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持7-11 全家超商取貨 貨到付款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NT$1450NT$2288

讀典籍,學文史。有趣,有料,有知識點,《滿江紅》再現岳飛生活場,全套書超過700位歷史人物出場,2000+文史知識點。原典呈現,有據可考,季薇、黃向軍、申一帆、席越、徐彬等重磅推薦!


提醒.jpg

详情1.jpg

详情2.jpg

编辑推荐蓝色.jpg

●讀典籍故事,學文史知識。全套書超過700位歷史人物出場,2000 文史知識點。一邊讀典籍,一邊學文史,沉浸式遊覽歷史長河,青少年同樣適讀。

●收錄各朝史籍記載,原典呈現,有據可考。

●解讀典籍是對歷史的回眸,是與先賢的對話,是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一次握手。

●典籍雖然古老,但其承載的文化精神是遍體生光的,讀典籍的人永遠是朝向未來的。文化典籍記載着中華文明的過去,觀照着當代中國的今天,也指引着子孫後世千年,滋養和浸潤每一箇中華兒女的精神。文明延續和傳承力量在典籍中得以展現。

●有書出品。影響力的教育平臺,優質內容集結地,2000萬人共同期待。

●知名書籍設計師操刀封面,國風典藏。

内容简介蓝色.jpg

我們的民族之所以能夠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生生不息,綿延不斷,根本在於一代代先賢將文化、精神、品格濃縮在竹簡,在紙張,在字裏行間,一代代華夏子孫以典籍爲媒,在經典中汲取向前的力量,薪火相傳。

典籍不應束之高閣,因此《典籍裏的中國》從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裏面,選取“文化聖賢”“帝王將相”“巾幗佳人”“名士知己”四個維度,解讀歷史上的那些人和事,讓典籍不再晦澀難懂,讓現代人愛上歷史,愛上我們的傳統文化。

多讀經典,於個人而言,可以拓展我們人生的長度和寬度;於民族而言,可以夯實我們的文化厚度,把中國人的精氣神一代代傳承下去。

帝王將相:君臣交手,波詭雲譎,王朝命運的啓示錄

在中國曆代典籍中,對他們有濃墨重彩的一筆,對今人或有借鑑可取之處,或有警示告誡之意。他們是譭譽參半的傳奇帝王,他們是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的專情君主。他們盡心輔佐,他們沉迷僞裝。性格迥異,身份有別,是經天緯地、互相成就的搭檔,是操縱人心,反目相殺的兩面君臣。每一次對話,每一個決定,都影響着歷史的進程和王朝的命運。

文人聖賢:思想藝術,文脈傳承,歷史長河中的文化盛宴

中國文化,離不開諸子百家,離不開思想流派,是音律書畫,是詩詞歌賦,藏身於字裏行間,植根在中華兒女內心,潛移默化影響着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爲方式。歷代典籍對聖賢、思想、藝術的記載極爲重視,這些記載成爲我們當今中國文化的基礎,並將傳承後世。

名士知己:筆墨橫姿,超然灑脫,浮華中追尋精神內蘊

淡泊名利,君子謙謙,這是名士的風度。高山流水,元白之交,這是知己之遇的渴求。不論地位階層,追求自我塑造,靈魂共鳴,是中國文人的終極夢想,也是安撫浮華人世的一劑良藥。

巾幗佳人:紅裝不讓鬚眉,貫穿古今的女性頌歌

中國女性是歷史中不可抹滅的存在,她們獨立果敢,富有思想,卻不限於一面,詠絮之才,巾幗之軀,更有開創盛世的魄力。她們生於不同的朝代,雖束縛於封建禮教,但生而平等從來都印刻在血液中。撕掉標籤,是對世界的勇敢證明:誰說女子不如男。

作者简介蓝色.jpg

有書

有影響力的終生教育領創者,致力於幫助人們持續、系統、高效地獲取所需知識,讓人人都能享受有書相伴,終身成長帶來的美好生活。

擁有6000萬用戶,10萬個書友羣,遍佈中國100個城市,共讀書籍累計閱讀次數超過1.5億次,共讀書籍累計閱讀人數超過4500萬。

旗下有書公衆號簽約大量優質作者,《名著》專刊累計發佈400餘篇原創文章,2000萬人在線訂閱,每一篇都斬獲10萬+閱讀量,各大媒體平臺相繼轉載,引領讀史、學史之風。

目录蓝色.jpg

《典籍裏的中國·帝王將相》

第一章 傳奇帝王

秦始皇嬴政:譭譽參半的千古一帝—003

漢獻帝劉協:從傀儡皇帝到濟世郎中—014

梁武帝蕭衍:“菩薩皇帝”一心向佛—023

唐高宗李治:被父親和妻子的光芒遮擋—031

宋仁宗趙禎:“仁”是對君主的褒獎—038

宋徽宗趙佶:諸事皆能,獨不能爲君—045

明神宗朱翊鈞:從小就是玩弄權術的高手—053

第二章 癡情君主

漢宣帝劉詢:爲摯愛隱忍復仇一063

光武帝劉秀:皇后的位置屬於陰麗華—071

北齊後主高緯:“無愁天子”的癡情—078

隋文帝楊堅:只和髮妻生孩子—085

宋英宗趙宗實:青梅竹馬情誼深—093

第三章 僞裝高手

越王勾踐:爲了復國,敢嘗大便—109

新帝王莽:不停表演,直到稱帝—116

晉宣帝司馬懿:裝病奪權,做三國的贏家—123

隋煬帝楊廣:爲了皇位,欺騙父母—132

唐宣宗李忱:沉迷於僞裝無法自拔—140

宋太祖趙匡胤:不給部下黃袍加身的機會—148

第四章 歷史名臣

蕭何:自污以求自保的功臣—157

陳平:“盜嫂昧金”的傳奇丞相—164

荀或:身在曹營心在漢—172

魏徵:唐太宗的一面鏡子—179

寇準:性格決定仕途—186

方孝孺:滅我“十族”,我也不寫—194

張居正:盡心輔佐卻死不瞑目—202

第五章 拍檔

齊桓公和管仲:從仇敵到君臣—215

吳王闔閭和伍子胥:兩副軀殼,一個靈魂—224

劉邦和張良:一切盡在不言中—232

劉備和諸葛亮:魚到南陽方得水—240

苻堅和王猛:耐心磨合,共襄大業—247


《典籍裏的中國·文人聖賢》

第一章 諸子百家

儒家:不曾斷絕的百家之首—003

法家:目標是“法治天下”—011

墨家:崇尚簡樸,博愛互助—018

陰陽家:不是算命的—028

縱橫家:謀士培訓機構—036

第二章 思想名人

董仲舒:“獨尊儒術”提出者—045

朱熹:“四書”出於此—053

王陽明:唯心主義“陽明學”—061

黃宗羲:君主專制的改革者—068

第三章唐宋八大家

韓愈:有文采,有勇氣—077

柳宗元:春風得意後的孤獨—085

歐陽修:千古伯樂—092

曾鞏:帶着全家入仕途—099

王安石:一場失敗的變法—106

蘇軾:獨一無二的蘇東坡—114

蘇洵和蘇轍:父與子—122

第四章 藝術名家

李延年:小人物的青雲志路—131

王羲之:書聖愛大鵝—139

顧愷之:神一般的點睛之筆—146

歐陽詢:隸書到楷書的跨越—154

米芾:癲狂書畫家—162

趙孟:書畫全能,卻身份尷尬—170

湯顯祖:東方莎士比亞—177

第五章 詩詞背後

《離騷》:路曼曼其修遠—187

《鳳求凰》:一日不見,思之如狂—196

《歸園田居》:復得返自然—205

“三吏三別”:人生無家別—213

《長恨歌》:此恨綿綿無絕期—220

《錦瑟》:此情可待成追憶—229

《虞美人》: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237

《滿江紅》:臣子恨,何時滅—245

《破陣子》:醉裏挑燈看劍—253

正氣歌:天地有正氣—263


《典籍裏的中國·名士知己》

第一章 人生知己

管仲和鮑叔牙:知我者你—003

程嬰和公孫杵臼:生死大義—011

俞伯牙和鍾子期:高山流水—019

莊子和惠子:求同存異—028

羊祜和陸抗:信任不疑—036

白居易和元鎮:靈魂相依—043

柳宗元和劉禹錫:一生摯友—052

第二章 竹林七賢

山濤:心逐竹林,兼濟天下—061

阮籍:純孝赤子,能哭能歌—068

劉伶:酒徒狂士,放浪不羈—075

嵇康:風姿獨秀,高風亮節—082

向秀:靜默如水,以柔克剛—091

王戎:一半君子,一半小人—098

阮咸:音律神才,與器流傳—105

第三章 絕世美男

何晏:天生麗質,不用塗粉—115

潘安:盛世美顏,公子無雙—122

衛玠:因爲太好看而被看死—129

獨孤信:能文能武美少年—137

蘭陵王:美貌需用面具遮—144

第四章 名士僧道

荊軻:這個刺客沒武功—153

姜維:諸葛亮的接班人—161

王衍:皎皎名士,跌落神壇—168

祖逖:聞雞起舞,有志之士—175

桓溫:與豪門的恩恩怨怨—181

法顯:西天取經人—188

鳩摩羅什:身如污泥,心向蓮花—195

玄奘:虔誠真摯的朝聖者—205

第五章 名人典故

伍舉:楚材晉用—215

重耳和介子推:足下—222

馮異:失之東隅,收之桑榆—230

苻堅:投鞭斷流—236

范蠡:鳥盡弓藏,兔死狗烹—243

房玄齡和杜如晦:房謀杜斷—250


《典籍裏的中國·巾幗佳人》

第一章 巾幗英雄

花木蘭:代父出征,建功沙場 — 003

陳碩真:帶民起義,自封女帝 — 011

冼夫人:戎馬一生,心懷大義 — 017

梁紅玉:抗金女將軍 — 024

楊妙真:一手梨花槍,天下無敵手 — 031

唐賽兒:率兵起義,沙場稱傑 — 037

第二章 獨立逆襲

羋八子:善抓時機,有格局 — 047

鍾離春:齊國大安,醜女之力 — 054

衛子夫:低開高走的人生 — 060

郭女王:沒錯,我就叫女王 — 067

馮太后:絕處逢生,開創盛世 — 074

秦良玉:撕掉女性標籤 — 081

第三章 身處皇家

武則天:功過是非由人說 — 091

上官婉兒:歷史上的女宰相 — 099

楊玉環:天姿惹出安史亂 — 106

張麗華:聰明美貌是催命符 — 115

孝莊太后:康乾盛世奠基人 — 121

第四章 王室公主

平陽公主(西漢):一生三嫁得良緣 — 131

平陽公主(唐):不愛紅裝愛武裝 — 137

文成公主:遠嫁和親換安寧 — 144

高陽公主:機關算盡爲情迷 — 152

太平公主:有權勢的公主 — 158

福康公主:心病難醫,鬱鬱而終 — 166

長平公主:花季之年遭斷臂 — 174

第五章 詠絮紅顏

莊姜: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183

班婕妤:腹有詩書氣自華 — 190

班昭:“二十四史”的女作者 — 197

左芬:因才華而入宮爲妃 — 204

謝道韞:有才氣,有志氣 — 211

蘇蕙:創璇璣圖,玄機無限 — 219

李清照:千古才女酒一壺 — 226

管道昇:書壇眷侶,才子佳人 — 234

陳圓圓:衝冠一怒爲紅顏 — 241

媒体评价蓝色.jpg

有書專注於全民閱讀推廣和成人終身學習服務,持續創作了大量優質的圖文、短視頻、精品課和訓練營等線上內容產品。很高興看到有書進一步推出了原創的四冊套裝圖書出版物,精選典籍中的歷史知識和人物故事,角度獨特,構篇新穎,語言清新,推薦大家不妨一讀。

——華映資本管理合夥人 季薇

這套書在傳播中國文化的同時,又成功把歷史拉進了現實,你什麼時候翻開它,都能收穫新知。

——有書國學院院長 黃向軍

學史使人明智,經典永不過時。這套書用現代化的視角解讀了幾千年的歷史故事,以史爲鑑,古爲今用,非常推薦!

——世界記憶大師、圖樣單詞APP創始人 申一帆

在我看來,有書不僅僅是寫了一套歷史讀物,它更像是現實生活的指導手冊。無論是你經歷過的生活,或者還未發生的,在某個歷史片段、某個歷史人物身上都能找到相似的影子。可以說歷史照進現實,那些光芒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中國女性的TEDTalks“遇言不止”創始人  席越

這套書不同於以往那些枯燥的歷史書籍,它以現代的視角解讀了上下幾千年的故事,不僅讓讀者瞭解了歷史,更讓讀者可以把歷史當成一面鏡子,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小幫規劃 CEO 俆彬

在线试读.jpg

宋仁宗趙禎:“仁”是對君主的褒獎

至於夏人犯邊, 御之出境;契丹渝盟,增以歲幣。在位四十二年之間,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殘刻之人;刑法似縱弛,而決獄多平允之士。國未嘗無弊倖,而不足以累治世之體;朝未嘗無小人,而不足以勝善類之氣。君臣上下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餘年之基。子孫一矯其所爲,馴致於亂。《傳》曰:“爲人君,止於仁。”帝誠無愧焉。

——《宋史·仁宗本紀》

他是天下仁君,他是宋朝在位時間長的皇帝,他不是完美君主,卻開創了盛世,他就是“百事不會,只會做官家”的宋仁宗——趙禎。

01不存在的狸貓換太子

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宋真宗趙恆的第六個兒子出生了。因爲前五個兒子都夭折了,第六個兒子取名爲“受益”。天禧二年(1018年),九歲的趙受益被立爲皇太子,賜名趙禎,也就是後來的宋仁宗。

關於宋仁宗趙禎的出身,大家熟悉的是《包青天》中的故事——《狸貓換太子》。但實際上,在真實的宋代歷史中,皇家的產房裏並沒有狸貓出現。

宋仁宗趙禎的身世是怎樣的呢?他有三位“母親”。一位是生母李氏。李氏本是妃子劉娥身邊的御侍宮女,在宋仁宗出生後,被封爲“崇陽縣君”。一位是抱養他的劉德妃劉娥,也就是後來的劉皇后。還有一位,是照顧趙禎的楊淑妃。劉娥對趙禎就像一位嚴父,她用立法來約束趙禎。楊氏更像一位慈母,對他頗爲溺愛。

據《宋史·后妃傳》記載:“終太后世,仁宗不自知爲妃(指李宸妃)所出也。”身爲皇太子,趙禎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如何治理一個國家。趙禎七歲那年,父親宋真宗便下詔書修建學堂,賜名“資善堂”。趙禎被立爲皇太子後,翰林學士晏殊、參知政事李迪成爲他的老師。

對於皇太子趙禎,大家給出多的評價,就是他“天性仁孝寬裕”。他從小就懂得謙抑、剋制。《文獻通考》記載,趙禎雖然貴爲皇太子,每次見到賓客,一定先行禮,並且放下身段,親自迎接、送行。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中有一處細節,說的是一位輔臣到資善堂參見皇太子,要行禮時,趙禎從不坐着受禮,而是堅持跪着。士大夫們相信,“持謙秉禮”的皇太子,未來一定是一位賢明仁聖的君主。

02厚德載物

作爲一代君王,世人都道他平庸無爲,終生困坐於京城,愛恨也不能自主。但宋仁宗趙禎人格中的寬厚與自制,成爲他生命中可貴的美德。對待宮人,宋仁宗做到了寧可委屈自己,也不讓別人受責罰。

有一次用膳,仁宗吃到了一粒沙子,本來就不好的牙齒一陣劇痛,他趕緊吐出來。仁宗立馬對陪侍的宮女說:“千萬別聲張我吃到沙子,否則御廚可是死罪。”

北宋魏泰《東軒筆錄》還收錄了這樣一件事。有一年春天,宋仁宗在花園裏散步,他好幾次回頭看,周圍的人都不明白他什麼意思。直到回到宮裏,宋仁宗才說:“我好渴,快拿水來。”嬪妃不解:“官家,你爲什麼不在外面要水喝,何必渴着忍了這麼久?”

宋仁宗說道:“我回頭看了好幾次,也沒見到管茶水的人,如果當時說出來,肯定有人要受罰,想想算了,還是忍着吧。”宋仁宗的“忍”,不僅顯示了他的仁慈寬厚,更體現出他作爲一代君王的自制力。

南宋施德操史料筆記《北窗炙 錄》中有一處記載,一天早上,宋仁宗對身邊的大臣說:“我昨天餓得睡不着,很想吃羊肉。”大臣們心裏奇怪:這不就您下道旨的事嗎?

但宋仁宗的一番話讓大臣們印象深刻:“祖宗法中沒有夜供燒羊的先例,一旦我索取一次,後世子孫便會效仿。不知道會浪費多少人力物力,所以,我剋制住了自己的慾望。”

行仁政易,終生忍難。只有忍得了自己的慾望,放得下對別人的苛責,才能抵達“仁”的境界。

03無愧於“仁”

宋仁宗的“仁”,讓他身邊聚集了一大批傑出人才。唐宋八大家中,除了唐代的韓愈和柳宗元,其餘六位皆在仁宗時代。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讓仁宗時代成爲宋朝光輝的時刻。蘇軾曾評價宋仁宗:“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搜攬天下豪傑,不可勝數。”

宋仁宗怎麼做到與士大夫共治國家的呢?宋仁宗聽得進逆耳的諫言。

慶曆年間,宋仁宗賜給王素三品服,又賜給餘靖、歐陽修、蔡襄五品服,並當面說:“你們都是我親自提拔的,談論事情不用避諱,所以把官品服賞給你們。”

餘靖還真做到了“論事無所避”。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餘靖爲人不修邊幅,擔任諫官後,仗義執言,無所顧忌。有一次,他與宋仁宗爭辯,唾沫甚至直接噴到了仁宗臉上。

嘉祐六年(1061年)八月,還發生了一件大事。宋仁宗在崇政殿出題考四位“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的應試人,其中兩人是大名鼎鼎的蘇軾和蘇轍。試題是:面對當前民生、兵政、法制等方面的問題,該怎麼辦?

蘇轍怎麼答的這道題呢?他開篇說:“然臣以謂陛下未有憂懼之誠耳。”意思就是說宋仁宗的憂慮一點誠意也沒有。接着,蘇轍圍繞這一理論對宋仁宗展開了批評。蘇轍的御試策論,引發了很大的爭議。有人說,他答非所問,明明問的是解決方法,他寫的是一堆批評。而大臣司馬光卻說,蘇轍獨有愛君憂國之心。

爭吵了半天,錄取蘇轍與否,還是得由官家宋仁宗定奪。宋仁宗說:“我設置制舉考試本來就是爲了求得敢於直言的人,現在蘇轍以直言來勸諫我,我卻不錄取他,天下人會怎麼看我?”後,蘇軾和蘇轍兄弟倆一同登科。宋仁宗對“二蘇”的評價是:我又爲子孫找到兩位太平宰相!

宋仁宗不僅愛才惜才,對於百姓,更是把“仁”發揮到了極致。嘉祐元年(1056年)夏天,因爲河北等地鬧洪災,宋仁宗從內藏庫中撥出絹二十萬匹、銀十萬兩來賑災。等到第二年五月,災情漸漸平復,宋仁宗趕緊下詔告誡:今年糧食得以豐收,百姓稍微寬裕一些,地方官務必多安撫體恤百姓,不得調整稅率來擾亂百姓生活。

到了八月,宋仁宗採納大臣韓琦的建議,賜給各州郡十萬到二十萬貫錢,用於做官藥來發放給窮困的百姓。嘉祐五年(1060年)五月,宋朝政府在三司專門設立了“寬恤民力司”,派遣使者出巡各地,訪問民間疾苦。嘉祐六年(1061年),宋仁宗任用傅永、祖無擇,一同商議寬恤老百姓的事情,並且制定了具體方案。

世人都說,宋仁宗趙禎既沒有文韜武略,也沒有什麼豐功偉績。但有一點,我們可以肯定,他的確爲宋朝的老百姓做過不少事情。

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五十四歲的趙禎走完了他的一生,駕崩於東京大內福寧殿。《邵氏聞見錄》中記載:“京師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者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百姓罷了集市在巷間痛哭幾日不停,即使是乞丐和小孩,都一邊焚燒紙錢,一邊落淚。遼國使者說起宋仁宗皇帝,也忍不住哭泣。

嘉祐八年(1063年)八月,翰林學士王珪議定大行皇帝廟號,爲“仁宗”。古往今來,“仁”是對君主的褒獎。《宋史·仁宗本紀》給出這樣一段評贊:“《傳》曰:‘爲人君,止於仁。’帝誠無愧焉。”縱觀宋仁宗趙禎的一生,他無愧於“仁宗”這一廟號,終成爲歷代皇帝德治的典範。


齊桓公和管仲:從仇敵到君臣

鮑叔牙曰:“臣幸得從君,君竟以立。君之尊,臣無以增君。君將治齊,即高傒與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國國重,不可失也。”於是桓公從之。乃詳爲召管仲欲甘心,實欲用之。管仲知之,故請往。鮑叔牙迎受管仲,及堂阜而脫桎梏,齋祓而見桓公。桓公厚禮以爲大夫,任政。桓公既得管仲,與鮑叔、隰朋、高傒修齊國政,連五家之兵,設輕重魚鹽之利,以贍貧窮,祿賢能,齊人皆說。

——《史記·齊太公世家》

齊桓公,名叫小白,春秋五霸之首;管仲,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輔佐小白,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齊桓公的霸業。但是管仲曾是齊桓公的政敵,齊桓公卻捐棄前嫌重用管仲。他倆之間到底有什麼恩怨?齊桓公爲什麼會選擇原諒一個要殺害自己的人?

01一箭之仇

前685年的一天,烈日當空,微風不起,空氣中瀰漫着浮躁的氣息。一行車隊正向齊都臨淄的方向飛馳,待到了臨朐這個地方,這一行人已是人困馬乏,於是下車稍作休息。車隊的領頭人是一個三十出頭的青年人,他雖然靠在車旁休息,但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卻不停地掃視四方,顯得格外小心。

突然,一輛戰車從青年人的正對面飛馳而來,還沒等他反應過來,一支飛箭便從對面的戰車上閃電般襲來。這支箭不偏不倚,正中青年人。青年人一聲慘叫,隨即仆倒在地。刺客見刺殺成功,連忙掉轉戰車,揚長而去……

這個受傷倒地的青年人是公子小白,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齊桓公,而這個放冷箭的刺客就是管仲管夷吾。此時的管仲對公子小白痛下殺手,但誰又能想到,原本互爲仇敵的二人,後來竟會成爲春秋歷史上的“拍檔”。

齊國原是姜太公的封國,一個有着深厚底蘊的“東方古國”。在周成王時期,齊國作爲周王室東方的屏障,對抵禦夷狄、安定王室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西周初年,周成王曾下詔給姜太公:“東至於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徵之。”周王室對齊國的授權,使之成爲中原諸侯國中數一數二的大國。

齊國自姜太公以來,便一直穩定發展,直到齊襄公即位,情況才發生了變化。年少即位的齊襄公是個無恥亂倫的荒唐敗類。他爲了與同父異母的妹妹文姜私通,居然在迎賓館裏暗殺了自己的妹夫魯桓公。襄公的所作所爲引起了大夫們的極度不滿,終於,在國人的怒火下,齊襄公很快招致殺身之禍。罪魁禍首死了,那麼君主之位又該由誰來繼承呢?原來,齊襄公還有兩個弟弟,二弟叫公子糾,三弟叫公子小白。齊襄公在位時期,齊國內部可謂是暗流涌動,他的兩個弟弟爲了避禍,紛紛逃到了國外。

管仲輔佐公子糾逃到了魯國,因爲魯國的軍事實力比較強大,對公子糾以後爭奪國君之位有很大的幫助,並且魯國的太后文姜是公子糾的姑姑。鮑叔牙輔佐公子小白逃到了莒國,因爲莒國距離齊國國都臨淄較近,到時候方便回國。管鮑兩人不謀而合,他們都覺得齊襄公幹不長,所以早早就爲日後回國做好了準備。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齊襄公便被大臣們幹掉了,繼而自立爲君的公孫無知也被幹掉。當無知死訊傳出之時,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立刻動身向齊國臨淄進發。此時的國君之位就如同一塊肥肉,誰先到誰得。

在二位公子返齊這件事上,管仲與鮑叔牙兩人可謂是鬥智鬥勇。管仲爲了達到目的,選擇了釜底抽薪的招數——半路刺殺公子小白。於是,便出現了本文開頭那一幕:管仲駕車而來,一箭射倒公子小白,然後揚長而去。

但讓管仲萬萬沒想到的是,公子小白雖然中了一箭,卻沒有死,因爲這一箭正好被他的衣帶鉤給擋住了。管仲以爲小白已死,所以也就不那麼起早貪黑地趕路了。因爲此時的公子糾儼然成了齊國國君之位的合法繼承人,別人想搶也搶不走,那還着什麼急呢?

管仲的如意算盤打得很精,但當他和公子糾來到臨淄城下時,整個人都傻眼了。因爲,公子小白已經成了齊桓公。

02既往不咎

前685年,公子小白正式即位,是爲齊桓公。正所謂“新君上任三把火”,這把火自然是清除異己,有仇報仇,有怨報怨。那誰是齊桓公的仇人呢?自然是公子糾和管仲了,尤其是管仲這廝,還在半路上射了齊桓公一箭。

一想到這裏,齊桓公就氣得牙癢癢,他恨不得立刻帶領大軍攻打魯國,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把管仲這傢伙給殺了。於是,齊桓公很不客氣地向魯國表達了自己的意思。魯莊公迫於壓力,只好殺掉公子糾,並將管仲遣送回齊國。聽到管仲被遣返的消息後,齊桓公十分激動,他心中早已打定了“手刃管仲”的主意。

然而,齊桓公的老師鮑叔牙卻堅決反對。鮑叔牙對齊桓公說:“如果主公只是想治理好齊國,那有我鮑叔牙就足夠了,你可以殺掉管仲;但主公若是想稱霸天下,那就非用管仲這樣的大才不可,希望主公能慎重考慮。”

齊桓公一聽,似有所悟,比起齊國稱霸天下,私人的恩怨算什麼!於是,他決定不但不殺管仲,還要給他官做,而且是大官。當管仲的囚車到達臨淄城時,齊桓公親自來接他入城,一路上執禮甚恭。臨淄的百姓得知這一消息後,人人豎起了大拇指:“我們的國君果然有度量,連管仲這樣的仇人都能既往不咎,有這樣的國君我們還有啥需要擔心的!”

公子糾被殺了,而管仲卻活了下來,而且活得風生水起。這讓有些人很不爽,他們紛紛站在道德制高點,來譴責管仲的“苟且偷生,變節投敵”。對於衆人的譴責,管仲只是一笑而過,並不放在心上。就連齊桓公都認爲他是心有所愧、無顏反駁,只有老朋友鮑叔牙知道,事實並非如此。

鮑叔牙對齊桓公說:“成大事者,不恤小恥;立大功者,不拘小諒。管仲不是爲了某個君主而生,也不是爲了某個國家而生,他是爲天下而生,這樣的人又怎會苟且偷生呢?”鮑叔牙的一番話,不僅打消了齊桓公的顧慮,也讓齊桓公對管仲刮目相看。原來,管仲的覺悟這麼高啊!

03託付江山

在齊桓公捐棄前嫌、重用管仲的第二天,管仲發出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偉大論斷: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物質基礎決定精神文明,人民只有吃飽穿暖,纔會明辨是非、講究禮節。

據史書記載,齊桓公與管仲曾有一次會談,談了三天三夜。正是這次會談,管仲讓齊桓公徹底折服,讓他放心把齊國交給管仲來治理。

齊桓公雖然對管仲的才能很滿意,但他卻對自己沒有信心,於是他弱弱地問:“對於你的本事,我是放心的,但我這個人缺點很多,不知道能不能治理好國家?”管仲笑道:“一個人能坦承自己的缺點,這已經是一個優點了,主公不妨說出自己的缺點,讓我爲你參詳參詳。”

齊桓公說:“我喜歡打獵,一打獵就什麼事都顧不得了。”

管仲說道:“愛打獵是好事啊,可以強身健體、增強體魄,只要你別天天住在獵場裏就行了。”

齊桓公接着說:“我還喜歡飲酒,一天天醉生夢死,不省人事。”管仲笑道:“這也不算什麼大事,只要懂得節制,保重身體就行。”

齊桓公難以置信地接着說:“我這個人還好色,一見漂亮女人就走不動路。”管仲漫不經心地答道:“這算什麼啊,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嘛。”

此時的齊桓公瞪大了眼睛,他實在不明白眼前這個人聽了自己的三大缺點後,爲何還會如此淡定。後,齊桓公忍不住問道:“那在你看來,什麼樣的缺點纔是致命的呢?”管仲正色道:“人君唯優與不敏爲不可。”人君只有優柔寡斷和不聰慧明達不可以,只要不犯這兩個大錯,其他的錯誤都微不足道!

管仲的一席話,給了齊桓公前所未有的信心。從這時起,齊桓公決定:把國家的所有大權都交給這個曾經想射殺自己的人。

而他自己則當起了“甩手掌櫃”,這一當就是幾十年。從此,你玩你的嗜好,我幹我的事業。

04君臣一體

在管仲執政的幾十年,齊國大事大多由管仲決斷,齊桓公似乎成了一個專注於吃喝玩樂的局外人。出於對管仲的信任,齊桓公從不過分操心國事,只坐享其成,他也因此成了中國曆幸福的國君。

齊桓公五年(前681年),春秋歷史上次盟會在齊國的北杏召開。這次盟會雖然規模較小,威勢不足,但卻意義深遠,因爲齊桓公和管仲舉起了“尊王攘夷”的大旗。這讓飽受屈辱的周天子感覺到了天子的尊嚴,讓四方夷狄心驚膽寒,也讓天下諸侯自慚形穢。

天下紛紛擾擾多年,無論是親如鄭莊公,還是強如楚成王,他們都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裏,而齊桓公則反其道而行。他將公道放在了心間,將秩序還給了天下。前651年,齊桓公在葵丘大會上正式宣佈: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後,言歸於好。

百年之後,當孔子讀到這段歷史時,不由得掩卷讚歎:“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不以兵車,何其仁也。”齊桓公用仁德與信義,贏得了周天子的衷心敬愛,也贏得了諸侯們的擁護,成爲世人公認的“霸主”。

其實,我們對於“霸主”一詞有着很大的誤解。春秋時期的霸主並非是自封的頭銜,而是周天子正式承認的官方稱號。想要成爲霸主,不僅需要苛刻的條件,更需要承擔極大的職責。國力強大、周王任命、組織盟會都是成爲霸主必不可少的條件,而“尊王、攘夷、救患、分災、討罪”更是霸主應該主動承擔的責任。

在齊桓公做霸主期間,齊國幫助過魯國平定內亂,幫助過邢國、曹國重建家園;北抗夷狄,爲燕國開疆百里;也曾南伐強楚,爲周王室討回尊嚴。孔子有言,齊桓正而不譎,晉文譎而不正。在孔子看來,齊桓公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是實至名歸的“春秋霸”。

齊桓公豁達隨和,卻能力有限,管仲經天緯地,但獨斷專行。只有管仲,能順從齊桓公的天性,讓他舒舒服服做霸主;只有齊桓公,能給管仲自由發揮的舞臺,讓他瀟瀟灑灑專國政。齊桓公與管仲二人的無間合作,成了後世君臣一體,心心相印的榜樣。

1608384496965923.jpg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NT$1450
最新訂購
  • 基隆符**[0946***351]

    2分鐘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臺北王**[0978***408]

    11分鐘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新竹王**[0946***205]

    7分鐘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嘉義黃**[0960***184]

    2分鐘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嘉義周**[0978***780]

    15分鐘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基隆趙**[0938***746]

    11分鐘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臺中鍾**[0920***451]

    15分鐘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基隆吳**[0946***484]

    半小時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高雄黃**[0920***537]

    半小時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嘉義錢**[0968***154]

    2分鐘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臺北符**[0918***546]

    5分鐘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桃園朱**[0946***860]

    5分鐘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基隆王**[0951***448]

    25分鐘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臺南朱**[0951***408]

    5分鐘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基隆符**[0918***829]

    20分鐘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高雄仲**[0978***889]

    15分鐘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臺北錢**[0933***489]

    15分鐘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臺南陳**[0998***174]

    12分鐘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嘉義周**[0986***832]

    20分鐘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臺中仲**[0960***924]

    25分鐘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桃園仲**[0966***974]

    4分鐘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臺北黃**[0938***529]

    5分鐘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新竹朱**[0988***287]

    5分鐘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臺北鄭**[0986***849]

    11分鐘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臺北陳**[0956***594]

    5分鐘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基隆吳**[0998***393]

    20分鐘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基隆楊**[0986***169]

    5分鐘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臺中吳**[0951***850]

    4分鐘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臺中鍾**[0946***706]

    25分鐘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臺中王**[0920***635]

    7分鐘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臺南謝**[0951***646]

    25分鐘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嘉義黃**[0938***804]

    7分鐘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高雄陳**[0966***644]

    半小時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臺北楊**[0986***870]

    半小時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臺中吳**[0978***475]

    20分鐘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臺南謝**[0932***753]

    4分鐘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臺南鄭**[0988***727]

    半小時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基隆張**[0918***795]

    5分鐘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新竹劉**[0938***261]

    4分鐘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嘉義方**[0978***329]

    半小時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基隆錢**[0998***588]

    半小時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臺中劉**[0966***439]

    半小時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臺中張**[0951***748]

    25分鐘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新北仲**[0988***599]

    5分鐘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臺北陳**[0998***138]

    4分鐘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基隆謝**[0932***114]

    12分鐘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高雄黃**[0966***721]

    2分鐘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高雄謝**[0968***180]

    25分鐘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嘉義周**[0920***718]

    12分鐘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臺南陳**[0956***734]

    5分鐘前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 典籍裏的中國(共4冊)



您可能會喜歡