朝廷,有希望完成統一國家的大業,結束自漢靈帝駕崩以來近二十年的分裂割據局面。但一場赤壁之戰使形勢發生逆轉,由“三分荊州”漸至“三分天下”,開啟了之後長達六十年的分裂時期,沒有赤壁之戰,也許這段分裂史有避免的可能。但歷史不容假設,大概這才是歷史的真諦。就孫權、劉備等人而言,他們也渴望國家統一,諸葛亮、周瑜、魯肅分別為他們提出過統一的方案,如同曹操將他們視為統一之前要解決的問題一樣,他們也將曹操視為國家統一的障礙。
建安十三年,天下仍處在群雄混戰階段,曹操集團顯示出統一的優勢,但還不是的選項,孫權、劉備同樣認為打敗曹操也是實現向國家統一邁出的重要一步。中國人重視家庭,除強調孝道與親情外,還強調團圓。中國人對國家也有著同樣的情結,希望天下是統一的而不是分裂的,這不僅是家國情懷的內涵之一,也是其為重要的部分。人們如同渴望家庭團圓一樣渴望國家統一,尤其在每一個分裂時期,呼喚統一、為統一不懈奮鬥幾乎成為那個時代的強音,這一點在漢末三國表現得也非常突出。曹操稱頌“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齊桓公,劉備說“漢室傾頹,奸臣當道。備不量力,欲伸大義於天下”,諸葛亮強調“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他們心中的目標都是國家統一,他們雖然承認分裂是現實,卻不承認分裂是終的結果,他們為國家統一而不懈努力,這種強烈的家國情懷是漢末三國突出的時代精神。
本書將建安十三年作為解讀漢末三國歷史的切入口,抽去虛構的情節,盤點真實的歷史,將這一年發生的大小事件按時間重新排列,還原這一年的真實狀況,解讀謎題背後的歷史邏輯,分析這一年發生的事件對之後歷史的影響。對筆者而言,這是解讀歷史的一種新嘗試,但限於水平,書中難免有不足或錯漏之處,還請讀者朋友們給予批評指正。
《建安二十四年》講述東漢末年建安二十四年(219)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延續《建安十三年》的邏輯結構和語言風格,共十章,用月份串聯起十個地點,以定軍山之戰、漢中爭奪戰、關羽北伐、孫權偷襲荊州等重大事件為核心,通過引用《三國志》《資治通鑑》等古籍史料,詳解東漢王朝滅亡前夕曹操、孫權、劉備三大軍事集團複雜的鬥爭及此消彼漲的局面,還原歷史,解析歷史事件背後的謎團,揭示由漢末向三國鼎立演進的歷史邏輯,清晰、生動地為讀者描述了這充滿“意外”的一年。
南門太守
本名陳忠海,文史學者、暢銷書作家,著有《建安十三年》《三國冷知識》《三國英雄記》《三國英雄記前傳》《細讀三國一百年》《盤三國》《曹操秘史》《曹操》《曹操大傳》《諸葛亮大傳》《曠世雄才劉玄德》《生子當如孫仲謀》《司馬懿》《我是溫侯呂布》《三國全史》《三國往事》《三國的豪門》《浪花淘盡英雄》《曹操的孫子兵法》《機關》《少年讀三國》《南門太守講經典·三國演義》《南門太守給孩子講資治通鑑》《套牢中國》 《解套中國》《晚清中國與日本》《三國的日常生活》等。
序言:東漢王朝的後時刻
第一章 定軍山(一月)
一、秦嶺深處
二、益州總動員
三、關羽接連出擊
四、黃忠的赤刀
五、下辯之戰
第二章 陽平關(二至五月)
一、曹丞相老了
二、夏日賞“雪”
三、趙雲的“空營計”
四、“雞肋”
五、卞王后
第三章 南鄭(六至七月)
一、“上庸三郡”
二、漢中稱王
三、四方將軍
四、魏延的崛起
第四章 公安(七至八月)
一、關羽眼中的“老兵”
二、刮骨療毒
三、戰機突降
四、鬆動的聯盟
第五章 洛陽、鄴縣和樊城(八至閏十月)
一、“威震華夏”
二、不被原諒的於禁
三、魏諷謀反事件
四、重遊故地
五、沉醉不醒的曹植
六、徐晃的“破湯罐”
第六章 建業(九至閏十月)
一、孫權的兩難選擇
二、關羽的傲慢
三、示好與示弱
四、陸遜走上前台
第七章 南郡(十一月)
一、“湘關取米”風波
二、“白衣渡江”
三、降將何其多
四、呂蒙的心理戰
第八章 臨沮(十二月)
一、敗走麥城
二、命喪臨沮
三、馬超該不該負責
四、關羽北伐再思考
五、失荊州並非“大意”
六、馬與刀的傳說
第九章 成都(十二月)
一、廖化“千里走單騎”
二、劉備的怒火
三、劉封該不該殺
四、有沒有“借刀殺人”
第十章 公安(十二月)
一、呂蒙之死
二、給曹操送去“火爐”
三、本志不移
四、魏王曹操病逝
五、東漢王朝結束
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大事記
主要參考書目
三國群雄中,性格頑強的莫過於劉備了。劉備此時五十七歲,之前經歷過無數次失敗,有時還敗得很慘,史書記載的“棄妻子”至少就有四次。但是,憑藉頑強的毅力,劉備終都渡過了難關。所以劉備是不會輕易認輸的,何況漢中對他而言又有如此重要的戰略地位。
為了這次北征漢中,劉備還付出了巨大代價。那是在劉備奪取成都後不久,孫權突然發難,重提當年“借荊州”的事,要求歸還荊州。孫權當初為維護孫劉聯盟,將荊州地區的半個南郡借給了劉備,之後念念不忘,多次討要。劉備先找藉口說等奪取了益州再還荊州,沒想到益州很快就奪下了,孫權趕緊來催要。劉備又找了個藉口,說等奪取了漢中再還荊州。孫權大怒,親自趕往荊州的陸口(今湖北省赤壁市陸水
湖出長江口),派呂蒙率兵進入荊州南部的幾個郡,那裡是劉備的勢力範圍。劉備不敢怠慢,也親自由成都來到荊州的公安,指揮關羽迎戰。眼看一場大戰將要爆發,幸好魯肅這時還沒有死,作為孫劉聯盟的堅定支持者,他親赴益陽,約關羽相見。二人在益陽城外上演了一場“單刀會”,終和平解決了這件事。雙方達成協議:以湘水及其延長線為界將荊州一分為二,以東的長沙郡、江夏郡、桂陽郡歸孫權,以西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歸劉備。當初孫權讓出的地盤僅是半個南郡而已,如今卻拿回來差不多三個郡,劉備顯然吃了大虧。劉備之所以肯讓步,原因正是漢中。曹操在漢中得手,劉備的心思已經不在荊州了,他擔心不能拿下漢中的話益州的安全將無法保障。 《三國志 · 吳主傳》記載:
會備到公安,使關羽將三萬兵至益陽,權乃召蒙等使還助肅。蒙使人誘普,普降,盡得三郡將守。因引軍還,與孫皎、潘璋並魯肅兵並進,拒羽於益陽。未戰,會曹公入漢中,備懼失益州,使使求和。權令諸葛瑾報,更尋盟好。遂分荊州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屬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屬備。
不算此次出兵漢中所付出的代價,單就荊州被“割讓”出去的大片土地就足以讓劉備心痛,哪能輕易撤兵呢?劉備急忙寫信給留守在成都的諸葛亮,要求想辦法補充兵員。 《三國志 · 楊洪傳》記載:“先主爭漢中,急書發兵。”
其實,劉備把能帶的兵馬基本上都帶來了,諸葛亮手裡實在沒什麼富餘的了。劉備率主力北上後,益州境內也不平靜,馬秦、高勝等人聚眾數万在郪縣叛亂,幸虧犍為郡太守李嚴憑藉五千“郡士”把他們打敗,斬殺了馬秦、高勝。所謂“郡士”,是類似於民團的地方武裝。那邊剛平定,越巂郡的夷人又圍攻新道縣,李嚴馳往救援,又把他們打敗。劉備現在要求增兵,這使得諸葛亮倍感壓力。劉備和法正都不在成都,諸葛亮總管後方事務,他現在重要的工作就是想盡一切辦法既保持局面穩定,又及時徵調糧草,做好前線的後勤供應。幸好諸葛亮手下也有一批能幹的人,協助他把事情處理得井井有條,剛剛提拔的益州從事楊洪逐漸引起諸葛亮的注意,遇到問題諸葛亮喜歡找他商量。 《三國志· 楊洪傳》記載,楊洪主張應堅決支持漢中前線:“漢中則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也。方今之事,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發兵何疑?”
臺北周**[0918***874]
11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臺中李**[0946***508]
7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桃園楊**[0938***872]
7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臺北陳**[0920***390]
20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臺北孫**[0933***581]
2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高雄趙**[0938***694]
25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臺南鍾**[0918***195]
15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臺南黃**[0960***573]
4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高雄趙**[0986***933]
12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臺南柳**[0966***169]
25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臺中朱**[0933***107]
11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基隆仲**[0968***501]
11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嘉義楊**[0956***986]
12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基隆鄭**[0918***700]
7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嘉義張**[0986***356]
25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高雄謝**[0998***707]
11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臺中周**[0920***322]
20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嘉義鄭**[0951***367]
5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嘉義方**[0920***700]
20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臺中趙**[0951***719]
7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基隆方**[0986***147]
20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新竹謝**[0933***447]
半小時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新北趙**[0946***879]
半小時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新北錢**[0968***449]
20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嘉義王**[0918***766]
11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嘉義柳**[0938***893]
5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臺中鍾**[0988***332]
5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新竹符**[0968***782]
11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高雄鍾**[0918***121]
20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基隆孫**[0956***428]
7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臺北周**[0988***115]
20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新北謝**[0946***665]
11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臺南錢**[0998***735]
4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嘉義鄭**[0932***249]
20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臺南李**[0938***521]
15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嘉義柳**[0938***571]
2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嘉義吳**[0938***903]
5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臺南張**[0988***689]
5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高雄錢**[0998***347]
25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新北鄭**[0932***495]
25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臺中黃**[0951***735]
半小時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臺南吳**[0988***422]
12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臺中鄭**[0918***685]
5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新竹柳**[0986***337]
7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臺北方**[0920***262]
半小時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臺南符**[0938***352]
20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臺南李**[0988***587]
4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臺中柳**[0920***494]
20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臺南朱**[0933***241]
5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臺中方**[0938***646]
12分鐘前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 南門太守建安系列(套裝2冊):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四年
NT$1130
2025年新書推薦:這才是歷史的真面孔【世界卷+中國卷】全2冊
NT$1000
中國古代兵法【百戰奇略曾胡治兵語錄+尉繚子 吳子 司馬法 孫臏兵法+六韜 三略李衛公問對】全三冊
NT$1700
2025年新書推薦:【陳寅恪四書】餘生流轉+古調猶彈+世外文章+爾爾區區(限量贈品環保袋)
NT$2400
深入解讀中華文明五千年【中國大歷史 刷邊珍藏版】精裝全10冊
NT$1320
中國歷史之謎【歷史+國寶+宮廷+帝王后妃陵墓+大唐+大宋+大明+大清】全8冊
NT$2880
中國通史:圖文導讀版+何以中國+魏斐德講述中國歷史+京都中國通史(全四冊)
NT$1800
2025年新書推薦:【藩屏:明代藩王的藝術與權力+封疆之製:明代都司衛所管理體制研究】全兩冊
NT$2300
【西行影紀】全三冊 攝影大師 莊學本 傳奇一生 單向街文學獎 年度攝影集
NT$1275
2025新書推薦:【地圖裡的全景中國史】全4冊
NT$1430
【圖騰與廢墟】全兩冊
NT$1268
2024新書推薦:如果你生活在古代(全3冊)
NT$1300
在歷史的褶皺之間【蘇東坡的星座+風月同天】全兩冊(中國文化變遷中的細節、故事與溫度)
NT$1788
中國歷史:從上古至公元元年+開明中國歷史講義(全兩冊)
NT$1460
清代貢院史(全兩冊)
NT$1760
晉商【合盛元票號+匯通天下:喬致庸+宦海商傑:盛宣懷】全4冊
NT$1500
全面解讀工業革命【重說工業革命的經濟史+萬國爭先+製造為王】全三冊(原價1650,限時活動價1500)
NT$1480
2024新書推薦【如父如子:從雍正到乾隆】全2冊(乾隆製造+成爲雍正)
NT$1480
2024新書推薦:雙面暴君:隋煬帝的生平、時代及真相+女主臨朝:武則天的權力之路(全兩冊)
NT$1800
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NT$2000
風雅宋【大宋繁華:造極之世的表與裡+汴梁歌嘯:北宋遼時期國務實錄+落木大江:南宋金時期國務實錄】全三冊
NT$1850
【簡讀中國史 全四冊】著名歷史學者張宏傑簡讀中國史系列正式收官!
NT$1299
歷史的棋局:還原真實的歷史謀略+歷史的棋局2:家國興衰與成事謀略(全兩冊)
NT$1600
2024新書推薦【手鏟釋天書:與夏文化探索者的對話】全2冊
NT$1699
中國古代趣聞錄+傳承:百年家族門閥背後的中國史+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全三冊)
NT$1200
歷史的底牌Ⅰ+Ⅱ(全兩冊)
NT$1580
國學三千年:這個歷史挺好看(全四冊)
NT$1399
乾隆十二時辰+歷史破壁機:乾隆年號下的世界(全三冊)
NT$1330
365天讀【歷史+文學+哲學】精裝典藏版(全三冊)
NT$1920
2024新書推薦:康熙傳+賜死年羹堯+九王奪嫡(全三冊)
NT$1690
2024新書推薦【魏晉: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歷歷在目之魏晉南北朝+魏晉門閥】共四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