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持7-11 全家超商取貨 貨到付款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NT$1580NT$2299

曾仕強說中國人系列,舉重若輕、大道至簡。 把人做好是一切事業的基礎,明理是把人做好的前提。 每個人都是別人的一面鏡子,鏡外的人怎麼想,鏡中的人就會表現出什麼樣子。


提醒.jpg

编辑推荐蓝色.jpg

曾仕強教授透過對中國傳統哲學的研究與分析,總結出中國思維方式、倫理傳統在現代的存在形式及使用方法,是基於傳統與現實實踐的理論創新。 希望能幫助廣大讀者從中華傳統道德中,開闢出一條現代化的新道路。

内容简介蓝色.jpg

《明理:曾仕強說做人做事的道理》

這是一本闡述中國人做人做事道理的書,千百年來中國人所奉行的文化可以簡單概括為十七個基本道理,比如真實、良善、道德、德治、無為、創新等,中國 人的做人做事中都透露出自己獨有的哲理。 做事前要先把人做好,做好了人,才有了一切事業的基礎。 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文字,闡述出中國人做人做事的等方面,透過簡明扼要的闡述幫助讀者掌握中國人心性的特點,領會中國式管理的精髓。 本書在曾仕強先生的著作中佔據著提綱挈領的地位,直接點明了中國管理哲學是個人安身立命、企業安和樂利的可行之道。

《歸心:曾仕強說修己安人之道》

曾仕強教授在汲取中國傳統文化儒道精髓的基礎上,系統總結了中國傳統哲學的優秀之處,並將其中的精華部分擷取出來,闡明了做事“先修己,再安人”的道理。

中國人的特性在於“持經達權”,把握“變中之常”。 實務是千變萬化的,但背後有不變的“經”,而這個“經”就是人們所擁有的哲學理念。 因為中國傳統哲學博大精深,不容易理解,稍有不慎便會誤入歧途,所以需要人們用心鑽研,勉力實踐,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 閱讀本書,便可以為處於憂慮和迷惑中的人們指出一條幸福之道。

《圓通:曾仕強說領導的境界》

一本以圓通這一中國文化哲理為主題切入點,講如何進行有效領導的普及讀物。 曾仕強教授從日常領導中的兩難問題出發,從三種領導文化、如何做好領導、領導的境界、領導的配套動作、領導應有的共識、領導應有的變通、對特殊員工的領導、有效 的領導藝術、領導人才的培養等許多面向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揭示了有效領導的真諦就在於圓通,進而幫助領導者跳出既有的窠臼,順利化解難題。

作者简介蓝色.jpg

曾仕強

中國式管理之父,當今中國極具影響力的管理大師與國學大師。 台灣交通大學教授,台灣師範大學教授。 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美國杜魯門州立大學行政管理碩士。 研究中國管理哲學三十年,首倡導中國式管理,名動政商學界,享譽海內外。

曾仕強教授深諳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管理理論,學問淵深,世情洞達。 他是央視《百家講壇》受歡迎的主講專家之一,以其深厚的中國文化功底和中西貫通的淵博學識在中國管理界獨領風騷,並被著名國學專家錢文忠教授尊為“我們這個 時代的天人之師」。

目录蓝色.jpg

《明理:曾仕強說做人做事的道理》

前言

第一章 真實

第二章 良善

第三章 道德

第四章 德治

第五章 法治

第六章 均等

第七章 居中

第八章 無為

第九章 創新

第十章 尊客

第十一章 考驗

第十二章 制衡

第十三章 小異

第十四章 預防

第十五章 包容

第十六章 簡易

第十七章 交互


《歸心:曾仕強說修己安人之道》


01管理之道,在於修己安人

「管人」「理人」還是「安人」 003

修己安人的三大綱領 012

無為而治是管理的境界 020

修身齊家,不忘立業 030

02管理的終目的是安人

管理始於修己,終於安人 043

安人方能得天下 051

安人的方法要隨時空而改變 060

現代管理的安人之法 066

03安人的有效力量是感應

孔子的感應說 075

孟子的感應律 079

朱子的感應心 086

04安人的根本精神在中道

中國式管理就是中道管理 093

中道管理符合人性的要求 100

現代化的中國式管理仍是中道管理 106

05情理法兼顧才能安人

情、理、法所重在理 115

法是基礎,大家都應該共同遵守 117

“攝禮歸義”,合理必然合法 120

“納禮於仁”,憑良心就是合理 123

情、理、法即仁、義、禮的實踐 126

情、理、法在管理上的表現 129

06守經達變才是安人的正道

管理的原則是「經權」 139

管理的基本方法是「經權法」 149

「經權法」可以促進中國管理現代化 156

07具有像棋特色的安人模式

中國管理的象棋模式 166

建構以安人為目標的中國管理模式 184


《圓通:曾仕強說領導的境界》

01領導比管理更為重要

管理比較偏重於制度面 003

領導重視心與心的互通 007

三種不同的領導風格 011

02領導的兩難

到底是管還是不管 019

如何做到深藏不露 023

採用有效的象棋模式 027

03中美日的領導文化

美國式的英雄文化 035

日本式的大和文化 039

中國式的中庸文化 043

04如何做好領導

把組織顛倒過來 051

適時邀請部屬參與 055

與下屬約法三章 059

05領導應有的境界

做圓通而非圓滑的領導 067

學會被領導才能當好領導 071

領導的境界在於無為 075

06三種領導方式的循環

從分配式領導開始 083

再由管制式領導到協調式轉變 087

緊急時再回到分配式 091

07領導也需要一些配套動作

圓滿的溝通 099

“讓我來服務” 103

考評公正 107

08領導應有的共識

建立公的班底 115

知人善任 119

容許無心之過 123

09領導應有的變通

原則不變,方法要變 131

把握寬容與禁止 135

剛柔與長短的互補 139

10對特殊員工的領導

禮待班底,善用奇才 147

防止大牌,救奴才 151

減少呆人,辭退「廢人」 155

11有效的領導藝術

不用權而造勢 163

機動調整氣氛 167

抓住下屬的心 171

12領導人才的培養

領導力並非與生俱來 177

一切靠自我培育 181

育才也能製度化 185

結束語 190

前言.jpg

《明理:曾仕強說做人做事的道理》

前言 中國式管理的特性

管理這一門學問,源遠流長。 中國如果缺乏管理,萬裡長城如何建成? 鄭和下西洋時,通訊設備遠不如現代,如果沒有管理,他是怎麼統率那麼龐大的船隊的? 如果沒有管理, 晉商、徽商、浙商的輝煌成就又怎麼能夠展現?

有些人推崇美國式管理,也承認確有日本式管理,卻懷疑中國式管理的存在。 若非長他人威風,滅自家志氣,便是以西方的思維標準來檢驗中國的管理行為,因而看不出端倪。 中國式管理的特性,在於倫理與管理的合而為一。

做人做事的道理合在一起,便是管理。 許多人聽了半天課, 看了很久的書,只聽出、看出了做人的道理,卻看不出做事的方式,這便是用西方管理的觀點來審視我們的管理。

人都做不好,管理怎麼可能上軌道? 人都不知道怎麼做,又何以奢談管理? 這便是許多人迄今尚不能知曉的道理。 與其他國家的人相比,中國人格外思慮周全。

人需要自由,但是這種自由必須加以合理地節制。 儒道兩家,都在倡導適當地控制人欲。 過度貪婪,為儒、道、釋三家所禁忌。 法律的威力,遠不及其所造成的漏洞。 何況德法不足以自行,無論立法、司法、執法都在於人。 把人做好,應是一切事業的基礎。

美國式管理,經過金融風暴的洗禮,已經不得不做出調整。 自由市場和市場機制的功能遭受很大的質疑。 一切私有化,未必真的比國有的更好,更可靠。

法國凡爾賽宮的導覽介紹,隨著中國遊客的增加,也開始使用中文。 新加坡每逢選舉,候選人都盡力展現自己懂得中文,以爭取選民的支持。 全世界各地,學中文的風氣日盛。 統計上網人口數量,中國人穩居。 我們做夢也沒想到, 富有的美國,在經濟方面,竟然需要中國的大力支持。

我們走自己該走的路,時機已經成熟。 中國式管理,在跌跌撞撞之中,應該是可以站穩腳步,知曉如何發揚光大了。 中西文化,原來應該求同存異,彼此尊重,互相包容,以求和平發展,促使地球村在和諧氣氛中合理順成。

風水輪流轉。 依據歷史的規律,中華民族的復興,勢必在管理上有一番作為。 修己安人,必然有繼舊開新的意義。 持經達變,也將成為 21 世紀普遍流行的管理總法則。 而這一切,終必引起大易管理的興起,把《易經》之理充分應用到實際的管理運作之中。

趨時順勢,先把中國式管理的基本特性做深一層的探討和了解,我們期望這本小書,可以提供大家作為思慮、選擇和判斷的參考。 尚祈各界先進朋友,不吝賜教,萬幸。

《歸心:曾仕強說修己安人之道》

........

《圓通:曾仕強說領導的境界》

序言

西方人的管理,科技面重於人性面,比較偏重製度化、科學化。 中國人的管理,可以說人性面重於科技面,更重視人性化、藝術化。 特別是領導,似乎非以人為重不可。

圓通的領導,是真正的中國領導藝術,也是有效的中國領導功夫。 不論身分、職位如何,若是不夠圓通,領導起來就會吃力 不討好。 職位愈高,實際上愈需要講求圓通,才不致苦口婆心卻 乏人理會,顯得自己軟弱無能。

領導必須實際有效,快速動員。 所以,圓通的境界,值得追求。 也唯有圓通,才能夠順利化解領導的難題。

領導的難題,在兩難: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

一味要管,必然專橫霸道,大家敢怒不敢言,局面不可能持久;完全不管,就會一盤散沙,很快崩潰。

管到好像沒有管一樣,稱為“不管之管”,這才是上乘功夫。 老子和孔子兩位大聖人,都以「無為」來勉勵我們。 可惜很多人看不懂,卻要自作聰明,不斷加以抨擊,認為根本不可能無為而無不為,以致反過來強調有為,弄得自己精疲力竭,危害到寶貴的健康,還忙得頭昏腦漲, 導致失誤連連卻自以為救火有功。

“不管之管”,用通俗的話來說,便是圓通的領導。

我們先要明辨圓通和圓滑的差別。 因為我們歡迎圓通,卻非常厭惡圓滑。 一旦令人產生圓滑的感覺,就會前功盡棄,從此喪失領導的功能。

圓通和圓滑,看起來只有一字之差,運用起來效果卻有天壤之別。 領導者千萬不要把它當作文字遊戲,或是嘴巴隨便說說,應該用心把它分辨清楚。

中國人之所以很不容易領導,主要是因為中國人很難認輸。 只要有一口氣,就誰也不服誰。 高明的領導者好讓大家有面子地認為“我讓給你”,而不是使大家沒有面子地承認“我輸給你”。 只要領導者有贏的心態,大家就抱定「看你神氣到何時」的心情,等著領導者輸的那一天。

當我們接受強人領導時,大家衷心盼望,這位強者不要太強;當我們失去強人的時候,卻又強烈期盼早日產生新的強人。 這種矛盾心態,可以看出我們不歡迎不懂得推、拖、拉,弄得大家都沒有面子的英雄性強人,卻十分歡迎懂得推、拖、拉,使大家都有面子的集團性強人; 不要大小事一把抓的英雄,卻擁戴能夠知人善任的安人領袖,讓大家都有機會發揮潛力,全力以赴。

每當我們遭遇重大困難時,首先想到的,就是鞏固領導中心。 因為集團性強人所依賴的集團,也就是我們十分熟悉的班底,必須緊緊地團結起來,把領導者拱得牢固穩健,才能夠號召群眾,大家同舟共濟。

鞏固領導中心,不是緊急時呼喊就能奏效的。 必須平日多用心,關心大家,使大家產生同心、增強信心、堅定決心、自願交心,這樣才能夠彼此呼應,匯集成一股強大的力量,使領導中心真正鞏固起來。

平日知心、交心、連心、綁心,就必須對心多加研究,多加練習。 心不是心臟,而是看不見的能量和頻率。 如何尋找頻率相近的志同道合人士,

是知心的表現。 以誠懇的態度、真誠的心情來感應這些志同道合的同志,即為交心。 若是這些志同道合的同志也願意交心,彼此就能夠連心,產生十分靈光的默契。 經過一段時間的考驗,證明得以持久聯結,當然就是綁心。

這些無形的互動,需要一些配套動作。 在做人方面,以圓滿的溝通、合理的激勵和有效的服務為主;在做事方面,則以未雨綢繆的計劃、權宜應變的執行及綜合考慮的評審為主。 各種配套動作必須兼顧並重,才能確保圓通的領導。

歡迎各界先進朋友,不吝賜教,幸甚 !

曾仕強謹識於興國管理學院

前言

中國人喜歡圓通的領導,因為我們善於推、拖、拉。 中國人喜歡推、拖、拉,這是大家熟悉的現象。 中國人為什麼推、拖、拉? 這是大家很容易誤解的道理。

請問,中國人真的喜歡推、拖、拉嗎? 認真思索起來,我們似乎很不喜歡推、拖、拉,看到大家一味推來推去,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厭惡。

然而,中國人真的不喜歡推、拖、拉嗎? 仔細想想,我們真的有一些喜歡推、拖、拉,因為一旦有人不推、不拖、不拉,似乎又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惆悵。

老實講,中國人不推、不拖、不拉,是不行的,會招致人家的反感。 中國人過度推、拖、拉,也是不行的,會惹來一大堆惡意的批評。

人家請我喝茶,我絲毫不推,伸手就要接受。 萬一對方只有一杯茶,正好他自己口渴得很,只是稍微尊重我一下,我便不客氣地伸手接過來,這樣合理嗎? 是不是有一些不令人尊敬的地方? 也就顯得自己很不講理。 下一回,他因為只有一杯茶,端起來就喝,請都不請我一下,我又會有什麼感想呢? 會不會產生「怕什麼?禮貌上招呼我一下都不敢?放心,我不會那麼不講理,一請就要」的不愉快感覺呢?

人家請我喝茶,我推來推去,始終不肯接受。 如果對方茶水準備得相當充分,心裡便覺得奇怪:「茶都不敢喝,是不是害怕有毒?」既然茶都不敢喝,我們還稱得上朋友嗎? 下一回,他根本不准備茶水。 我坐了半天,對方茶都不端一杯,我心裡也不免納悶:「難道這是他的待客之道?還是故意對我表示冷漠?」特別是前幾次來,起碼有白開水喝,這 次問都不問一下, 一杯水都沒有,更容易令人起疑。 既然如此,我可以繼續把他當朋友嗎?

看起來,中國人十分多疑,很難服事。 事實上,中國人腦筋靈活,反應快速,自然有這些捉摸不定的念頭。

於是,雖然我總共只有一杯茶,自己又口渴得很,我也不必目中無人,拿起來就喝,而是稍微表示尊重他一下,端起茶來朝他伸出去:「請。」相信他是個 明理的中國人,必定會推說:「不要客氣。」這樣彼此都有面子,氣氛自然和諧。

推的時候,要趕快利用時間,好好斟酌一下:「我到底該不該要?」不該要的時候,當然不可以接受;應該要的時候,就要適當地接受,不要再推。 有人只看到中國人嘴巴“推”說“不要”,實際上卻表現出伸手“要”了,便認為中國人“圓滑”。 由於中國人常常推、拖、拉,就認定中國人只要圓滑一些,事情便好辦得多。

其實,中國人討厭圓滑。 任何人只要給人一種圓滑的感覺,這個人的前途必然十分有限,不可能有什麼成就。

表面上看起來,圓通和圓滑長得一模一樣,兩者都是不斷地推、拖、拉,但結果完全不同。 我們可以這樣說:推、拖、拉到沒有解決問題,叫作圓滑;推、拖、拉到後把問題圓滿化解掉,便稱為圓通。

任何人想以推、拖、拉來推卸責任,已經是圓滑。 若是利用推、拖、拉這短暫的時間來充分思考,尋找合理有效的化解方案,那就是受人歡迎的圓通。

為什麼需要推、拖、拉呢? 主要有三大理由。

,不推、不拖、不拉,就根本沒有思慮的時間,立即反應的結果相當於押寶。 萬一押錯了,如何得了? 人不是神仙,不可能一出手就對。 好稍微推、拖、拉一下,爭取短暫的思考時間,想好了再動作,比較有把握。 若不推、不拖、不拉,只是靜靜地沉思,恐怕氣氛太嚴肅,也令人承受不了。

第二,中國人的矛盾性格,使得能力強而又率先施展出來的人,容易招致眾人的嫉妒和破壞,以致成為眾矢之的而有志難伸。 能力強的人,必須懂得「藏器於身,待時而動」的道理。 凡事先推、拖、拉一番,表示禮讓,然後在眾人推舉下,當仁不讓。 推、拖、拉不一定推給別人,也不一定推給自己,推來推去,推給合理的人。 大家都有面子,才不致引起嫉妒和破壞。

第三,有效的管理,必須講求省力化,稍具物理常識的人都知道推、拖、拉為省力,同時也沒有壓力。 大家輕鬆地推、拖、拉,把事情做好,豈非十分愉快? 圓通的領導,必須具備高強的能力,同時熟練推、拖、拉的功夫,不會自我表現得讓下屬沒有面子。 同樣,下屬表現的時候,也會顧及領導的自尊。 有人說面子害死了許多中國人,但是弄得大家都沒 有面子,又算得了什麼高明的領導?

用推、拖、拉來解決問題,稱為化解。 功力高的領導者,可以做到完全沒有後遺症。 不像一般人那樣,不推、不拖、不拉,問題是解決了,卻引發更多的問題。 誰來收拾這些後遺症,還不是領導者自作自受。

中國人真正歡迎的,是圓通,不是圓滑。 我們只有“圓通寺”,哪裡都不曾出現過“圓滑寺”,便是好的證明。 中國人一看到“圓滑寺”,必然退避不敢進入。 只有“圓通寺”,我們才會不辭長途跋涉,前去參拜。

圓通和圓滑的差別,真是微乎其微,所以很容易產生混淆不清的判斷。 圓滑是推、拖、拉,凡是一味推、拖、拉的人,我們都判定其為圓滑,令人討厭。 圓通也是推、拖、拉,不過只到合理的地步。 凡是能夠拿捏分寸,既不是不推、不拖、不拉,也不是一直推、拖、拉,卻能夠推、拖、拉到合理的程度,就是圓通,既受人歡迎,也有成功的可能。 中國式領導, 初看起來,根本就是互相推卸責任。 領導發現過失,馬上推給下屬;下屬遇到責任,立即推給領導。 這種亂七八糟的情況,事實上只是中國式領導的表面現象。

領導如果僅僅想到推、拖、拉,就會陷入圓滑的困境,因為下屬也是中國人,同樣深諳推、拖、拉的手法,於是彼此推來推去,成為典型的“和稀泥”,為害 之烈,實在莫此為甚。 但是,領導不推,一切責任自己負,下屬覺得自己不必盡心,甚至認為有力無處使,終致袖手旁觀。 領導表演個人秀,並不是好的有效領導。 下屬不推,有事搶著做,領導不斷地“軟土深掘”,加重其責任,一旦導致“英年早逝”,也不是好結局。

領導者推、拖、拉到合理的地步,被領導者也推、拖、拉到合理的程度,彼此配合,便成為“圓通的領導”,這才是中國人的藝術,不僅高明,而且快捷 有效。

中國人主張做人要外圓內方,做事講求圓滿而不失原則,在這種條件下,唯有圓通的領導,才能夠方中求圓,既合乎人性的需求,又能產生宏大的效果。

當然,領導者普遍呈現無力感的主要原因,便是盲目依循西方的領導理論,想以西方的領導法則來領導中國人,必然無力而缺乏成效。

西方人佩服有能力的人,比較容易接受領導。 中國人一方面看不起沒有能力的人,一方面又討厭有能力的人,因此特別難以有效領導。

中國人不喜歡被管,卻常常愛管別人。 被管,就心存抗拒;管人,則沾沾自喜。 如何在矛盾中取得統一? 唯有圓通,才能解開這些糾結。

1608384496965923.jpg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NT$1580
最新訂購
  • 臺北王**[0986***588]

    2分鐘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桃園吳**[0920***522]

    25分鐘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高雄仲**[0988***664]

    4分鐘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新北周**[0918***177]

    11分鐘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基隆黃**[0968***871]

    半小時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臺北柳**[0966***983]

    15分鐘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高雄仲**[0933***104]

    20分鐘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高雄張**[0968***125]

    4分鐘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高雄符**[0978***552]

    25分鐘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臺南孫**[0960***372]

    5分鐘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高雄楊**[0998***497]

    25分鐘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新北劉**[0998***516]

    7分鐘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新北王**[0968***375]

    12分鐘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臺中符**[0986***557]

    2分鐘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臺中王**[0951***281]

    25分鐘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高雄趙**[0988***637]

    2分鐘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桃園陳**[0966***389]

    半小時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嘉義吳**[0946***977]

    2分鐘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臺中王**[0932***439]

    半小時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臺北吳**[0951***279]

    半小時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基隆鄭**[0956***574]

    半小時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嘉義鍾**[0951***975]

    5分鐘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新竹周**[0951***246]

    20分鐘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桃園方**[0951***722]

    15分鐘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高雄方**[0956***541]

    2分鐘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新竹柳**[0986***909]

    4分鐘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臺中楊**[0966***328]

    半小時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臺北趙**[0933***802]

    4分鐘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臺北鄭**[0960***587]

    15分鐘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臺北黃**[0938***487]

    2分鐘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嘉義符**[0968***366]

    11分鐘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臺南謝**[0986***771]

    半小時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嘉義趙**[0988***750]

    20分鐘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高雄錢**[0918***187]

    20分鐘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臺中吳**[0918***332]

    15分鐘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嘉義吳**[0968***222]

    12分鐘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嘉義朱**[0946***471]

    20分鐘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臺南陳**[0978***267]

    2分鐘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基隆方**[0920***109]

    15分鐘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嘉義周**[0933***818]

    12分鐘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新北鍾**[0951***577]

    25分鐘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臺北方**[0978***505]

    15分鐘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新北劉**[0946***670]

    半小時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高雄方**[0960***772]

    11分鐘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新竹符**[0933***112]

    半小時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新北趙**[0920***193]

    7分鐘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新竹鄭**[0938***531]

    15分鐘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新竹陳**[0918***363]

    4分鐘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新竹符**[0986***446]

    11分鐘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嘉義錢**[0998***636]

    4分鐘前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 曾仕強教授: 歸心+圓通+明理(全三冊)

您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