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持7-11 全家超商取貨 貨到付款

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NT$1800NT$2583

以漢武帝時代時間節奏寫當時歷史,還原血肉豐盈、靈魂複雜的劉徹,描摹急劇變化時代中的衆生相,是窮兵黷武的暴君,還是雄才大略的明君?


提醒.jpg

详情1.jpg

详情2.jpg

详情3.jpg

编辑推荐蓝色.jpg

1.書寫“漢武帝之時的漢武帝”和“漢武帝之後的漢武帝”。全書40萬字,內容翔實,細緻梳理時間線,訂正史籍謬誤缺漏,填補《資治通鑑》中缺失的歷史細節。

2.以編年體細緻描摹漢武帝時期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將漢武帝劉徹在位五十四年的每一年作爲一個篇章,每個篇章分若干主題展開敘事,兼具開闊與精微,揭示漢武帝何以成爲後世中國封建帝王的參照對象。

3.進入漢武帝時代的時間節奏和生活情境,看見煌煌盛世,也看見盛世之下的衆生相。漢武帝無疑是一位有作爲的帝王,但他的作爲與當時普通人的感受能否共振,或許更值得探究。

4.配合必要地圖,直觀呈現史事。

 内容简介蓝色.jpg

本書以漢武帝劉徹在位的五十四年作爲時間引線,構成一部清晰、充實的漢武帝時代編年史。 作者以當時的時間節奏書寫當時的歷史,將符號化的漢武帝復原爲血肉豐盈、靈魂複雜的劉徹,也描摹了急劇變化的時代中的衆生相。 經由本書,每個人都會看到不同的漢武帝,看到不同的漢武帝時代。喜歡英雄敘事的,看到了青年英豪;沉湎悲情主義的,看到了落拓老將;抱持大國情懷的,看到了煌煌盛世;慣於悲天憫人的,看到了無名蒼生。

作者简介蓝色.jpg

戴波(@唐不聞)

1980年出生,南京大學畢業,現居江蘇宜興。

長期從事先秦學術史和秦漢史研究,已出版《帝國的陰陽兩面》《認識一個古人再入睡》等作品。

目录蓝色.jpg

楔子:從三個常識說起

常識一:漢初以十月爲首

常識二:新天子即位次年改元

常識三:年號的由來

建元年間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

初招賢良

跋扈的祖母

第一次尊儒嘗試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

祖母的反擊

作爲著作家的淮南王

衛子夫蒙寵

帝王的陵邑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

卑微的諸侯王

七國之亂的影響

天子好兵

第一次出使西域

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

天子的男寵

消失的《今上本紀》

南方的另一個武帝

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

從“坑儒”說起

獨崇五經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

再度興兵

董仲舒和災異論

兩項人事任免

附錄一:建元六年淮南王劉安諫漢武帝用兵閩越書

元光年間

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

李廣與程不識

天人三策

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

失敗的馬邑之謀

鬼神之祀

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

黃河改道

灌夫之禍

元光四年(公元前131年)

竇田之死

丞相和御史大夫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

河間獻王:更佳的天子人選

第一次巫蠱案

公孫弘的復出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

初征車船稅

衛青亮相

司馬相如難蜀父老

附錄二:司馬相如《難蜀父老》

元朔年間

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

皇子初生

再戰匈奴

大漢的入仕之路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

陽謀“推恩令”

奪回河南地與初置朔方郡

大俠郭解

主父偃的結局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

張騫回來了

《春秋》決獄

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

混亂的衡山國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

白衣丞相

奇襲右賢王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

絕幕大戰和進擊的霍去病

二十等軍功爵和武功爵

附錄三:公孫弘與吾丘壽王辯“禁民間弓弩”

元狩年間

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

淮南太子引發的血案

元狩二年 (公元前121年)

霍去病兩徵河西

李廣右北平之戰

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

元狩年間史事紀年考

帝國的財政危機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鹽鐵專賣

漠北大決戰

祥瑞麒麟

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

宦海悲歌 / 265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

方術、疾病與死亡

附錄四:終軍“祥瑞”對

元鼎年間

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

算緡與告緡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

張湯之敗

張騫又回來了

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

大廣關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

后土祠與天命寶鼎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

南越王國消亡史

戰爭的幕後插曲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南方大定

傾國傾城

附錄五:漢樂府《有所思》

元封年間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

封禪大典

兩個黃帝

被封禪影響的人與事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

天下

循吏與酷吏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

東征朝鮮

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

大民潰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

南巡與射蛟

初置刺史

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

死在異鄉的公主

附錄六:司馬談《論六家要旨》

太初年間

太初元年(公元前 104 年)

太初改歷

漢朝的馬政

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

西征大宛與再戰匈奴

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

再戰大宛

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

大宛戰略之尾聲

高皇帝遺朕平城之憂

附錄七:匈奴冒頓單于與漢高後往來書信

天漢年間

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

蘇武牧羊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

李陵兵敗

天下大亂

天漢三年(公元前98年)

初榷酒酤

長安城的防衛系統

天漢四年(公元前97年)

李陵與蘇武的後事

附錄八:《漢書·李廣蘇建傳》節選

太始年間

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

秦漢刑罰制度

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

田仁與任安

太始三年(公元前94年)

趙地、趙國與趙人

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

寂寞的獨白:《報任少卿書》

附錄九:《報任少卿書》

徵和年間

徵和元年(公元前92年)

鉅變的前奏

徵和二年(公元前91年)

長安城裏的巫術

巫蠱之禍

謎團

徵和三年(公元前90年)

餘波

徵和四年(公元前89年)

輪臺詔

附錄十:《輪臺詔》

後元年間

後元元年(公元前88年)

撲朔迷離的最後時光

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

落幕

輔政疑雲

蓋棺難論定

附錄十一:甘肅玉門花海漢代烽燧出土疑似漢武帝遺詔

附錄十二:《漢書·武帝紀》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jpg

前言

英國漢學家魯惟一在《漢武帝的征伐》一文中說:

漢武帝時代值得研究是因爲它的時間足夠長,能夠見證中國新擴張方略最初的執行與成功,以及後來的失敗和放棄。我們還可以看到立場和觀點各異的官員們的反應。

儘管魯惟一所論僅着眼於軍事,但可以擴及漢武帝整個時代的方方面面。漢武帝執政五十四年,歷時之長佔了西漢王朝的四分之一,也相當於很多人一生的壽命,的確可以從中看到許多具有代表性的人事變換。

司馬遷作《史記》,班固作《漢書》,凡帝王之史,一稱本紀,如《史記·秦始皇本紀》;一稱紀,如《漢書·武帝紀》。“紀”是絞絲旁,本義爲絲線。故班馬的體例,也是以帝王一生爲時間線,把其他相關世家、傳、書、志等統籌起來,形成一部蔚然可觀的時代史。

那麼理論上,瞭解漢武帝五十四年執政生涯,時代發生着怎樣的改變,衆生遭遇着怎樣的命運,這樣一本書應該很適合用編年的方式去寫。唯有如此,讀者才能逐步感受到歷史車輪爲何不可阻擋,大小人物如何被它裹挾前進。但可惜的是,歷史上除了司馬光主持修撰的《資治通鑑》、王益之編撰的《西漢年紀》等極個別著作,很少有關於漢武帝時代的編年作品。現代著作,更是一部沒有,無一例外都按主題分章撰寫,比如征伐四夷單列一章,鑿空西域單列一章,巫蠱之禍單列一章,財政改革單列一章……這種體例的好處是主題鮮明,敘事清晰,可以把某一塊知識作一系統性全覽。但其缺點則是,把五十四年這麼長一個時間段裏發生的史事全部打亂重組,某種程度上會割裂人對時間邏輯的觀感。比如,算緡、告緡是漢武帝時期的重要財政政策,但它們的出臺,實則和漢對匈奴的戰爭有緊密關係,假如分爲兩個不同的篇章去寫,可能導致讀者對政策的時間定位不夠敏感,不太容易感知事件之間的先後關係和邏輯關聯。又如,漢武帝的太初改歷也是重要時間點,不準確定位它在時間座標軸上的位置,瞭解前後發生了哪些事,就不容易理解爲什麼田餘慶先生在《論輪臺詔》裏感慨漢武帝在太初年間錯過了改弦易轍的最好時機。總而言之,通過編年,讀者可以更清楚地捋順時代變遷之脈絡。

這就是我爲什麼想嘗試用編年體例寫一下漢武帝。

但我稍做嘗試,就似乎明白了沒人這麼寫的原因—這真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

先說爲何不討好。一定會有讀者咄咄逼人地問,《資治通鑑》就是編年的,你這麼寫還有什麼意義,和《通鑑》又有什麼區別,難道你會寫得比《通鑑》更好?會這麼問的,大概率並沒有真的看過《通鑑》。如果看過,應該知道司馬光只取有資政作用的大事,取材有很多取捨,所記並不全面,有些細節也略失客觀。舉個例子,元朔四年(前 125 年),司馬光只寫了兩句話:

冬,上行幸甘泉。

夏,匈奴入代郡、定襄、上郡,各三萬騎,殺略數千人。

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細節。

這也正是我吃力的原因之一。既然本書按時間分篇章,儘管不能做到各年篇幅完全相等,但也不能某年寫二三十字就草草交差。我必須遍翻原典,尋找這一年被司馬光認爲沒有資政作用,略而不記,但值得讀者瞭解的其他史事。

吃力的原因之二於是也出現了,漢武帝時代大事的紀年,其實是很混亂的。《史記》是最重要的原始材料,但漢武帝時期,正值年號紀年的創置,幾套紀年系統並行,故《史記》裏許多大事並不直接寫明發生於何年。《漢書》對此作了一些考辨,但錯誤不少。比如漢武帝曾經獲得一頭白麟,並根據這一瑞應改元;後來又獲得一個寶鼎,也因此改元。這兩個事件都是時間軸上的重要座標,很不幸《漢書》都定位錯了。它一錯,導致《資治通鑑》等其他史書跟着一起錯。爲了交出一本能力範圍內足夠嚴謹的編年體史著,本書僅紀年考辨的工作量就增加了許多。

當然,困難遠不止如此,此處不嘮嘮叨叨向讀者訴苦博同情。無論如何,這本書最終寫成了,作爲一種新的嘗試,希望能帶來一些新的閱讀體驗。本書雖是寫漢武帝,實則是把他當政的五十四年當成一段時間引線,寫圍繞在他身邊的衆生相,寫一個急劇變化的時代,寫所有人在時代裏的悲苦與無奈。

閱讀本書時,還希望大家習慣這樣一個觀點:雖然歷史學總是力求真實,但由於時間久遠、資料缺失,許多問題未必會輕鬆得到確定的結論。漢武帝時期留下的懸而未解的謎團有很多,很大原因是《史記》《漢書》這些原始史料記載未詳,甚至互相牴牾造成的。我們能做的,是通過研究和討論,結合新出土文獻,一步步比之前逼近真相。在尚未到達真相面前時,只能有幾分材料,說幾分話,最多再作一些合理範圍內的推論和猜想。歷史學從不奢望給出最終答案,但總是試圖啓發人的思考。

媒体评价蓝色.jpg

1.漢武帝是西漢的傑出君主,他加強了中央集權,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推動了經濟繁榮、文化昌盛,使漢朝達到鼎盛,聲威遠播,成爲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2.在封建帝王裏,漢武帝的政治和軍事才能無疑都是第一梯隊。但這就是漢武帝的全部嗎?顯然作者不是這麼看的。推薦閱讀。

3.收貨品相特好,八角尖尖。漢武帝推崇儒學,確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使得儒家文化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4.漢武帝在位期間,實行鹽鐵專營、推行國庫制度等經濟改革,促進了國家經濟的發展。他還打通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外貿易和文化交流。

5.漢武帝具有遠見卓識,他開拓疆域,平定了南越、朝鮮半島,有效控制了西域,穩固了漢朝的版圖。

6.漢武帝是歷史上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這一制度對後世影響深遠。讀過《建元與改元》的讀者可以再讀讀《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相信會對漢武帝時期的歷史有更直觀的認知。

7.在巨大的文治武功成就之外,漢武帝的統治也存在一些爭議,如窮兵黷武、迷信神仙方術等。這些行爲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國力,給百姓帶來了負擔。

8.巫蠱之禍是漢武帝晚年的一大錯誤,它牽連甚廣,造成了許多無辜者的死亡。這一事件對於漢朝的統治穩定產生了負面影響。

9.漢武帝的統治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也是封建時代被後世帝王參照的人物。他的治國理念和政策對於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0.漢武帝算是功過並存吧。他的政治才能和文化貢獻使他成爲歷史上的一位傑出君主,但他的錯誤行爲也值得後人深思和借鑑。

在线试读.jpg

建元三年

(公元前138年)

劉徹十九歲

卑微的諸侯王

這一年的十月,十九歲的劉徹依舊按照慣例,接受了諸侯王的新年朝拜。按照《漢書》的記載,來朝拜他的有長沙王劉發、中山王劉勝、代王劉登、濟川王劉明。後兩位是劉徹的堂兄弟,而前兩位都是景帝的兒子,算是劉徹同父異母的親兄長。

其中長沙王劉發的母親叫作唐姬,本來只是景帝程姬的侍女。有一夜,景帝喝多了過來,程姬恰好在例假期不能侍寢,讓唐姬代勞,於是有了劉發。由於母親只是一個替代品,劉發在景帝諸子裏也就顯得身份低微一些。他被封的長沙國,地處大漢南疆,卑溼貧弱,一向是流放失意之人的處所。長沙國在漢初轄有二十二縣,文景二帝之時被削去九縣,變得更爲弱小。東漢人應劭註解《漢書》,記載了一樁逸事。景帝曾在接受朝拜時命兒子們跳舞祝壽,當時的舞蹈有“轉圈”的規定動作,劉發卻只站起來隨便擺了擺手,揮了揮衣袖。景帝問他爲什麼不好好跳,劉髮帶着牢騷回答:“臣在國內跳舞都是這樣的,因爲臣的國家又小又狹窄,根本轉不過身來。”

景帝后二年,諸王來朝,有詔更前稱壽歌舞。定王但張袖小舉手,左右笑其拙。上怪問之,對曰:“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漢書集解》引應劭語)

雖然生前沒有得到重視,劉發的後世倒挺有出息。西漢末年,他的一系子孫裏出了兩位皇帝—更始帝劉玄和光武帝劉秀。

中山王劉勝的母親則是景帝的賈夫人。好奇的人可能會問:賈夫人和唐姬,兩人名號中的“夫人”和“姬”有什麼區別呢?《漢書·外戚傳》說到後宮名號制度:

漢興,因秦之稱號,帝母稱皇太后,祖母稱太皇太后,適(適)稱皇后,妾皆稱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之號焉。

這段話班固說得有些不清不楚,還是不太容易分辨“夫人”的正確含義。同樣是《漢書·文帝紀》裏,文帝在駕崩時有一道遺詔,詔文提到“歸夫人以下至少使”,意思是從夫人開始,一直往下到少使,把她們都遣出宮送回家去。在這裏,夫人顯然和美人、良人、少使等一樣,是後宮某一級的具體名位,而不是一個統稱。我們同時注意到,前面的說法裏提及,“漢興,因秦之稱號”,也就是說漢初的後宮名位是承襲了秦的制度,而《後漢書·皇后紀》裏稱秦的後宮“爵列八品”,把夫人算進去,恰好就是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八個品級。故此我們知道,漢初的夫人不僅是一個具體名位,還是除皇后以外後宮最高級的稱號。而姬纔是對皇帝之妾的統稱,非具體品級。簡言之,夫人可泛稱姬,姬卻未必能晉升爲具體品級的夫人。中山王劉勝的母親賈夫人,可知必然位高有寵,而長沙王劉發的母親唐姬,不能確切知道她的品級,按照不怎麼受寵來推斷,應該不大可能到夫人這一級。

在後宮裏,母子的受寵程度是息息相關、彼此影響的,景帝喜歡劉勝應該遠勝劉發,所以把中山國封給他,大致在今天河北省保定市的西南面,是一個人口衆多、比較富庶的地區。

劉徹設宴款待了劉勝、劉發這兩位親兄長,以及劉登、劉明兩位堂兄弟。觥籌雅樂之間,劉勝聽着樂聲卻忽然哭了起來。劉徹趕緊問他怎麼了。劉勝即興作了一篇很有文采的回答,大意如下:“內心充滿悲傷和哀思的人,聽到唏噓嘆息之聲,只會愁上加愁。高漸離易水邊送別荊軻慷慨擊築,荊軻聞之低落不食;雍門子爲孟嘗君彈琴說諫,孟嘗君聞之動情淚下。臣的內心就和他們一樣,愁腸百結很久了,一聽到略帶傷感之音,便忍不住涕淚橫流。爲什麼呢?衆所周知,衆人一起哈氣,可以吹走高山;足夠多的蚊蟲一起振翅,聲音可以蓋過響雷,當年周文王被幽禁在牖里(同羑里),孔子被困於陳蔡之間,正是因爲有太多的讒言陷害。臣聽說宗廟和家裏即使有老鼠,也不會用水灌、火薰的方法捕捉,這是因爲怕傷及建築,得不償失。臣雖然卑微,好歹是陛下的兄長,中山國雖小,也算是朝廷東面的屏障。羣臣和陛下無親無故,卻結黨營私,紛紛離間陛下與宗室的骨肉之情。臣遠在異國,忠懇之言平日不得上聞,因此無時不暗暗自悲。《詩經》雲‘心之憂矣,疢如疾首’,所說的就是臣此刻的心情。”

這一番話的意思,其實很明白。劉勝借朝拜的機會,向劉徹訴苦,諸侯王壓力很大,日子很不好過啊,朝廷的大臣個個爭先恐後找諸侯王的碴兒,治他們罪,希望劉徹看在骨肉親情的分上,改變現有政策,對兄弟們優待一點。劉勝的原話要遠比拙譯更有文采,爲了把羣臣形容成蒼蠅般嘰嘰喳喳出鬼主意的小人,用了很多比喻和排比,貢獻了很多諸如“衆口鑠金”“積毀銷骨”“衆喣飄山”“聚蚊成雷”“十夫橈椎”一類的成語。這些詞主旨都是一樣的,生怕說讒言的人多了,皇帝陛下就聽進去了。

這番話自然是所有諸侯王的一致心聲,但最終不得不由劉勝作爲代表說出來。因爲另外三個諸侯王,不是堂兄弟,就是親兄弟裏的邊緣人物,只有劉勝最合適、最有資格探探劉徹的口風,看看剛上臺的劉徹對諸侯王會是怎樣一種態度。另外,劉勝的王后叫作竇綰,很可能是竇太后的親屬,有此關係,劉徹當然要對他格外尊重。不過,這也就是劉徹剛即位,再過若干年,劉勝將再也不敢做同樣的嘗試。

那麼,劉勝所說的悲慘境況,是不是事實呢?基本是的。這一切都是從他們的父親景帝平定七國之亂後開始的。

七國之亂的影響

漢朝建立的那場戰爭,名義上是楚漢之爭,實際上在項羽的楚、劉邦的漢之外,有許多其他割據勢力,包括燕地的臧荼、齊地的韓信、樑地的彭越、長沙的吳芮等等。這些勢力,原則上可以保持中立,但常因利益相關不得不加入戰局。

比如,韓信在擔任齊王之後,擁有不亞於劉、項的實力。策士蒯徹便勸其中立,和劉邦、項羽鼎足而分天下。韓信深知自己偏向哪一方,哪一方就有更大的勝算,最後還是念在劉邦於己有恩,決定助漢。但韓信也並非沒有利益算計,這樣的幫助是有條件的,在垓下決戰前,韓信就先故意不出兵圍攻項羽,導致漢軍首攻挫敗。直到劉邦承諾到時會分割楚地作爲酬勞封賞,韓信才佈下十面埋伏,擊潰楚軍。劉邦的決勝,是以關東土地作爲誘餌,才建立了與韓信、彭越、英布等人之間的滅楚同盟。

戰爭勝利之後,劉邦不得不兌現諾言,讓這些同盟領袖在各自的地盤建立了諸侯國,成爲異姓諸侯王。如果手上有一張漢初的地圖,會赫然看到,函谷關以東約佔全國一半面積的領土,並不在劉邦的實控之下。名義上,劉邦是皇帝,而實質上,他更像一個衆異姓諸侯暫時推舉的盟主,和大家維持着脆弱的聯盟關係。這也是劉邦接受婁敬、張良建議,從洛陽遷都長安的原因:洛陽處在異姓諸侯王的包圍之中,簡直是置天子於衆虎環伺之下。

爲了真正打造劉姓天下,交給繼任者一個穩定的帝國,劉邦在臨終前基本上一一剿滅了異姓諸侯。怎麼處置他們原先的地盤,有兩種解決辦法:一是不再設諸侯國,國內郡縣和其他地方一樣,直屬中央朝廷;二是保留這些諸侯國,改遣信得過的宗室子弟去當諸侯王。劉邦選擇了後者,這樣一來,異姓諸侯幾乎全部變成了劉姓。

諸侯王還有一個名稱叫藩王。《說文解字注》說:“藩,屏也,屏蔽也。”“藩”字的本義是籬笆。設置諸侯國的目的,也就是希望他們組成一道拱衛長安的籬笆,一旦外敵入侵,諸侯王可以有效地爲天子禦敵。由同姓宗室來組成籬笆,自然要比異姓外人來得靠譜。劉邦剛從天下大亂的秦末走來,根本未固,隨時面臨戰爭威脅,選擇保留諸侯國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劉邦建立漢朝時,已經到了生命末年,很多制度只來得及匆匆草就,未遑完善,給後世留下了一些後遺症,諸侯國實力過強便是最嚴重之一。高祖末年全國五十七郡,諸侯王佔去四十二郡,朝廷自己卻只擁有十五郡,對比懸殊。其次,諸侯王在自己國內擁有一切治國權,除了要向漢朝廷盡一定宗室、效忠、納貢的義務,他們可以自己任命官吏,制定政策,擁有土地資源,握有私屬軍隊,一些大國如齊國、吳國等,國力絲毫不亞於中央。籬笆理論還有個致命的漏洞,隨着世代延續,親情越來越淡,組成籬笆的諸侯王自己也會成爲有野心的外敵。更有甚者,一旦幾個諸侯王聯手反叛,原先的屏障反而會成爲對長安的包圍。總的來說,漢初諸侯國是一把尚未出鞘的雙刃劍。

因此,呂后、文帝、景帝三朝,深知此腹心隱患尤爲重大,對外敵如匈奴、南越等均採取了隱忍的態度,專務如何削弱諸侯國。呂后的做法是削劉姓諸侯之地,加封呂氏。文帝則採取賈誼“衆建諸侯而少其力”的建議,將齊、淮南等大國一分爲幾,化小其害。景帝一上臺即在晁錯的主張下,加快侵削諸侯王的地位、權力和領土,進一步激化了諸侯國與中央的矛盾。景帝前元三年(前 154 年),吳、楚、趙、膠西等國一起舉兵反抗,這便是景帝時期最大的危機—七國之亂。

七國之亂初期,朝廷陷入被動,景帝不得不殺死謀主晁錯以齊人心。在魏其侯竇嬰節制下,周亞夫等諸將與樑王合作,最終平定了聯軍的反叛。打贏了這一場生死之戰,景帝得以順利進一步實施削弱諸侯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首先是削國削地,至景帝駕崩時,諸侯國佔有的郡已經從高祖時的四十二個降至二十六個,除齊國、江都國各有兩郡,其餘王國都只有一郡,再也沒有高祖時期動輒領有七郡、四郡的大國。而中央統轄之郡從十五個增至四十四個,實力對比徹底扭轉。

其次,諸侯王在國內不得再參與政事,四百石以上官員,皆由中央直接任命。至此,諸侯王名義上雖仍是一國之主,真實地位卻已淪爲地方財政供養的無實權貴族。

不僅如此,朝廷派出的地方官吏,知道天子對諸侯王務在打壓,皆兢兢於苛察諸侯王平素不端,以期求媚於主上。這就是七國之亂前後諸侯王境況天翻地覆之變,在這樣一種現實裏,這一羣體自然惶惶不可終日。劉徹即位後,諸侯王的待遇仍未有好轉的趨勢。七國之亂初,漢軍陷於被動,主張削藩的晁錯成了衆矢之的被殺。等到形勢反轉,大臣們又掉轉口風,紛紛爲晁錯喊冤,只嫌對諸侯王下手還太輕。

武帝初即位,大臣懲吳、楚七國行事,議者[多]冤晁錯之策,皆以諸侯連城數十,泰強,欲稍侵削,數奏暴其過惡。(《漢書·中山靖王劉勝傳》)

中山王劉勝代表所有諸侯王向劉徹訴苦,正是發生在這一背景之下。劉勝斗膽進言,希望以親情打動年幼的弟弟。他選擇的時機非常巧妙,一來劉徹剛剛即位,態度未明;二來劉徹正處於竇太后的陰影之下,處境岌岌可危,也需要和諸侯王之間增進感情,獲得良好的聲譽和外部支持。故聽完劉勝那一番文采洋溢的哭訴,劉徹顯得非常動情,承諾會優待諸侯王,若有關部門再來舉報,自己一定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劉徹很快就用實際行動兌現了自己的諾言。半年之後,朝拜四人中的濟川王劉明被有司告發,稱其在國內射殺了中尉,雖然史書沒有詳說事件起因和細節,估計不外乎大環境之下諸侯王與朝廷任命官員之間的矛盾。有司稱,妄殺朝廷命官,理應處死。劉徹對這位本來就不太親近的堂兄弟額外開恩,留他一命,廢爲庶人。其國內郡縣從此全部劃歸朝廷所有。

天子好兵

十九歲的劉徹,對軍事有一種躍躍欲試的衝動。這種衝動可能來自多方面的原因。其一,少年很容易擁有建立勳功偉業的抱負;其二,之前各朝在對外,特別是對匈奴軍事和外交上的隱忍和屈辱;其三,經惠、呂、文、景休養生息之後,強盛國力提供的自信。這些因素糾合在一起,讓劉徹迫切地想通過軍事行動證明自己。

然而,動武需要一些由頭。很巧,南方邊境以外的不安給了他一個很好的機會。

這次不安多少也跟七國之亂有關。七國之亂的首謀是吳國,兵敗之後,吳王和吳王子逃亡東甌國。東甌誘殺吳王向漢朝示好。吳王子又奔逃至閩越國。東甌和閩越都是南方百越之族,本來就常常相攻,加上吳王子記恨東甌有殺父之仇,從中挑唆,這一年,閩越悍然發兵圍攻東甌,東甌力有不支,急忙發使向漢朝求救。

機會擺到了劉徹面前,到底該不該出兵拯救數千裏之遙的外邦小國,他準備先徵求一下意見。

他第一個問的,是已經從太尉之職上被罷免的田蚡。田蚡已經無官,卻仍然要向他諮詢,顯然這是劉徹在顧慮母親王太后的看法。

田蚡回答:“百越之族常年你攻擊我,我攻擊你,這是他們的常態。而且這些蠻夷之人,性情反覆,衰弱時依附,強大時反叛,所以秦朝的時候就置之不理、棄之不顧了,這種蠻夷小邦的內部矛盾,實在不值得我泱泱大漢興師動衆去處理。”

某種程度上來說,田蚡的話並非沒有道理,只不過此時恰好和劉徹的內心想法背道而馳。

站出來替劉徹表露心跡的是中大夫莊助,也就是在建元元年(前140年)舉薦賢良中被武帝列爲第一名的那位親信顧問。

莊助強烈反對田蚡的看法:“大國對於小國,除非力不能及,否則爲什麼不救?拿秦朝舉例子也很沒有說服力,秦朝何止是把越國棄之不顧,到最後他們連咸陽都棄給我們大漢了。如今小國因爲窮困而來告急,天子若不出兵搭救,何以讓天下萬國心服口服?”

無論這是不是莊助的真實想法,關鍵時刻能說出這番話,正是劉徹把他選在身邊當顧問的原因。

劉徹心滿意足地下結論:“舅舅的意見不足取。我們該出兵,但是我剛剛即位不久,還不想輕易動用虎符徵發大軍。”

虎符之制,先秦就有。但是漢朝直到文帝時,纔對調用地方上的郡兵也採用虎符之制。《漢書·文帝紀》說:“(二年)九月,初與郡守爲銅虎符、竹使符。”應劭注曰:“國家當發兵,遣使者致郡合符,符合乃聽受之。”也就是說,光憑天子使節,還不夠讓郡守聽命出兵,必須有虎符相合。畢竟“節”這個東西容易僞造,而虎符一人一半,只有正品才能嚴絲合縫。這裏劉徹用新即位爲由,解釋爲何不用虎符,實際內情恐怕仍是顧慮竇、王兩位太后,畢竟動用大軍便要任命將軍,此時大動干戈、大張武事,極有可能讓竇太后誤以爲自己想要發動軍事政變。甚而至於,劉徹此時能不能調用虎符,都是件值得懷疑之事。於是,他只派莊助一人,持天子使節前往毗鄰東甌的會稽郡,嘗試發郡兵就近前往解救。然而,會稽郡守見沒有虎符,果然一口拒絕。莊助臨機應變,斬殺了一名司馬,才脅迫郡守爲劉徹發兵。

莊助的軍隊還沒開到東甌,閩越就罷兵歸國了。東甌爲免屢受侵害,請求舉國內遷至大漢。劉徹接受了這一意見,將其國人全部安置在長江和淮水之間的地區。這一次出擊兵不血刃,卻得到了一個小國人民的歸附,儘管接下來遷徙和安置他們需要耗費大量財政支出,但看上去的確是一次成功和漂亮的軍事行動。這爲劉徹好兵的內心增添了一些底氣。

除去這一場悄無聲息的小小嚐試,這一年開始,劉徹學會了在大部分時間韜光養晦,以避免引起竇太后更多不滿。他韜光養晦的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招選了很多文學才能之士,卻並不讓他們在政府擔任職務,只是作爲近臣陪伴。不任官位,便不會招致嫌疑;作爲近臣,則能養爲心腹謀士,便宜行事。繼莊助之後,陸續來到劉徹身邊成爲親信和弄臣的有吳人朱買臣、趙人吾丘壽王、蜀人司馬相如、平原人東方朔、吳人枚皋、濟南人終軍等等。看起來,劉徹只是和一羣近侍談談辭賦文學,玩玩詼諧滑稽,然而潛移默化影響的,是劉徹對中朝和外朝兩個系統的信任程度。所謂外朝,是指居於禁宮之外以丞相爲首的政府序列;中朝,是指可以出入禁宮之內的皇帝近侍,他們未必在政府擔任職務,但會有侍中、常侍等稱號的加官。武帝一朝,劉徹有意把權力收歸中朝,並不時以近侍在辯論中摧折打壓外臣,極有可能便發萌於這幾年在竇太后陰影之下的經歷。

劉徹第二種韜光養晦的方式,是開始微服遊獵,做出一副不戀權位、不務正業的樣子。他仔細挑選了一羣精於騎射的衛兵,夜裏領着他們一起在長安城附近縱馬遊獵,因此踏壞了不少莊稼,居民無不號呼罵娘。爲了隱藏身份,他自稱是姐夫平陽侯曹壽。長安附近鄠縣、杜縣的縣令得知有這麼一撥人擾民如此,差點要將他們捉拿治罪,直到隨從拿出天子信物才作罷。有一回半夜,劉徹一行寄宿在柏谷的旅舍之中,向店主老頭討要喝的。大約是這羣人看上去氣勢張狂,店主老頭懷疑他們非奸即盜,沒好氣地回了一句:“喝的沒有,新鮮的尿你要不要?”說完便暗中糾集一些少年來捕捉盜賊立功。店主老太勸丈夫道:“我看他們不是一般人,且瞧上去似乎有所防備,不可輕舉妄動。”見老頭不聽,爲免生事,老太把丈夫灌醉綁了起來,少年們一鬨而散。老太殺雞做菜好好款待了劉徹一番。劉徹第二日回到宮中,便賞賜了老太千金,拜老頭爲羽林郎。羽林郎負責宿衛宮殿,老頭爲人警覺,正適合這個崗位。但爲免再發生類似危險,劉徹從此在行獵途中私設了十二個臨時駐點。

又嘗夜至柏谷,投逆旅宿,就逆旅主人求漿,主人翁曰:“無漿,正有溺耳!”且疑上爲奸盜,聚少年欲攻之;主人嫗睹上狀貌而異之,止其翁曰:“客非常人也;且又有備,不可圖也。”翁不聽,嫗飲翁以酒,醉而縛之。少年皆散走,嫗乃殺雞爲食以謝客。明日,上歸,召嫗,賜金千斤,拜其夫爲羽林郎。(《資治通鑑》卷十七《漢紀九》)

爲了更方便地遊獵騎射,又不至於擾民之聲傳入祖母和母親耳中,劉徹乾脆讓近侍吾丘壽王在長安附近、終南山邊用財政圈了一大塊地,準備擴大皇傢俬人遊苑—上林苑。吾丘壽王彙報該項工作進度之時,東方朔正好在旁,以殷紂王、楚靈王、秦始皇等大興土木的例子爲諫,希望劉徹不要擅奪民田以滿足個人私慾。劉徹對東方朔的進諫非常滿意,賜他百金,加官太中大夫,但是上林苑的工程一切照舊。司馬相如也曾勸劉徹不要親自馳逐野獸,搏擊猛虎,以身犯險,劉徹非常高興,但也沒有停止遊獵的日程。

劉徹這種欣然表彰進諫卻絕不接受意見的態度,其實並不矛盾。究其原因,在於他興建上林苑便於遊獵,根本不是純爲愛好,而是一邊以縱情玩物來麻痹竇太后,一邊訓練一支忠於自己、騎射有素的私人警衛,以備任何不虞,同時還可爲將來對匈奴用兵提前做準備。這常常是人君處於弱勢而爲求自保的應變之招,故他既欣賞東方朔、司馬相如等人的直言,又拒絕因此改變這一計劃。這些警衛夜裏出發隨劉徹行獵之時,通常是相期於殿門之外,所以這支警衛部隊最後被稱爲“期門軍”,士兵被稱爲“期門郎”,沒有定員限制,多的時候可達上千人。

劉徹知道,韜光養晦雖然是一種明哲保身的智慧,但擁有自保的實力,纔是這種聰明哲學背後的信心來源。劉徹的好“兵”,在於“兵”既是支撐他此刻度過危機的依靠,也是未來實現他宏大抱負的倚仗。

劉徹已經懂得“尺蠖之屈,以求伸也”的道理。他隱忍不發,運籌帷幄,蓄勢待機,爲將來走出外戚政治的陰影,施展自己遠大的抱負埋下了伏筆。(莊春波《漢武帝評傳》)

第一次出使西域

漢朝與匈奴之間,無論平時和戰時,士兵、平民常有互相投降之舉,“南下”“北上”者不乏其人。有一回,一個匈奴投降者爲漢朝帶來了一樁故事。

秦朝的時候,緊鄰着中國西疆,有個遊牧民族建立的國家叫作大月氏,處在敦煌與祁連之間,也就是所謂的河西走廊中。《漢書·西域傳》稱其與匈奴同俗,但在秦時應比匈奴更爲強大,故匈奴頭曼單于把兒子冒頓作爲質子,送在大月氏。後冒頓逃回匈奴,殺父篡位。其時正值陳勝吳廣起義,中原大亂,匈奴趁機向東吞併東胡之地,向南奪取秦河套地區,向西又連連復仇大月氏。冒頓單于之子老上單于繼位於文帝時期,也是一位致力於擴張的首領,在位期間繼續襲擊大月氏,殺月氏王,以其頭作爲飲器。大月氏因此不斷西遷,離河西走廊的故土越來越遠。

匈奴投降者講述的這件往事,未必一定如史書所說,在武帝朝才爲人知曉。這種就發生在鄰國的興亡大事,一定早已在漢朝廷流傳。經驗讓我們知道,一件事如果不斷被口口相傳,則必然會塑造出誇大的印象並逐漸強化固化。漢朝人心目中的大月氏人形象,想來可能是苦大仇深、遺民血淚,聽到“匈奴”二字眼裏恨不得冒出火,頓時激發無限家國仇恨。

向西和大月氏人取得聯絡,組成同盟,慫恿他們復國,借他們的力量一起對抗匈奴,這種計劃在漢朝君民內心,無論從邏輯還是情感上都顯得非常自然,幾乎不可能是到劉徹即位後才產生的,卻只有到劉徹的時候纔有可能實行。而此計劃最大的難點是,西行途中必然要經過匈奴的領地,搞不好就是一次送命之旅,即使順利到達也有可能說不動月氏人,無功而返。總之這是一項前途未卜、結果難料的挑戰,只有具備足夠冒險精神、犧牲精神以及外交能力的勇士、智士、辯士方敢應募。

激進的時代註定會有激進的人才,一位年輕的郎官站了出來,他叫張騫。這一年,一支上百人的隊伍浩浩蕩蕩從大漢的隴西出發,目標是不知位置所在的大月氏。由於本書是按照紀年來敘事的,從此很長時間裏,這羣人,包括他們的領隊張騫在內,將消失在我們的敘事中,正如同當年一離開漢界,漢朝人就長達十多年得不到他們的消息一樣。但我們現在總算可以知道,這段時間裏,他們彷彿處在漢朝人的平行時空,正用生死挑戰一個未知的西域世界和一段兇險無比的個人命運。

书摘蓝色.jpg

书摘1.jpg

书摘2.jpg

书摘3.jpg

书摘5.jpg

书摘5.jpg

书摘6.jpg

书摘7.jpg

书摘8.jpg



详情4.jpg

编辑推荐蓝色.jpg

◎《漢朝那些事兒》作者、歷史學碩士飄雪樓主漢史力作,幽默再現漢武帝劉徹的一生,好讀上癮!

飄雪樓主專攻漢史多年,筆法純熟細膩、幽默且犀利,故事情節環環相扣,依據司馬遷《史記》、班固《漢書》等歷史典籍的記載,客觀記述了漢武帝的一生。全稿敘事語言生動、人物形象凸顯、主要史事脈絡明晰,還原了兩千多年前的歷史場景,全面深刻展示了中華歷史上一個比較有作爲的統治者的豐富一生。

◎不止軍事、財政和外交,還有權力的爭奪和人性的較量!全方位展現漢武帝的全貌,看漢武帝這本就夠了!

鞏固大一統王朝的征程中,王娡和慄妃、竇嬰和田蚡、田蚡和灌夫、陳阿嬌和衛子夫之間人性的博弈,揭示了人性的發展規律,權力的爭奪、立場的兩端早早就被歷史演繹出來,對當代人產生思考。大將軍衛青和霍去病、李廣和李陵,在軍事作戰中驍勇抗戰,披荊斬棘;張騫出使西域,不畏強權,擴展外交;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促進了文化統一,等等, 飄雪樓主將這一幕幕歷史的碎片穿針引線,像一個鉤子將故事環環相扣,幫助我們全面地瞭解漢武帝的一生。

◎是窮兵黷武還是一代明主?

劉徹7歲做太子,16歲做皇帝,在位54年,北伐匈奴,南平兩越,東定朝鮮,擴展了古代中國的疆域,文化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現了民族、文化的統一,同時派張騫出使西域,實現了文化、政治、經濟的外交。但多年的征戰代價是耗盡的民力和財力。晚年又求仙問道,逼死太子劉據,是非功過,任君評說。

◎有史有據,有趣有料!看歷史書像看小說一樣上癮!

大量《史記》原文 16章故事演繹 幽默表達,行如流水,讀起來一氣呵成!小切口,由點到面,層層遞進,完整講述漢武帝的一生。故事寫法,每一個章節環環相扣,歷史小白也能輕鬆讀懂!

◎隨書附贈劉徹生平大事記870mm超長拉頁!

 内容简介蓝色.jpg

這是一個狂飆突進的時代,也是一次人性和權力的激烈交鋒。

是窮兵黷武的暴君,還是雄才大略的明君?

劉徹7歲成爲太子,16歲登基,在位54年。他北伐匈奴,南平兩越,東征朝鮮,極大地擴展了古代中國的疆域。在文化上,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現了民族和文化的統一。同時,他派遣張騫出使西域,促進了文化、政治和經濟的交流。然而,多年的戰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晚年,他追求長生不老,與太子劉據的關係緊張,最終導致了劉據自殺的悲劇。

飄雪樓主以《史記》爲藍本,用講故事的方式,將漢武帝和他的時代的歷史人物講得百轉千回,從後宮爭奪戰到“雖遠必誅”的征程,從晚年癡迷於求仙問道,到驚心動魄的奪嫡巫蠱之禍;從激烈的權力角逐,到深刻的人性博弈,鮮活、生動、全方位地展現了漢武帝的傳奇一生。

作者简介蓝色.jpg

飄雪樓主

本名陳立勇,湖南郴州人,歷史學碩士。自媒體帳戶「飄雪樓主的歷史課」運營人,百家號、今日頭條簽約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現居長沙。

從小喜歡歷史,對浩瀚如煙的歷史到了癡迷的程度。著有《漢朝那些事兒》(8卷)、《雙面帝王:朱元璋》、《隋是唐非》、《楚漢解碼:左手項羽,右手劉邦》、《一看就停不下來的大漢史》(3冊)等。

目录蓝色.jpg

第一章 心有多大,夢想就有多遠

神奇的出身 / 002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 006

愛與恨的邊緣 / 014

最後一擊 / 019

第二章 七國叛亂的臺前幕後

削藩,削藩 / 028

斬晁錯,可平亂 / 033

名將周亞夫 / 041

樑王的野心 / 047

搬掉攔路虎 / 054

第三章一朝天子一朝臣

一語成讖 / 064

綰長者,善遇之 / 072

劉徹登基 / 076

識時務者爲俊傑 / 082

新政沒商量 / 087

當頭一棒 / 092

第四章 情非得已

小不忍,亂大謀 / 098

“毛遂自薦”第一人 / 10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108

後宮爭寵 / 113

冷暴力 / 118

何罪之有 / 124

第五章 我心狂如潮

官途無極限 / 134

三龍戲珠 / 140

士可殺,不可辱 / 145

沉默是金 / 154

南柯一夢 / 163

第六章 忍無可忍,就無須再忍

戰還是和,這是個問題 / 170

馬邑之謀 / 180

東邊不亮西邊亮 / 185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 193

第七章 雖遠必誅

自古英雄出少年 / 202

漢朝版“西遊記” / 209

一家歡喜一家愁 / 213

鐵骨柔情 / 220

悲情李廣 / 226

隨風飄逝的“雙子星座” / 235

第八章 流血的仕途

“政治狐狸”公孫弘 / 244

“包青天”汲黯 / 250

“良人三策”主父偃 / 255

“酷吏”張湯 / 266

後院起火 / 273

第九章 千里江山圖

開拓絲綢之路 / 286

何以解憂 / 291

太歲爺頭上動土 / 295

躲進城樓成一統 / 302

官場聯盟誕生記 / 308

第十章 東西南北征

我和南越有個約定 / 320

關山度若飛 / 326

才子司馬相如 / 335

史上最牛的數字詩 / 344

不安分的衛氏朝鮮 / 349

血染的風采 / 355

第十一章 將征服進行到底

“貴人”和“囚人” / 362

這個單于是個好人 / 367

生死兩重天 / 373

司馬遷的忍辱 / 386

第十二章 人算不如天算

自贖之旅 / 392

再向虎山行 / 400

衝動的懲罰 / 405

第十三章 當財政危機來臨時

“理財專家”桑弘羊 / 412

萬馬齊喑究可哀 / 418

卜式沉浮記 / 424

第十四章 求仙的那些事兒

仙人歸去來 / 430

騙就一個字 / 435

漂洋過海來看你 / 438

聽,神仙的聲音 / 442

第十五章 巫蠱之亂

“不類己”的太子 / 448

江充其人 / 452

偷雞不成反蝕把米 / 457

真作假時假亦真,假作真時真亦假 / 461

衝冠一怒爲巫蠱 / 468

罪己詔 / 479

第十六章 不是尾聲的尾聲

“殺母存子”爲哪般 / 490

託孤大臣誕生記 / 496

魂歸茂陵 / 504

在线试读.jpg

東邊不亮西邊亮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 年)冬天,匈奴人在沉寂了四年之後,開始對漢武帝的馬邑之謀發起了一次規模空前的報復行動,攻下了上谷郡(今河北省懷來縣東南),並且殺燒搶掠,無惡不作,無所不爲。

這是赤裸裸的挑釁,也是漢武帝無法忍受的。這時候,漢武帝已經二十八歲了,經過十年的政治磨礪,他在朝政上已經得心應手,大權也一點一滴地全部收攏在自己手上,正是凌雲壯志大有可爲的時候。因此,忍了這麼多年的他這次再也忍不住了,親自安排了一場反擊戰,並且派

出了四路軍馬出戰。

漢武帝任命衛青爲車騎將軍,率軍從上谷郡出發;任命公孫賀爲輕車將軍,率軍從雲中郡(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古城村西)出發;任命公孫敖爲驃騎將軍,從代郡(今河北省蔚縣東北)出發;任命李廣爲驍騎將軍,從雁門郡(今山西省右玉縣南)出發。

這是漢武帝在實施馬邑之謀後,對匈奴進行的第一次大規模進攻,所以,他重視至極。爲了鼓舞士氣,迎來大捷,漢武帝給每路各一萬人馬,並且明確規定將論功行賞,論過處罰。

在這四路軍馬中,第一路軍的統帥衛青是靠他姐姐衛子夫的關係被漢武帝委以重任的。漢武帝也是想借此機會,讓衛青立下赫赫戰功,爲他未來的仕途鋪路。

第二路軍的統帥公孫敖曾擔任過漢武帝的騎兵侍從,既是衛青的同事,又是衛青的救命恩人。當年衛青被長公主綁架後,正是他挺身而出,硬是以虎口奪食之舉,把衛青救了出來。對這份恩情,衛青也是刻骨銘心。

這時公孫敖能得到漢武帝的重用,自然也有衛青暗中的推引之功。

第三路軍的統帥公孫賀出道早,在漢景帝時就立下了赫赫戰功,被任命爲太子舍人。漢武帝繼位後,對公孫賀青睞有加,任命他爲太僕。

在衛子夫受寵後,漢武帝更是主動把衛子夫的姐姐衛君孺嫁給了他,和他成了連襟。

第四路軍的統帥李廣雖然論關係不如衛青、公孫敖、公孫賀三人,但論名氣他最大,論本領他最強,論資歷他最老,論威望他最高。

首先,來說一下李廣的名氣大。他系名門之後。他的曾祖父李信是秦國大將,以勇猛剛強著稱。秦軍攻破燕國時,李信率幾千人馬對燕王的數萬大軍進行了大追蹤,打得燕王大軍毫無還手之力,只好使出苦肉計——獻上太子丹的頭顱。然而,李信卻奉行“宜將剩勇追窮寇”,將追

擊進行到底,最後全殲燕軍,一戰成名天下知。虎父無犬子,隨後李廣的祖父、父親也都成了一代驍將。

其次,來說一下李廣的本領強。他家世代以騎射相傳,到了李廣時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已達到了爐火純青之境界,被封爲“射神”。

《史記·李將軍列傳》中記載了這樣一個例子:“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爲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

這段文字的大致意思是,李廣出去打獵,風吹草莽中一塊巨石若隱若現,李廣以爲是隻老虎,當下拔箭拉弓,只聽見“嗖”的一聲,那支快如流星的箭直中目標,待李廣走到近處一看,才發現自己剛纔那一箭竟射進了巨石裏。

再次,來說一下李廣的資歷老。李廣十多歲就開始闖江湖,時正值漢文帝在位時期,匈奴在漢朝叛徒中行說的唆使下,對漢邊境進行了瘋狂大騷擾。漢文帝只得徵兵守邊疆,以阻止和抵擋匈奴大軍的入侵。

當時,李廣選擇了從軍,因爲他射術高明,在邊疆射殺匈奴士兵最多,所以,聲名大振,被漢文帝垂青。他先是被封爲郎中,秩六百石,不久又被封爲騎常侍,秩八百石。漢景帝即位後,李廣被封爲騎郎將,秩千石。

平定七國叛亂中,李廣再立戰功,被封爲驍騎都尉,秩兩千石。那時候,李廣還不滿三十歲,食邑已達到了漢朝官職中的最高級別了,可謂人中龍鳳。這樣的資歷,放眼整個朝廷,也是很難找到的。

最後,說一下李廣的威望高。漢文帝曾評價李廣“生不逢時”:“如果李廣生在高祖打江山的年代,封個萬戶侯根本不在話下。”而漢朝的死對頭匈奴則稱李廣爲飛將軍,對他唯恐避之不及。爲此,唐朝的王昌齡在《出塞》中還發出這樣的感慨:“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然而,儘管李廣在邊疆上打出了響噹噹的名號,但他的一生也正如漢文帝所說的那樣——生不逢時。在“文景之治”的年代,漢文帝和漢景帝都主張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進行懷柔戰術,這使飛將軍李廣空有一身武藝和一腔熱血,卻報國無門。

光陰如白駒過隙,李廣已過了知天命之年,他原本以爲自己就將這樣在邊疆和匈奴“打打鬧鬧”地遊戲一生時,上天終於降給了他大任。

漢武帝即位後,對匈奴主戰。這一次,他自然也沒忘了這位軍事奇才,而李廣自然也會格外珍惜這難得的一展雄風的機會,必將以百倍的努力來回報漢武帝。

因此,從客觀上分析,這四路大軍中自然是名滿天下的李廣勝算最大,而初出茅廬的衛青敗率最高。然而,結果卻出人意料。這次軍事行動,立下戰功的是衛青,敗得最慘的是飛將軍李廣。其中究竟發生了哪些曲折的故事呢?

首先,來看衛青的第一路軍。

如果只用一句話來形容衛青在征戰匈奴上的“處女秀”,那就是機遇撞上了他的努力。他率軍從上谷郡出發,在深入匈奴腹地的過程中,一路暢通無阻,別說匈奴主力了,連小股的匈奴遊兵都沒碰到。這樣的機遇真是可遇不可求啊!

再說努力。衛青從小經歷了許多磨難,這些都磨礪了他的意志力和堅忍不拔的精神。這次出征,儘管他有點忐忑,有點惶恐,但更多的還是憧憬,是勇往直前的勇氣。因此,在一路碰不到匈奴軍隊的情況下,他果斷率軍一路向前不回頭。最終,他和他的大軍竟然以最快的速度穿越千山萬水,直接來到了匈奴的龍城。龍城既是匈奴的王庭,又是其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更是匈奴人的神聖之地——祭祀天地祖先、祈禱求福的地方。因爲以前漢朝軍隊連進入匈奴地界都是一種奢望,更別說踏足龍城了,因此匈奴人對自己這座“首都”的防衛十分鬆懈。衛青見狀,立馬下令直搗龍城,匈奴人驚恐不已,只有潰逃的份兒。

最終,衛青率部剿滅了七百匈奴士兵。人數雖然不是很多,但卻極大地提升了漢軍的士氣,朝野上下備受鼓舞。同時,這也對匈奴產生了極大的威懾力。因此,衛青的勝利,看似戰果很小,但實際作用卻很大。

其次,來看公孫賀的第二路軍。公孫賀的這次軍事行動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衆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不在燈火闌珊處。

公孫賀的運氣也不錯,一路順風順水,暢通無阻。他率部在雲中一帶尋尋覓覓,連半個匈奴人的影子都沒有看見,最後只好悻悻而歸。

總而言之,公孫賀顯然也是沾了幸運之神的光,但他卻沒有創造直搗龍城這樣的戰果。最後,他以不折自己一兵一將,不傷匈奴一兵一卒的戰果無功而返。

再次,來看公孫敖的第三路軍。

他的這路大軍從代郡出發,意氣風發地來到了關市,結果很不幸地在這裏遇到了一支匈奴主力騎兵,雙方進行了一場你死我活的攻防戰。

最後,首次帶兵作戰的公孫敖沒能敵過匈奴的強悍進攻,差點全軍覆沒。在丟掉七千漢朝士兵首級後,公孫敖領着一些精銳之兵腳底抹油,逃了。總而言之,對年輕的公孫敖來說,他和衛青一樣,有着強烈的求戰慾望,有着強烈的立功願望,但結果卻是萬人征戰千人還。面對這樣的戰績,公孫敖是該怪天怪地,還是怪運氣呢?

最後,來看李廣的第四路軍。李廣因爲名氣大、本領強、資歷老、威望高,自然受萬衆矚目。他接到軍令後,馬上從雁門關出發。飛將軍豈是浪得虛名的,他這一路率軍戰無不克,攻無不勝,很快就大刀闊斧地向北推進。也許是這麼多年憋得太久了,也許是他太想表現自己了,也許是被局部的勝利衝昏了頭腦,總之,當匈奴士兵突然從四面八方出現,將李廣大軍圍得水泄不通時,他才清醒過來,明白自己中了匈奴人的“誘敵深入”之計。

輕敵冒進註定是要付出血的代價的。面對鋪天蓋地的匈奴大軍,李廣所帶的一萬軍馬顯然微不足道,因此,儘管他有通天入地之本領,此時也無力迴天了。

一場激戰,李廣大軍全軍覆滅。公孫敖的大軍是接近全軍覆滅,好歹還有千餘人突圍了出來。李廣比公孫敖還慘,一萬軍馬一個不剩,連他本人也被生擒了。

……



详情5.jpg

编辑推荐蓝色.jpg

新銳歷史作家,引領歷史非虛構寫法新潮流!比小說更精彩!

巫蠱羅生門,究竟是誰想謀反?虎毒食子、輪胎罪己,一樁懸案深解漢武帝的一生。

歷史寫出來比懸疑小說還精彩!經歷巫蠱之禍的司馬遷,在《史記》裏埋下了不少線索,作者比對多方史料,深挖史書裏的伏筆、暗語,並根據人之常情謹慎做出部分推測,試圖破解這一千古懸案。

從作者的故事裏,你能看到:

史上最嚴重的“扎小人”事件,可能是漢武帝晚年乾的最糊塗的一件事兒,它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司馬遷之死與巫蠱之禍之間,有什麼樣的聯繫?他在《史記》裏向後人透露了哪些線索?

中學課本里的《報任安書》,你真的讀懂了嗎?

 内容简介蓝色.jpg

巫蠱之禍是西漢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其中涉及漢武帝一朝的政治鬥爭,諸子奪嫡等明爭暗鬥。這場重大的歷史事件的真相由於史料的缺乏,成爲一個未解之謎。本書作者利用史料和現有的研究成果,對歷史的空白進行了大膽而富有創建的論證猜想,重審巫蠱之禍的來龍去脈,揭示其中的真相,提出了無法證僞的新視角。

作者简介蓝色.jpg

譚木聲,青年曆史研究學者。中國人民大學西方哲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學術研究方向爲晚清政治史,特別是清末憲政的外交因素。曾任經濟觀察報高級編輯、界面傳媒創始合夥人。現爲人文歷史教育傳播機構“新亞人文學院”創始人。曾出品“中國通史大師課”系列人文課,爲大衆所喜愛。

目录蓝色.jpg

言從 殘片推想原貌的野心

引子 長安九日

第一章 今日良宴會

第二章 劉徹的競爭者

第三章 巫蠱初起陳阿嬌

第四章 軍功織就的網

第五章 凋零與播種

第六章 衛去李來

第七章 外戚不可去

第八章 殺太子的刀

第九章 巫蠱再起公孫丞相

第十章 不安的太子

第十一章 江充入宮了

第十二章 太子之死

第十三章 李廣利與劉屈氂的約定

第十四章 託孤

第十五章 皇帝一無所知

第十六章 天子後悔了嗎

第十七章 吹皺一池春水

附篇 他是黃雀?

參考文獻

媒体评价蓝色.jpg

    劉徹、劉據父子的複雜關係以及個別臣子的特殊作用,導致都城長安發生政府軍與市民激烈的武裝爭鬥,“合戰五日,死者數萬人”。史稱“巫蠱之禍”。譚木聲的著作《巫蠱亂長安》以生動的筆調記述了中國帝制時代這一特殊事件,可以爲關心中國歷史文化的讀者提供有積極意義的啓示。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 王子今

譚木聲先生這部《巫蠱亂長安》,是他潛心多年,勤學深思的結果。作者通過認真研讀第一手史料,努力向讀者揭示了他所看到的“巫蠱之變”的全貌;告訴讀者,他看到了怎樣一個漢武帝和他的太子劉據,還有站在劉據對面的那個江充……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辛德勇

感謝作者的流暢敘述與生動細節,把我帶回中國歷史上一個關鍵、詭譎的時刻。

——作家、單向空間創始人 許知遠

驚心動魄的開局,牽扯出冰凍三尺的過往。《史記》《漢書》中保存下來的歷史碎片,在流暢的敘事中重新澆鑄成形。

——作家 劉勃

书摘蓝色.jpg

书摘11.jpg

结尾.jpg

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NT$1800
最新訂購
  • 新北方**[0946***526]

    25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臺南吳**[0998***584]

    5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臺南朱**[0968***576]

    4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新北黃**[0920***596]

    4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臺中方**[0938***353]

    4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臺南張**[0938***920]

    11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桃園李**[0988***460]

    25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高雄孫**[0933***211]

    20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臺北符**[0988***812]

    4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臺南錢**[0956***958]

    7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新北趙**[0998***109]

    12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嘉義朱**[0998***292]

    15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基隆劉**[0956***919]

    7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高雄孫**[0918***823]

    11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嘉義錢**[0938***160]

    半小時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臺南錢**[0932***201]

    12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高雄周**[0951***191]

    4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新北錢**[0966***549]

    25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高雄鍾**[0956***367]

    2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高雄陳**[0933***704]

    4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新竹鄭**[0988***620]

    7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嘉義劉**[0966***251]

    15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臺北錢**[0986***650]

    25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臺北鍾**[0968***197]

    5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臺南劉**[0988***360]

    5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新竹孫**[0998***648]

    11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新竹仲**[0920***745]

    15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臺中孫**[0918***547]

    2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嘉義孫**[0988***877]

    12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臺南趙**[0918***499]

    15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嘉義李**[0918***865]

    5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臺南劉**[0978***799]

    4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臺北柳**[0956***315]

    半小時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嘉義王**[0966***674]

    半小時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新北仲**[0956***695]

    2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臺南鍾**[0988***496]

    20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臺北楊**[0966***107]

    12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嘉義孫**[0966***358]

    11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新北方**[0946***189]

    半小時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新北柳**[0956***615]

    15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基隆趙**[0986***554]

    11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臺南孫**[0951***421]

    20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嘉義謝**[0986***868]

    2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臺中黃**[0920***654]

    7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嘉義張**[0933***121]

    25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基隆劉**[0966***415]

    7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基隆方**[0946***597]

    5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新北鄭**[0986***629]

    25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新北錢**[0951***880]

    5分鐘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高雄吳**[0938***467]

    半小時前2024新書推薦: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 有爲:漢武帝的五十四年+雙面漢武帝:從文武之治到巫蠱之亂+巫蠱亂長安:漢武帝晚年的奪嫡暗戰(全三冊)


您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